腹泻患儿粪便中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及意义

2020-02-26 03:57岗,郭红,蒋军,郭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4期
关键词:病原敏感性婴幼儿

陈 岗,郭 红,蒋 军,郭 方

1.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医院检验科,陕西咸阳 712100;2.陕西省友谊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68

腹泻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病症,特别是在儿科婴幼儿中,由于婴幼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全,且免疫力较低,使其成为急性腹泻的好发人群,影响着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婴幼儿急性腹泻的发生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旦发生,极易造成患儿出现营养不良,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临床上对于婴幼儿急性腹泻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临床研究表明,婴幼儿急性腹泻的引发因素众多而复杂,主要分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而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以及胃肠道反应等[1-2]。目前,病原微生物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是治疗这类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但病原微生物培养周期较长限制了患儿的及时救治[3-4]。而对腹泻婴幼儿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药物敏感情况的把握,有助于提高该类疾病的诊疗经验,促进患儿的及时救治。基于此,本研究以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杨凌示范区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急性腹泻婴幼儿粪便中病原微生物分布规律及病原菌耐药情况,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杨凌示范区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2个月至3岁、平均年龄(1.2±0.4)岁。进一步依据年龄不同将所选8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分成3组:<6个月(20例)、6个月至1岁(24例)、>1岁(36例),3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腹泻的患儿;(2)年龄在3岁以下;(3)未接受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儿;(4)患儿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的患儿;(2)存在营养不良情况的患儿;(3)治疗依从性差的患儿;(4)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儿。

1.2方法

1.2.1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8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儿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症状)、实验室指标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以及影像学结果等)、病原学检查情况、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及最终诊断结果。

1.2.2标本采集 8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于入院后进行粪便标本的采集,同一临床医生使用一次性无菌取样管采集3 mL患儿大便,严格遵循《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相关操作进行标本检验。

1.2.3病原微生物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使用梅里埃VITEC 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所使用的标准菌株来源于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

1.2.4病毒检测 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检测,仪器购自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用其配套试剂盒,检测病毒种类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严格按照试剂操作说明由检验科专业人员进行检测。

2 结 果

2.1不同年龄段检测结果比较 80例腹泻患儿经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阳性45例,阳性率为56.3%。进一步对不同年龄段患儿阳性率分析显示,<6个月患儿中,阳性9例,阳性率为45.0%;6个月至1岁患儿中,阳性19例,阳性率为79.2%;>1岁患儿中,阳性17例,阳性率为47.2%,3个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1,P=0.027);其中6个月至1岁患儿阳性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P<0.05)。

2.2病原微生物分布 45例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的腹泻患儿中,经病原微生物检测,共分离出60株病原微生物,病毒主要为轮状病毒(29株)、腺病毒(12株),细菌则以大肠埃希菌(7株)、沙门氏菌属(4株)最为常见,其他还包括志贺菌属(2株)等。

2.3病原微生物季节分布 45例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的腹泻患儿中,35例患儿为夏、秋季节单纯细菌、病毒感染,对其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显示,腹泻患儿在夏、秋两季发生病毒、细菌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腹泻患儿病原微生物季节分布情况(n)

2.4耐药情况 对细菌感染腹泻患儿进行分析,其中针对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属两种常见病原菌进行了细菌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属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其中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最为明显,但对亚胺培南、头孢类均能保持良好的敏感性。见表2。

表2 腹泻患儿病原菌的耐药性试验结果(%)

3 讨 论

腹泻作为临床常见的病症,其发生主要由肠蠕动过快、肠黏膜异常分泌,引起排便次数异常增加。该病发病急、发展快,在临床上可表现出腹泻、恶心、腹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生活。对于婴幼儿,由于机体抵抗力低、机体发育未完全,更易发生急性腹泻,影响正常生长。再加上婴幼儿年龄小、表达受限,使得其漏诊率、误诊率明显偏高,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严重后果[5-7]。相关研究显示,婴幼儿腹泻中,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最为多见[8]。因此,加强对于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分布规律及其药敏结果的研究,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病的防治效果,保证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基于此,本研究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了病原微生物检测,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3.1年龄分布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的病原微生物感染阳性率为56.3%。且各年龄段存在差异,以6个月至1岁患儿阳性率最高。究其原因可能为:6个月以下儿童体内IgA大量存在,机体抵抗力较高,随着年龄增加,IgA会有所下降,抵抗力下降,感染病原微生物风险增加,而到了1岁以上,儿童的肠道功能逐渐完善,对于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也有所上升,此时感染率有所下降[9-11]。

3.2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 45例阳性病例中,共分离出60株病原微生物,以轮状病毒、腺病毒最多,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属等。在感染的病毒中,符合医院以往治疗经验,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婴幼儿一旦感染,会影响机体对于葡萄糖、水分的吸收,引发腹泻。这就提醒在婴幼儿腹泻中要更加关注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腹泻的诊治,提高治疗的针对性,改善患儿预后。

3.3季节分布情况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婴幼儿急性腹泻在夏、秋两季最为高发[12-13]。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急性腹泻婴幼儿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季节规律,本研究对夏、秋两季发生急性腹泻的婴幼儿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夏季婴幼儿急性腹泻以细菌感染更为常见,而到了秋季则以病毒感染更为多见,这就提醒在婴幼儿急性腹泻中,夏季要更加关注细菌感染,而秋季要更加关注病毒感染,以便针对性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3.4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本研究亦对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便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两种主要的病原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属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其中氨苄西林最为明显,这可能与青霉素类药物的临床广泛应用有关。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均能保持良好的敏感性,但考虑其肾毒性、耳毒性,应用较少。对头孢类药物也能保持良好的敏感性,这就提示临床应用头孢类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可发挥较好的效果。

3.5防治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提示在婴幼儿急性腹泻的防治中,可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儿预后,主要包括:(1)母乳喂养,提高婴幼儿抵抗力,起到积极预防作用;(2)加强对于急性腹泻患儿的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3)注意婴幼儿的饮食健康卫生,注重对于饮食、水源等的消毒管理;(4)针对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药敏试验结果,制订治疗方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对于婴幼儿急性腹泻的治疗,应充分考虑病原微生物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分布规律,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避免滥用情况的出现。本次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众多不足,如样本量较少、取样范围较窄、研究内容较为局限等,使得研究价值有限,今后将进一步提高样本量、扩大标本范围、增加研究内容,以更好地反映临床实际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病原敏感性婴幼儿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