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晓,宰小哲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麻醉科,河南 郑州 450012)
肺动脉高压属于一种异源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压增高,妊娠期女性生理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易出现肺动脉高压。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会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肺功能不断恶化,相关数据显示,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死率为30%~50%[1]。当前,临床针对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主要采取剖宫产术,以缩短分娩时间,降低机体氧耗量,但患者心肺功能较差,手术风险较高,合适的麻醉方式对保障母婴安全非常重要。本研究选取80例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对比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重度肺动脉高压产妇,按麻醉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0例。联合组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29.61±3.52)岁;体质量指数24~30 kg·m-2,平均(28.69±0.62)kg·m-2;经产妇29例,初产妇11例。全麻组产妇年龄23~37岁,平均(29.28±3.09)岁;体质量指数24~31 kg·m-2,平均(28.85±0.84)kg·m-2;经产妇28例,初产妇12例。两组以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组标准(1)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②拟行剖宫产术;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麻醉禁忌;②多胎妊娠;③合并其他妊娠期疾病。
1.3 麻醉方法
1.3.1全麻组 使用罗库溴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88)、依托咪酯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992)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纯氧控制呼吸,潮气量10 mL·kg-1,每分钟13~15次。
1.3.2联合组 进行腰硬联合麻醉,使用18G穿刺针经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后使用25G穿刺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取出针芯,于脑脊液流出时注入2.5 mL罗哌卡因(AstraZeneca AB,注册证号H20140763,5 g·L-1)+1 mL脑脊液,在30~50 s内迅速注入,经硬膜外向头侧置管3~4 cm,注入4 mL利多卡因(江苏朗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60,20 g·L-1),控制麻醉平面在T6~8水平范围,若患者麻醉界面低于T6,则追加5 mL利多卡因。
1.4 观察指标(1)麻醉前、胎儿娩出时、术后5 min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2)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3)妊娠结局。
2.1 血流动力学麻醉前,两组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儿娩出后、术后5 min联合组MAP较全麻组高,SpO2较全麻组低(均P<0.05)。见表1。
2.2 术后恢复情况全麻组和联合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98±1.14)、(2.56±0.73)d,住院时间分别为(14.85±2.74)、(7.36±1.42)d。联合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全麻组短,住院时间较全麻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表1 两组MAP、SpO2比较
注:1 mm Hg=0.133 kPa;MAP—平均动脉压,SpO2—血氧饱和度。
2.3 妊娠结局全麻组3例新生儿死亡,死亡率为7.50%(3/40);联合组2例新生儿死亡,死亡率为5.00%(2/40)。两组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3,P=0.644>0.05)。
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为较危险的一种妊娠并发症,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母婴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但剖宫产术中采取何种麻醉方式仍存争议[2]。全身麻醉具有镇痛、镇静、肌松作用,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降低急性肺水肿发生风险,同时通过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可改善患者氧供,但对新生儿健康具有一定影响,且药物会抑制患者心脏功能[3]。腰硬联合麻醉为一种新型麻醉方式,依靠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阻滞脊神经根支配区域功能产生麻醉效果。与全身麻醉比,腰硬联合麻醉具有以下优势:(1)麻醉无需气管插管,可避免机械通气影响血液循环,防止肺部感染;(2)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心肌缺氧情况;(3)可减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防止胎儿娩出后出现血压骤降等情况[4]。本研究结果显示,胎儿娩出后及术后5 min,联合组MAP较全麻组高,SpO2较全麻组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全麻组短,提示与全身麻醉比,腰硬联合麻醉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无显著差别。
综上所述,在重度肺动脉高压孕妇剖宫产术中,与全身麻醉比,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减轻应激反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