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 刘刚
摘要:作风建设是高校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影响高校机关效能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机关作风建设,加强高校机关作风建设既是发挥高校机关基本职能的需求,也是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以上海L大学师生为调研对象,发现L大学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总体评价良好,但也存在衙门习气较浓厚,有“四难”现象和形式主义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建强组织,筑牢基层堡垒;带好队伍,激发干事活力;建章立制,健全制度体系;文化助力,提升人员素质等加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261.3;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3-0124-04
2019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提高機关党的建设质量,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这为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机关是学校运行的管理中枢,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是高校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和制约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因素,是新时代高校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工程。本文以加强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发生逻辑为起点,以上海市L大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现状,并提出进一步深化的路径。
一、加强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发生逻辑
高校机关作风建设是以高校机关的性质、现状等为基础,为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所形成的转变机关工作人员的观念、思想及行为的系列活动。作风建设是高校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影响高校机关效能的重要因素[1]。新时代加强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又受到内外双重动力的驱动。
(一)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机关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站在历史的方位来看,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机关作风建设,每一次的作风改进,都有力推动了党和国家的发展。党的作风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田会议,该会议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当时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提出了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全党认识到了加强作风建设的必要性。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纠正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整风运动”。“整风运动”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胜利,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首次集中总结了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建国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号召广大党员“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建国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始终重视作风建设,通过“三反”“五反”运动整治贪污、浪费等。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决定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均体现了党中央对作风建设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改革进入攻坚期与深水期的关键时刻,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作风建设的重视与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坚持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抓作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党的作风建设[2]。从“八项规定”的出台,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问题,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党风持续好转,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再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显示了党中央锲而不舍推进作风建设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发展迎来新机遇的今天,高校机关和党员干部都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二)内生动力:发挥高校机关基本职能的需求
高校机关即高校各职能部门,是大学规模逐步扩大、职能不断丰富的产物,在西方语境下,高校机关是指在高校专门从事服务工作的机构。我国高校职能部门是学校与二级院系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学校中发挥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作用。学校各类政策的执行通过各职能部门落实完成,各院系运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由各职能部门协调沟通,同时各职能部门还担负着为院系和师生服务的职能。总体而言,我国高校职能部门是一种科层组织。作为行政机构,高校机关必须坚持以工作绩效为基础,以服务院系和师生发展为导向[3]。由此可见,高校机关具有执行、协调、服务三大基本职能。在新时代,着力加强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是再塑机关形象,提高服务能力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管理能力的要求。因此,必须通过加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使机关各职能部门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职责。
(三)外部动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我国现代意义大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对西方大学模式的移植,但是其独特的产生背景、动机、与政府的关系,以及比较强的行政化特征等均决定了高校职能部门的数量、规模比较大,校院之间的科层组织特征比较明显[4]。随着两级管理模式的推行,高校逐渐把更多的人、事、物等权限下放到二级院系,使二级学院拥有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自主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现代化治理。作为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功能的高校更应该推进治理现代化。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大学推进内涵式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求[5]。目前,各高校推行的两级管理模式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校院扁平化管理的现代化治理方式。因此,为了实现“做精机关,做实学院”的目标,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
二、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现状及其分析
本研究围绕“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开展调研,调研对象为L高校二级学院师生,调查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59份,问卷有效率95.9%,调查结果通过SPSS软件导入数据并整理。
(一)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总体评价良好
在近年来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总体评价中,表示很满意的占39.38%,表示比较满意的占46.33%,表示一般的占11.97%,表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的占2.32%。从数据可看出,调研对象对学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满意度达到85.71%。可以说,近年来L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情况取得了明显改进。
(二)机关效能建设具体情况分析
机关效能是指机关在实现管理目标中所显示的能力和所获得的管理效率、效果效益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6]。本问卷分别从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办事效率、办事质量、办事程序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政务是否公開等方面,就机关效能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1.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总体较高。在对高校机关干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评价方面,32.34%的人表示满意,51.74%的人表示较满意,14.29%的人表示一般,1.54%的人表示不满意。84.08%的调查对象对机关干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做出积极评价,由此说明机关干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总体较高,但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2.办事效率总体得到认可。在对高校机关各部门办事效率评价方面,32.05%的人表示满意,47.49%的人表示较满意,17.76%的人表示一般,2.71%的人表示不满意。通过分析数据结果可知,79.54%的人对机关各部门办事效率持正面评价,认为机关办事效率较高,但仍有超过20%的人对机关办事效率持负面评价,因此机关各部门需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
3.办事质量较高。在对高校机关各部门办事质量评价方面,表示满意的占35.14%,表示较满意的占47.1%,表示一般的占15.83%,表示不满意的占1.54%,表示非常不满意的占0.39%。其中超过80%的人对机关各部门办事质量表示满意或较满意,由此可见,高校机关各部门办事质量较高,但仍有一小部分人仍表示不满意,因此机关各部门办事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4.办事程序科学性、规范性较高。在对机关各部门办事程序科学性与规范性评价方面,33.59%的人认为满意,48.26%的人认为较满意,14.67%的人认为一般,3.09%的人认为不满意,0.39%的人认为非常不满意。数据显示,超过80%的人对机关部门办事程序科学性及规范性表示满意或较满意,总体评价良好。
5.政务公开情况基本得到认可。在对高校机关各部门公开办事流程、办事程序及内容更新评价方面,34.75%的人表示满意,45.17%表示较满意,17.76%表示一般,1.93%表示不满意,0.39%表示不满意。近80%的调研对象表示满意或较满意,这一数据说明,对机关各部门的政府公开情况认可度较高。
(三)机关作风建设具体情况分析
本次问卷中分别选取了机关“是否存在四难现象”“是否存在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是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否服务师生,服务群众”“是否存在庸、懒、散、虚的工作作风”等问题,就机关作风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衙门习气较浓厚,“四难”现象仍存在。“四难”现象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这是长久以来人民群众对机关意见反映最为集中的一个方面,是影响机关形象、影响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在“您所在高校机关是否存在‘四难现象”的问题调研中,认为不存在的占39.38%,认为个别存在的占43.63%,认为普遍存在的占6.18%,不了解的占10.81%。数据显示,认为存在“四难”现象的比例高达49.81%,这一数据表明L高校机关各部门“四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对干部管理松懈,无明确可量化的考核标准,对于群众来访也并未规定明确的服务标准,使有的干部产生“做好做坏”都一样的错误认知;另一方面一些机关干部服务意识不强,仍存在传统的管理思维与官僚习气,对自己角色定位缺乏明确认知,除“四难”现象外,“门好进、脸好看、话好说、事难办”的这一新问题也值得注意。
2.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形式主义的本质是内容和形式相分离,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单纯追求奇特怪诞的表现形式[7]。形式主义在高校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学风不正、文山会海、不求实效、弄虚作假、重过程轻结果等。通过调研发现,L高校主要存在以下形式主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现象仍存在。在对所在高校是否存在工作只重包装不重实效,存在“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统计结果中发现,认为不存在的占35.52%,认为个别存在的占42.08%,认为普遍存在的占9.65%,不了解的占12.74%。通过数据看出,存在“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形式主义现象的比例高达51.73%,超过调研对象的一半,此问题应引起机关各部门的注意。另一方面,能够做到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在机关各部门深入基层和群众调查研究,倾听基层和群众意见,掌握真实准确情况方面,表示满意的占27.03%,表示较满意的占51.35%,表示一般的占18.92%,表示不满意的占1.16%,表示非常不满意的占1.54%。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可知,较满意以上的占78.38%,这数据表明,机关各部门基本能够做到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但仍有部分人表示一般或不满意,因此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高校机关之所以会出现形式主义问题,原因很多。一是受官僚主义影响。我国封建社会历时几千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了浓厚的“官本位”思想,成为官僚主义产生和滋长的温床,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拍桌子拍脑袋”做决定,工作讲排场、流于形式、走马观花等都是隐藏在官僚主义之下的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二是受功利主义影响。所谓个人功利主义即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主义至上的观念和思想,受个人功利主义影响的领导干部容易盲目追求政绩和短期利益,忽视学校整体利益。三是受传统旧习影响。高校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套沿袭下来的工作方法,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工作习惯。这些工作习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为当前或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积累经验的习惯,需要借鉴和发扬;一类可能已不适应当前学校的发展,逐渐演变为一种“陋习”,需要改进或摒弃。比如搞思想教育活动,不管有无必要,都是一动员、二学习、三讨论、四总结。长此以往,如果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必然导致严重的形式主义。
3.一定程度上存在“庸、懒、散、虚”的工作作风问题。“庸、懒、散、虚”工作作风具体表现为“混日子”思想严重、缺乏执行力、纪律观念差、工作虚化不务实等。在就机关各部门是否存在“庸、懒、散、虚”的工作作风的调查中发现,38.61%的人认为不存在,47.1%的人认为个别存在,4.25%的人认为普遍存在,10.04%的人表示不了解。有高达51.25%的人表示机关各部门存在“庸、懒、散、虚”问题,此类问题并不似贪污腐败般具有明显的危害性,因而较易被人忽视,也容易博得他人同情,因而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欺骗性[8]。从本质上讲,“慵、懒、散、虚”问题的背后是宗旨信念的缺失,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对干群关系、党的形象、学校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三、加强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路径思考
作风建设是高校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影响高校机关效能的重要因素,只有从作风建设入手,才能抓好效能建设。基于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L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总体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四难”问题,形式主义问题,“庸、懒、散、虚”的不良作风等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深化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建强组织,筑牢基层堡垒
“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机关自身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把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把机关自身建设好,各级党和国家机关才能担负起各项职能,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9]一方面,要建强机关党委。高校机关党委是推动高校党的各项工作的主体力量,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机关得到落实的实施者与执行者。因此,要加强机关党委建设,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等方式,使机关党委真正成为机关党的建设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另一方面,要建强机关各党支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由于高校机关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考虑到方便联系、便于组织等特点,机关各党支部分别以部门为单位成立独立党支部,原则上由部门正职担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是机关党建工作得以落实的最直接的实施者与执行者,是加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直接责任主体,要依靠它的组织优势,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使机关作风建设的内容、要求等入脑入心。
(二)带好队伍,激发干事活力
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其中主要依靠三个群体,即校领导、机关中层干部、机关普通工作人员推进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此次调查问卷中,就“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中最重要的群体”开展调研,调查数据显示,23.55%的人认为校级领导最重要,44.4%的人认为机关中层干部最重要,28.96%的人认为机关普通工作人员最重要。首先,要发挥机关中层干部在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机关中层干部是机关各职能部门的领导者,尤其是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他们既是行政领导又是支部书记,要将“一岗双责”落到实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机关普通工作人员要走在前、做表率。机关各部门工作人员人数众多,是与师生接触最密切的群体,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方式方法等直接反映机关形象。因此,要加强对机关普通工作人员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与整体素质。再次,校领导要重视对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高校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效性工作,不是单靠某个部门就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全校上下共同努力、长期坚持。只有学校领导重视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設才会更顺畅地推进。
(三)建章立制,健全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加强制度建设,是实现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长效化的保障。在就“您认为机关与效能建设最根本要抓住什么”的调查中,66.8%的人选择了“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根本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建章立制,加强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规范性。明确工作责任,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办事环节;机关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完善沟通协调机制;要重点完善首问负责制、AB角工作制、服务承诺制、师生零距离恳谈制、机关作风评议制等。另一方面,要坚持常抓不懈。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把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制度的完善长期坚持、常抓不懈,才能将机关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四)文化助力,提升人员素质
一方面,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时间。机关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员组织生活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每次学习要有主题、有记录、有考勤,要坚持学习补课制度。另一方面,推进干部职工的业务学习。制定业务学习规划,各部门要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开展工作研讨,提高干部职工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形成“比学习、比业务、比干劲、比奉献”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丁兆明,周月朋.新时代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S1).
[2]王永浩.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回顾与基本经验[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
[3]迟沂军,孙兆扬.治理理念下校院两级管理的权责划分与路径构建[J].教育探索,2016(4).
[4]王骥,查永军.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野下我国高校职能部门的越位与复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0).
[5]袁占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保证[J].中国高等教育,2019(22).
[6]陈志良.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几点思考[J].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1).
[7]何沙,丁道军,国静.多管齐下根治高校形式主义[J].广西社会科学,2014(8).
[8]李宝阳.庸懒散奢的突出表现及治理对策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
[9]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机关党建重要论述[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赵祯(1992—),女,汉族,山东淄博人,上海政法学院专职组织员,研究方向为基层党建、高校党建。
刘刚(1977—),男,汉族,江西南昌人,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
(责任编辑:王宝林)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项目“大学治理现代化视野下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有效路径研究”(编号:2020ZX143)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