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间歇训练应用研究综述

2020-02-25 03:17胡燕燕
武术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综述应用研究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法等,以近5年在体育期刊上发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应用性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综述。总结出在不同人群中,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 intensityinterval training,简称HIT下文都以简称代替)的不同使用方法和带来的影响,对这些结果进行一个疏导,找出HIT应用研究上一些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强间歇训练 应用研究 综述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 2020) 1-0151-03

1 前言

高强度间歇训练作为间歇训练法的分支,普遍用于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其安全性已被基本证实,现在逐渐受到運动医学及大众健身方向的关注。通过检索高强度间歇训练文献发现,相关研究文献数量逐年上升,15年20篇,16年35篇,17年45篇,18年58篇,19年至今33篇,不难看出,这五年高强度间歇训练慢慢成为研究热点,同时高强度间歇的应用也备受关注。因此本研究将以近五年研究为重点对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应用进行综述。

2 我国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

以中国知网为信息检索源进行高级检索,以“高强度间歇训练”并含“应用”进行检索,发现从2014年开始出现相关研究论文,到2019年,五年共发表了26篇相关文章。由于针对的人群不同,其应用也不尽相同。本研究将通过不同人群的应用对近五年文章做一个归纳总结。

2.1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普通人群的应用

在减脂方面,罗雅欣认为HIT有助于高中女生体重下降[1];娄婧婧等也指出HIT能有效降低体重和脂肪含量,但是并不能明确证明HIT在降低体重和脂肪方面的效果要优于MCT(中等强度持续性训练)[2];魏毅在进行了8周实验干预后测试发现,HIT组的警员减肥效果比其他各组都更加显著[3];黎涌明指出以普通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文献表明,HIT能提高脂肪氧化能力,是一种省时有效的健身锻炼方式,但是仍需要更多有关HIT提高脂肪氧化能力机制的研究。[4]

在耗氧量等心肺耐力评定方面,罗雅欣、魏毅认为HIT能增强女高中生肺活量[1][3];娄婧婧、黎涌明等指出HIT对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进行显著提升[2][4];胡国鹏等也认为HIT可提高V02max(最大摄氧量)、VAT(最大无氧阈)等心肺耐力评定参数。[5]对此,刘瑞东等认为对于普通人群进行的HIT比低强度持续性训练更能提高耐力表现,是因为有氧和无氧代谢对能量需求贡献的增加,改善了工作肌肉的能量状态,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就如I型肌纤维、毛细血管和氧化酶活性的改善所证明的那样,是普通人群对HIT最常见的反应。[6]

除此之外,罗雅欣认为HIT有助于高中女生改善参与体育锻炼态度中的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和主管标准测试指等方面[1];张戈则认为HIT对健康的成年男性的肌肉耐力(伸膝、胸推、仰卧起坐、俯卧撑、抬背)显著增加,运动愉悦感、参加运动的兴趣也显著增高[7];王京京也指出HIT对于提高普通健康人群健康水平、降低危险因素均有很好的效果,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同等能量消耗的持续训练方案。[8]

综上所述,目前针对普通健康人群的HIT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研究,以及通过HIT达到更好健身效果,增强运动喜悦感,从而降低疾病风险。但是对HIT提高氧化机制能力的研究比较少。同时在设计方案时除了性别、年龄层外,也要注意生活习惯等因素对HIT设计方案的影响。

2.2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疾病人群的应用

娄婧婧等认为HIT在对心血管疾病、慢阻肺和糖尿病的康复上效果优于MCT,运动总时间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动风险。[2]张戈也指出:实验研究证实了高血压患者进行HIT在降低血压和改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方面,较END(传统的长时间耐力锻炼)具有更好效果。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锻炼与END相比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5]

刘洪富等认为高强度间歇训练能有效降低肥胖青年女性腹部内脏脂肪的含量,有效降低受试者的体重、腰臀比、Fat%、全身脂肪含量等。[9]王京京等指出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无论是儿童、青年、中年还是老年肥胖人群,HIT的干预是安全的,减肥效果已初步得到证实。对冠心病、心衰、心肌梗塞稳定期以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其有氧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心功能、生活质量、康复期焦虑和抑郁均有明显改善。此外HIT与耗能量相同的持续训练相比,在提高内皮功能、改善胰岛素信号转导、降低血糖和促进脂肪细胞合成方面效果更明显。[8]黎涌明表示HIIT对心血管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效果类似或优于持续训练。[7]

综上所述,针对特殊人群HIT针对肥胖人群研究比较多,且相对技术也比较完善,除此之外针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也有相应的研究。但是对于疾病人群的应用研究依然比较少,相关研究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探索。

2.3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竞技运动员的应用

赵凯认为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法是竞技体育的重要训练形式,教师采用灵活的训练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成绩,还可以加强身体素质,以健康的体魄面对学习和生活。[10]刘瑞东等认为对于高水平运动员而言,HIT可以显著提高糖的氧化功能速率和脂肪的氧化率,但其氧化酶或糖酵解酶的活性却无显著变化,然而,其骨骼肌缓冲能力显著提高,进而使得其乳酸的生成与去除能力提高,这对运动成绩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6]

针对专项运动上,李壬冬等认为对HIT进行优化处置并将之与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策略结合使用,有助于提升新时期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综合水平[11];朱小烽等认为HIT对于提高受试者最大耗氧量效果明显好于有氧持续跑,并且可以很好地用来发展运动员个体的有氧能力和提高3000 m跑成绩[12];而姜自立等也指出在短跑训练实践中,教练员们主要通过HIT来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除此孙勇认为应用高强度间歇训练时同时采用采用积极性恢复方法是提高运动表现的重要手段。[14]

卢日初等指出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运动能力,但在使用时一定要符合羽毛球运动员的专业能力、身体特点及运动员发展潜力。[15]聂军良认为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提高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有重要的作用。[16]薛亮等指出摸索适合划艇项目专项高强度间歇训练模型,通过训练生物学监控手段评价训练效果,为进一步挖掘划艇赛前专项训练提供个性化参考。[17]陈万等指出游泳运动员短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时,为无损伤监测肌肉组织的代谢状态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并且在短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时,可以根据心率和主观疲劳感觉等简便测试的指标来判断训练的效果和疲劳程度。[18]

综上所述,HIT在运动训练上应用相对于前两项应用研究比较完善,且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对不同HIT方案产生不同生化和生理适应,以及如何制定最佳HIT方案来提高运动成绩方面的研究仍有待进步。

3 结论

从HIT近些年得到普遍关注,不难看出人们对HIT的理解已经向前不断迈进。针对不同人群,所研究的主体问题也各不相同。针对普通人更多是健身减脂方向研究,针对疾病人群更多是康复性研究,针对运动员主要是运动水平的提高。但最佳研究方案仍然有所不足,运用的领域范围不广。未来可以扩大研究范围,并对最佳方案进行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罗雅心,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高中女生身心影响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2]娄婧婧,高雪峰,杨帆,胡颖,陈晓.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健康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0-21,23.

[3]毅魏,高强度间歇训练在警院学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08):225-230

[4]黎涌明.高強度间歇训练对不同训练人群的应用效果[J].体育科学,2015(08):59-75,96.

[5]胡国鹏,郑阳,孟妍,冯刚,冯魏,大强度间歇训练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耗氧量动力学特征影响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17(03):58-67,97.

[6]刘瑞东,曹春梅,刘建秀,李庆.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应用及其适应机制[J].体育科学,2017(07):73-82.

[7]张戈.高强度间歇训练:运动量和锻炼效果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02):184-188,183.

[8]王京京,韩涵,张海峰.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青年肥胖女性腹部脂肪含量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01):15-20.30.

[9]刘洪富,刘忠民,王常敏.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肥胖青年女性减肥效果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06):95-98.

[10]赵凯.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在高中体育课中的应用探析——以高中体育中长跑训练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03):73-74,95.

[11]李壬冬,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在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面的应用——以辽宁省队男队员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01):62,64.

[12]朱小烽,刘无逸.V02max速度速度的不同间歇训练对运动员有氧能力和3000m跑成绩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0(04):9-13.

[13]姜自立,李庆.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特征探究——以清华大学男子短跑队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03):101-107.

[14]孙勇,不同恢复手段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时运动能力和能量代谢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04):106-112.

[15]卢日初,刘星玉,许育铭.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在羽毛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师友,2017(03):25-27

[16]聂军良高强度间歇训练在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6(07):603-604.

[17]薛亮,刘国辉,施佳慧,雷文斌,李越,以专项高强度间歇训练为主导的划艇项目赛前训练监控手段个案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7(05).82-89

[18]陈万,田诗彬,刘倩,张晓辉,黄超,刘振宇,李岳.游泳运动员短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中肌氧含量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05):106-110.

基金项目:新疆师范大学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编号:XJEDU040616C02。

作者简介:胡燕燕( 1988~),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综述应用研究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