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模式对大学生就业力发展的作用研究

2020-02-25 21:47
卷宗 2020年32期
关键词:内化讲授职业

江 静

(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1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大学生的压力主要集中于高考前的中学阶段,忙于应对高考,因此大部分学生将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造成了高考后填报志愿也相对比较盲目的局面。进入大学后,按照专业班级上课,大部分高校课程设置以老师理论讲授为主,授课方式单一,学生参与感不强,学习方式单一,未对自己将来的专业发展进行深度的思考,在毕业时茫然不知所措,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存在盲目从众的心理,对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以及工作也缺乏主动探索。

1.2 缺乏职业探索的方法和渠道

大多数大学生在职业探索时,缺乏有效的渠道和科学的探索方法,仅仅通过对亲友简单的打听,或者在实习的单位和机构,粗略的了解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不仅片面,而且也不够客观,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职业世界的全貌;还有些学生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实习机会,缺乏就业意识,认为自己大学毕业,一定能找到工作,但是忽略了职业满意度和职业持久性的问题,结果找到的工作根本就不适合自己。对于未来职业的探索不足、方法不当,使得不少大学生,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匆忙就业,而在就业后不满意自己的岗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频频跳槽,很难开始职业的积累。

1.3 大学生看待事物缺乏客观性

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社会工作环境的客观认识,对自身定位及自我认知不够准确。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表现的过于自信,对自己未来工作的环境、地点、薪酬福利等有过高的要求和期待,但其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又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另一部分学生的表现则完全相反,过于自卑,在择业时自信心不足,在求职过程中无法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容易错失就业机会。由于缺乏对就业的客观认知,最终导致个人能力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出现毕业生就业力不足的问题。

1.4 大学生抗压能力不足

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2020年达到874万人,创历史新高,出现最难就业季,经济局势出现重大变化,毕业生更是焦虑重重。在这种困难的就业局面之下,学生求职初期看似做好了充足准备,信心百倍,并且也已经做好了承受失败和打击的准备,但是一旦在求职中连续遭遇到挫折,对就业压力的承受能力会逐渐降低,会对就业产生逃避、退缩、自卑、放弃等心理问题,从而逐步封闭自己,减少求职次数,造成自愿性失业。

2 大学生就业力与对分课堂的内涵

大学生就业力又被称为大学生可就业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提升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掌握的专业知识、探索职业世界的方法等综合能力。这些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毕业后成功择业,并且在未来的职业中可以持续发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前程无忧、应届生求职网等,招聘网站公开发布的校招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对于本科毕业生的要求就是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学习能力,而职业决策能力,是大学生做好职业选择的保证。

对分课堂主要指,在课堂上一半时间跟传统课堂一样,由教师讲授课程重点内容,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采用讨论的形式相互学习,主要强调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节对分课堂分为三个过程: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简称PAD教学。其中讲授的部分由教师主导,能够完整而系统地向学生呈现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帮助学生理解章节重难点。内化吸收和讨论主要由学生深度参与,教师在课堂讲解中留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提升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学习者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经常出现“用人单位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矛盾局面,这意味着高校必须培养专业素质硬、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人才质量的提升与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分不开的,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对分课堂对大学生就业力的提高作用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决策能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满意度。而这四种能力则是可以通过课堂的重复练习逐步提升的,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助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1 通过内化吸收环节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分课堂将一节课分为三个过程,其中在对分课堂的讲授环节,相较于传统课堂极大地缩短了教师讲解的部分,避免出现教师“满堂灌”而学生游离于课堂外的现象。教师主要是实施引导性教学,提纲挈领式的讲授章节的重难点,讲授过程中,仅引导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学生则根据教师勾勒出来的知识点的结构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习效率并激发内在学习动力。由于对分课堂大部分学习任务需要依靠学生自主完成,因此对其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在内化吸收环节,非常强调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学生对课程拥有控制权,可以自主决定学习方式,将老师讲授的内容引入自己的思考和内化过程,吸收讲授内容,使得学生有机会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内化,注重学生的思考。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盲目从众的心理,这种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力,快速适应岗位对技能的要求。

3.2 通过课堂互动环节提升学生沟通交流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下课会参与到自己的课外活动中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完成作业时或考试前才会就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因此常常会有一部分同学出现“考前预习”的情况,除此之外很少有机会就课程内容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如果遇到困难就会产生较强的失落感。同时,在传统讲授式的课堂中,由教师主讲,学生会出现玩手机、发呆等走神的现象,缺少与老师的互动。

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上述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沟通的氛围,减少需要依赖自主性进行的学习。对分课堂会在讲授和内化之后设置讨论的环节,小组成员就课程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增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还会有一定的时间由每位同学在全部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增加师生间的交流。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也是雇主招聘时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分课堂提升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力。在团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听取其他组员的意见,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具有客观性。

3.3 通过小组讨论环节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在对分课堂讨论的环节中,主要是在朋辈之间进行的活动,这种讨论方式相对自由开放,由于彼此之间相对熟悉,轻松自然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彼此之间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差不多,能够理解相互之间的想法,可以站在对方的视角和出发点上思考,也就更容易形成一致的思想。彼此之间在就一个问题形成一致思想的过程中,会不断的进行思想的碰撞,彼此相互妥协、相互争论,这个过程也是团队合作的过程。同时,不同意见的相互交流与辩论,也可以逐步提升个人抗压能力。

教师提前设置讨论的题目,每个小组根据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大家都发挥出自己最强的力量。相互讨论时仔细听取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观点并阐述自己的见解,彼此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小组讨论中如果存在共性问题可以请老师进行解答。讨论的过程就是小组成员在不断磨合、相互分享的过程,能够不断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3.4 通过互助完成项目提高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

在对分课堂的教学中,设计探索行业、企业、岗位的职业调研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讨论出最佳的操作步骤,最后,实行小组间的分享,同学们不仅可以通过别的小组分享,打开思路、开阔眼界,找到自己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可能性,也拓宽了每个同学的理想职业空间,使他们的探索维度更广。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借鉴更完善、更便捷的探索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操作步骤和流程,完成自己的职业探索之旅。更高的眼界,更广的思路,更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同学们在职业决策时更有可选的余地,范围也更广泛。

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问题是大学生参与就业的能力不强,缺乏有效合理的就业力培养与职业化训练。因此,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需要从课堂开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可迁移技能,才能加快就业速度,提高其工作持久性和工作满意度。

猜你喜欢
内化讲授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