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意识的英语思维品质培育

2020-02-25 20:26陈文森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篇语境意识

陈文森

(德化第八中学,福建 德化 362500)

语言学习是一项智力活动,也是一段生成文化理解,丰富人格内涵的精神生长历程。而在其间架构起激发变量的,便是学习者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教学意义的伸展,在于教师的“教”的意识,最终则需要导向学生“学”的素养。教育的主要任务,与其说是在于大量的知识性积累与引导,不如说关键在于立足知识,形成思维能力,升华思维品质,从而走向教师为“思”而教,学生因“思”而活的教育格局。[1]

然而,长期以来的英语教育实践,使得我们面临着一个沮丧的局面:语言学习过度指向工具性,从而将一项智慧的训练狭隘为一种智力的压抑;语言学习人文意义的缺失,则是将文化意识的培育异化为文化理解的禁锢。其中的主要表现形态,即为语言学习碎片化、文本教学浅层化、教学指向功利化。[2]

当前中学英语教育中的语言学习碎片化是比较典型的一个教学现象。学生的语言学习被矮化为一个个语词单位的识记与整合,对于语言的学习缺乏整体性、层次性,更缺乏语词学习的情感性、文化性渗透。究其实质,即在于将语言学习过度功能化,将其处理为一项机械式的输入与输出,从而使得语言学习悬浮于语篇,脱离了语境,空谈熟能生巧的语感。在此碎片化引导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走向断裂化,语言学习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智力发育,反倒潜隐地压抑了学生思维的生长。

文本教学浅层化是多年来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又少有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出,诸多学者开始高度关注英语教学的文本细读问题。长期以来,英语的课文只具有“课”的学习功能,缺少“文”的教化意义。语篇只具有承载知识点学习的工具性意义,却对于文本的人文性、主题性、文体性等缺乏足够的重视,进而使得英语学习空泛了文本内容,失落了思维培育,丧失了英语的语言美感。[3]可以说,不把英语课文当文章看,往往容易会走向英语学科教育性的虚化。这种非语篇式的教学,既使得思维丧失其优质生长的良性温床,也使得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走向呆滞,缺少坚韧感、灵活性与创生力。

教学指向的功利化,学界对此已作了大量阐述,文章主要从知识与情感、知识与审美讨论其中的功利化现象。知识性学习本是一种智性的愉悦,然而长期以来的语言教育以高考题型为导向,热衷于讨论如何实现对知识的占有性获取,而非导向对于存在性学习的情感体验。如多年来的英语教育论文大量地讨论如何诱导学生学习,刺激学生学习,英语教育似乎成了一项哄小孩吃饭的事业。这使得英语学习与学生情感、动机之间形成非健康关系,也使得学生阅读素养趋于庸化、劣质。同时,当语文教育开始早早地讨论立足语言生成美育时,英语教育则长期对于英语语言的韵律美、节奏美、修辞美等缺少足够的重视,认为此非本家事,间接地异化了学生对于语言美感的感知,阻塞了学生文化意识的生成。功利式的英语教育,促使学生的劣质的思维品质反噬英语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成效。如逻辑思维羸弱导致下的长文阅读能力缺失;批判性思维缺席下的浅层式阅读、表面信息阅读现象的泛滥;创造性思维虚化下的语言感知、语言创生走向萎靡。

可以说,语言学习正是由于其碎片化、浅层化、功利化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进一步地趋于庸俗化、劣质化。而碎片化、浅层化、功利化的产生,仔细辨析,则会发现很关键在于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对于语篇意识高度淡漠有关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文本的教育意义就在那里,挖掘者具备怎样的教育意识,文本就会产生怎样的教育反馈。

一、基于语篇教学的思维培育优势

一是语篇信息的完整性、结构的逻辑性、思维的连贯性,能够有效刺激学生整体思维、逻辑思维的形成。学生能够在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失义中达成思维的坚韧生长。

二是语篇的文章属性使得语言学习的空间获得有效扩展。语言学习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单词与语法学习,同时也指涉了文章的内部意义空间与外部文体特征。学生在更高的站位中促使思维能力进一步富有包容性、理解力与判断力。

三是语篇内蕴的人文内涵使得语言学习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文化参与中激活思维参与。学习一门语言,本质上是为了理解一个语言之后的文化精神,只有将思维的生长植根于语篇的人文内涵中,思维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够抱着深挚的情感去发现语言中的诗意栖息地。

二、基于语篇教学的教育实践

基于此,下面将以北师大版(2004)必修四第一单元A Material World及北师大新版(2019)必修一第一单元Life Choices为例,探讨基于语篇教学的中学生思维品质培育,试阐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英语教育实践。

1.在梳理语篇中,韧化逻辑思维

语篇既是由基本的语词衔接而成,也因其衔接而促使原子化的知识具备结构化的意义,基本表征就是主题意识的统摄与主线思维的串联。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便在对于文章内容的把握与语词的语境推理、总结中获得培育。

立足主题语境,展开语言学习。在Life Choices的不同章节谈论了不同人生选择的面相。如Lifestyles中谈,两个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的选择;Your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谈一个支教志愿者人生选择的意义问题;City Or Country谈城市与乡村生活的优缺点。不同主题涵摄下的标题、段落组织、段落主题句乃至语言群也具备不同的风格。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辨析标题的语言形式从而去揣测文章的可能篇章结构;在篇章结构中善于把握关键词来重构文章的思路;在关键词选择上注重文章主题色彩的同构性。

把握文章主线,理解文章结构。在A Material World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文章的主线作多维处理。从时间线而言,可引导学生列出一条情感(feelings)理路,过去时的心态(tired)、现在时的情感(much happier);从对比线而言,可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对比手法(by contrast),既有不同群体心态的对比,也有主人公不同生活境况及其先后心态的对比;从因果线而言,可引导学生去发现主人公之所以选择放弃财富的理由,并进而引导学生讨论他者的追逐与主人公的放弃背后的心态差异。在对于文章线索的多元处理中,文章结构遂显豁起来。

在对语篇的主题意识与主线思维的梳理中,实质上就是在引导学生面对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本然视角中对文章作符合语言事实的思辨认知,赋予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识别、区分与归纳的逻辑认知能力。

2.在把握意图中深化批判性思维

一篇文章既会有字面语境的呈现,也具备隐含语境的蕴藉。字面语境往往导向学生立足文本,对文本基本信息予以客观展示。隐含语境则超越了一般性表层信息,指向文章的写作意图以及如何写的问题。对此,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信息与文体美感中生成批判性思维。

分析写作意图,把握写作态度。在Your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中,学生基本能把握到这是篇谈论奉献的主题,也能感知到作者的赞颂态度。但是在此种光辉叙事下,则容易诱导学生得出否定主人公其他同学的选择的误判。同样,在Lifestyles中,作者存在着明目张胆地“恶劣”叙事下的某些潜隐认可态度,也存在着洋洋洒洒地赞许之后的隐微批评姿态。学生们对此常持二元化思维,缺少基于生活理性的客观对待。可以说,北师大新版(2019)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深入细致的功夫,弥补了此前诸多阅读的单向化态度,具备一种复调美感。教师要对此有所注意,并引导学生批判性认知、接纳。

辨析写作方式,升华思维美感。在获取文章写作意图与写作态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语篇中的组织形式与修辞特征进行赏析与评鉴。如在A Material World中,作者比较典型地使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作为一则新闻,对比手法的使用将可能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又在多大程度上可能因同一写作手法的频繁应用,而导致新闻的客观性有所损失。又如,在City Or Country,文章对于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皆作了并列式阐述,最后作出了“关键不在哪里生活,而是如何生活”的结论,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些结论的,论据是什么,相互间有什么呼应性。

通过对语篇意图与语篇结构、文体的把握中,能够引导学生认清事实与态度,辨析意图与论证,感知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在深化文章主题理解中,具备从文章作者的视角与态度去批判性认知文章深层信息的思维能力,从而赋予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3.在迁移应用中,内化创造性思维

迁移应用既是语言学习后的产出活动,也是文化意识有效建立的精神过程。英语教育一方面立足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一方面则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构建。树立语篇意识,通过有效的文本细读,既使得学生获得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学习载体,也使得学生超越文本,生成优质的文化意识。

善用语篇资源,优化语言输出。教师在做实做细语篇细读的基础上,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模仿借鉴语篇的学习信息,激发、支持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如善用语篇“留白”,在Your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一文中,引导以主人公学生的身份给主人公写封信;如善用语篇资源,在A Material World中,建议学生借助课程单词对该新闻作一个内容概述,将新闻转化为简讯。

挖掘语篇元素,内化文化认知。语篇中具备多重域外文化元素,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视野与敏锐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对于语篇中的隐形文化予以情感性体认。如A Material World中,记者对于主人公散尽家财后的疑问,“Did he feel like Father Christmas”,其中便有西方基督文化语境下的认知与赞许。而主人公的回答“It was a lot of fun”,则展示出一种单纯的慈善理念,它具备西方的宗教性,也具有东方式的责任与担当。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在这里,东西方文化因为善的实践而获得了共通的人格呈现。

猜你喜欢
语篇语境意识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跟踪导练(三)2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