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露吴高鑫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 550002)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患者就诊率很高的常见病,它是以眼睑闭合不全、 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它属于针灸科常见疾病。 周围性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它经常是患者清晨起床时发现一侧口眼歪斜、一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味觉减退、耳下疼痛、听觉过敏等表现。 人群常见于小孩、前期有外感病史、妊娠期妇女、年老体弱等机体免疫力低下者,随着现代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升高,长期不进行体能锻炼,身体素质的降低,患周围性面瘫的人群很多。 周围性面瘫是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当面神经水肿达到一定程度,就开始慢慢恢复。 但周围性面瘫是面部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甚至可能出现面肌跳动、抽搐等后遗症,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也应积极治疗,为加快面瘫的恢复,以免留下后遗症。 吴高鑫副教授作为针灸科专家针对此病有很好见解,临床疗效很好,现将其2019 年1—10 月期间应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 例报道如下。
(1)30 例患者均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吴高鑫副教授的门诊病人。 年龄在15~74 岁,平均年龄为38.57 岁,病程1~60 d。
(2)诊断标准 参照《神经病学》[1]中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 ①患侧额纹消失或变浅, 不能做蹙额、皱眉,眼裂扩大,不能闭目或者闭合不全;②闭目时瘫痪侧眼球转向内上方,露出白色巩膜;鼻唇沟消失或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③鼓气和吹口哨时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④进食时,食物常滞留于患侧的齿颊间隙内;⑤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正常吸收而外溢。
注意休息,避风寒,调理饮食,忌辛辣刺激之品、暴饮暴食,戒烟酒、熬夜等。
2.2.1 针刺治疗 (1)选穴。非孕妇取阳白、太阳、四白、迎香、地仓、颊车、合谷、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孕妇产前取阳白、太阳、四白、迎香、地仓、颊车、外关。 孕妇产后取穴同非孕妇。
(2)定位及操作。
合谷:在手背,第1、第2 掌骨间,当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地仓:口角旁约0.4 寸,上直对瞳孔。
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 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足三里:犊鼻穴下3 寸,胫骨前嵴外1 横指处。三阴交:内踝尖上3 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外关:腕背横纹上2 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阳白: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 寸。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1.5 寸。
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 横指的凹陷处。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寸,当鼻唇沟中。
操作:1 次/d, 均采用浅刺轻刺激法, 每次留针20~30 min,治疗5 d 为一个疗程。
2.2.2 灸法治疗 选穴: 非孕妇取患侧阳白、 太阳、四白、迎香、地仓、颊车以及气海;孕妇产前患侧阳白、太阳、四白、迎香、地仓、颊车,产后同非孕妇。
操作:1 次/d,20~30 min/次,治疗5 d 为一个疗程。
2.2.3 耳穴 选穴:面颊、脾、胃。
操作:用王不留行籽贴于穴位上,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 次,每次每穴按压60 s,以穴位发红为准,3 d更换一次。
参照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2]拟定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面部症状体征消失,外观如常,面肌活动如常;(2)显效:面部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面部静止时外观如常,做表情时有轻微功能障碍;(3)好转:面部症状体征部分改善,面部静止时外观可见部分不自然,做表情时仍可见一定的功能障碍;(4)无效:经治疗面部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出现面肌痉挛、联带运动及倒错现象。
30 例患者治疗时间最短的7 d,时间最长的45 d,平均治疗天数16.47 d,临床治愈10 例,显效11 例,有效5 例,无效4 例。 总有效率为86.67%。 其中无效的4 例患者中2 例治疗治疗天数小于10 d,建议继续治疗未遵。
周围性面瘫中医又叫“口僻”,祖国医学文献中称作“口眼喎斜”。 儿童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正气相对不足; 而妊娠期妇女受孕后阳血下聚胞中以养胎元,冲任二脉气血偏盛,经血藏而不泄,以致阳明经气相应不足;前期有外感病史者,因正气与邪气相争斗,正气未完全恢复,正气相对弱;年老体弱者,正气不足,这些缘由以致人体脉络空虚,邪气乘机侵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面部筋脉失养,肌肉迟缓不收发而为此病。 其中以手太阳经和足阳明胃经经筋受邪为主。 临床常将此病分为3 期,急性期以发病1 周内,此期为进展期, 指病情可能在治疗同时也会症状加重,临床上有专家认为此期以消除水肿为主,主张不要针刺刺激反而加重病情,但也有专家建议尽早针刺治疗以促进恢复。 恢复期,是指1 周后到1 月内,也有认为是1 周后到3 月内,此期是治疗此病的关键期,此期患者恢复最快,临床疗效最佳。 超过3 月者为后遗症期,临床又称顽固性面瘫,此期治疗效果相对差,可伴随倒错、面肌抽动等症。 吴高鑫副教授认为周围性面瘫以正气不足,筋脉肌肉无力,以虚为主,故治疗此病补虚为主,人体正气得以恢复,面部肌肉力量增加。 常常采用浅刺轻刺激法治疗此病。 临床上张蕾[3]等人使用毫针浅刺法治疗妊娠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发现临床效果极佳。 证实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 吴高鑫副教授常常选用患侧阳白、四白、太阳、迎香、颊车、地仓等局部穴位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筋脉得养,从而使筋脉肌肉得以康复,同时为了肌肉平衡也会针刺对侧面部的阳白、四白、太阳、迎香、颊车、地仓等穴位。 远端取穴会选用气海穴是肓之原穴,也是任脉上的穴位,为补气要穴,是强壮保健穴位,能够治疗气虚病证、同样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它能治疗本经循行经络上的疾病,同时它是强壮保健要穴,能够治疗虚劳病证、三阴交为脾经穴位,能够治疗相表里的胃经上的疾病,同时它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能够治疗虚证、合谷,以四总穴面口合谷收之意。 而合谷、三阴交、足三里是孕妇禁忌穴,故孕妇改用外关穴,外关穴既治疗头面疾病要穴,也避免合谷穴、三阴交、足三里穴孕妇之弊。 《灵枢·口问》曰:“耳者。 宗脉之所聚也”。 是因为十四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 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二前,至耳上角。 同时六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中,但都通过经脉、经别等与阳经相合而与耳联系。 同时奇经八脉中的阴、阳跷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 倪佳佳等人[4]临床上用揿针贴压耳穴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瘫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提示增加耳穴有增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 赵雅静等人[5]在临床上也证实耳穴能够治疗周围性面瘫。 用根据相应部位选穴,故选用面颊,治疗面部疾病。 同时吴高鑫副教授认为周围性面瘫主要以虚为主,而脾胃主四肢肌肉,脾胃健运,则肌肉得养,故根据脏腑辨证选穴,选用脾、胃,同时耳穴很轻柔,刺激量小,操作简单方便,患者随时随地都能完成,配合度高。 《医学新入门·针灸》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吴高鑫副教授取阳白、太阳、四白、地仓、颊车等穴艾灸是取其能够温通局部气血,使局部气血通畅,筋脉得养,从而治疗此病。 《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气海...,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 ”说明艾灸有保健作用,今人称之为“保健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吴高鑫副教授认为周围性面瘫患者主要也是正气相对不足所致,故艾灸局部四白、阳白、太阳等局部穴位及灸气海补气能够促进恢复。 临床上吴高鑫副教授采用浅刺轻刺激法治疗此病不仅临床疗效好,同时因为浅刺轻刺激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