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抗战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与当代意义

2020-02-25 14:34李正军尹若琪
关键词:抗战辽宁东北

李正军,尹若琪,董 琦

1.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6

2.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6

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历史和革命斗争历程中,辽宁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留下了贯穿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全过程的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其中,14年抗战红色文化资源占有特殊地位,是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和特色所在,不仅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而且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动力,具有与时俱进的当代意义。辽宁14年抗战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动力及其当代意义,集中体现在首创精神、忠诚精神、探索精神。

一、首创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在中国人民英勇悲壮的14年抗日战争中,东北地区具有特殊的地位,这就是如周恩来指出的:“东北是世界法西斯侵略战争最先爆发的火药库,但,也许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结束的场所。”[1]352这一特殊历史地位,在辽宁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自行炸毁柳条湖南满铁路后,位于沈阳郊外的北大营最先遭受了侵略者的武装进攻。在蒋介石“中央政府”和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当局明确“不抵抗政策,听任日本侵略者占领整个东北”[2]的情况下,在中级以上官佐均已脱离部队的情况下,失去统一指挥的北大营爱国官兵,以死里求生的斗志,实行了“不抵抗中的抵抗”,使日本法西斯刚刚迈出的侵略中国、奴役世界的步伐,受到了第一次打击。“九一八”事变后,在硝烟弥漫的沈阳城,东北地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枪炮声中,最先发出了抗日救国的呐喊,肩负起了对历史和人民的责任。[3]为了捍卫中华大地,为了保护辽河之滨的家园,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昂首挺胸走向战场,“与日本帝国主义作坚决的民族解放战争,民众自己武装起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4]沈阳的黄显声、凤城的邓铁梅、抚顺的唐聚五、黑山的高鹏振等爱国英雄率领万千义勇志士,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辽河两岸、盛京古城,留下了无数英雄足迹,谱写了无数壮丽诗篇。在自“九一八”事变起历时6年多的局部抗战中,包括辽宁人民在内的全东北人民歼灭了数以十万计的日本侵略军,有力打击和迟滞了日本法西斯灭亡全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以英勇战斗的勇气和成绩,为全国人民的抗日高潮,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自“七七”事变后的8年全面抗战,包括辽宁人民在内的全东北人民履行对于国家民族的神圣职责,在众寡悬殊、九死一生的艰难苦斗中,以消灭日伪军的战绩,以历经艰难困苦而不向敌人屈服的勇气,为全民族抗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燃起于辽沈大地的抗日烈火,最终聚成为照亮神州的熊熊烈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自1840年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清算了与日本侵略者半个世纪的血海深仇,实现了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历史性转折。辽宁人民以自己的战斗,实践了周恩来“最后胜利的场所”[1]413的预言。

辽宁14年抗战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精神财富和动力的作用,首先在于首创精神。在外敌入侵、国贼肆虐的危急关头,辽宁人民最先承担起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最先举起了抗日救国的旗帜,以自己的英勇斗争,点燃了抗日救亡的星星之火,打乱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奴役世界的计划,为全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争取了时间,积累了经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战火硝烟虽已远去,但在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以及作为伟大中国梦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也正如同14年抗战一样,必然需要积累经验,必然需要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弘扬辽宁14年抗战的红色文化,就必须继承先辈们的首创精神,面对任何艰难险阻和突发意外,以敢于担当的精神,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为困难所惧,不为迷惑所诱,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在新时代建立新作为,“把责任扛在肩上,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5]。

二、忠诚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辽宁14年抗战文化红色资源,集中体现了辽宁人民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体现了辽宁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忠诚。从邓铁梅就义前夕“五尺身躯何足惜,四省失地几时收”[6]的心愿,到纺织工人尚吉元刀劈日寇、火烧纱厂的壮举,无不证明辽宁人民心向祖国,无愧为中华儿女。战斗在辽宁抗日前线的中国共产党人,和辽宁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同甘苦共患难,积极建立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殖民统治,无愧于党中央的赞誉——“在最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同民族死敌作长期斗争的亲爱的同志”[7]。分布在抚顺、本溪一带的抗联第一军西征遗址,就是辽宁抗战忠诚精神的集中体现。

1936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夜,也是“中央已派大批人领导抗日战争,东三省抗日战争有大发展”[8]的一年。针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加强对东北的法西斯殖民统治,并随时有可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阴谋,党组织和抗联部队收到了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来的瓦窑堡会议的指示,即红军主力东征北上,挺进热河、绥远、察哈尔,准备直接对日作战,掀起全国抗日高潮。根据这一方针和红军东征的消息,杨靖宇做出了东北抗战是内地抗战的前哨和先锋的精准定位,并在本溪汤沟举行会议,进行具体部署。至今本溪汤沟犹存的“靖宇石”,就是当年杨靖宇向部队传达瓦窑堡会议精神和部署西征的历史见证。在杨靖宇的指挥下,抗联第一军自1936年6月至11月,在半年中两次组织西征,试图挺进山海关,与东征红军会合,直接接受党中央领导。巍然屹立的抚顺摩天岭,就是1936年7月15日西征最激烈的战绩地。这次战斗歼灭日军大尉金井以下140余人,但也洒下了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参谋长李敏焕等烈士的鲜血。为纪念先烈,振奋斗志,杨靖宇创作了著名的《西征胜利歌》,抒发抗联同志“中国红军,已到察绥,眼看要出关,西征大军,夹击日匪,快快来会面”①的期盼,以及“拼着热血,誓必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万众蜂起,勇敢杀敌,祖国收复矣”①的坚定信念。这首传世之作,如今镌刻在本溪汤沟西征出发地纪念碑上。

由于敌众我寡和天气原因,抗联第一军两次西征都未能挺进山海关,但仍具有不可磨灭的战略意义。西征部队和留守部队的斗争,抵御和牵制了南满所有日伪军兵力,震撼了伪都“新京”(长春),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向全面对日抗战的过渡,实践了毛泽东和瓦窑堡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被党中央高度评价为东北抗日联军与由陕北向长城移动中的抗日红军相呼应的首次试探,充分体现了以杨靖宇为代表的辽宁中共党组织和抗联部队对全国抗日斗争的呼应配合,以及坚决拥护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赤胆忠心和卓越智慧。

忠诚是每个中华儿女对国家民族应尽的义务,也是每个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时代东北振兴的伟大斗争中,辽宁抗战14年红色文化资源所昭示的忠诚精神,必将鼓舞人们学习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像他们那样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竭力奉献;学习先辈们坚决贯彻毛泽东战略方针的信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自内心,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先辈们对党忠诚老实、听党指挥、为党尽责,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关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以及作为当前头等大事的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双胜利”的战略部署,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铸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诚精神。

三、探索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作为14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先行者,辽宁人民不仅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也开始了对怎样抵抗日本侵略者和如何争取抗战胜利的探索。在当时的情况下,辽宁乃至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供照抄照搬,更不可能得到什么具体指示,加之日本法西斯非同寻常的凶残野蛮,以及辽宁乃至东北人民所处的几乎内外隔绝的特殊困境,所有这一切,使得东北抗战的探索路程更加艰辛。但就在这种情况下,辽宁人民经过艰难曲折的道路,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在这其中有一个群体值得特别铭记,这就是以抚顺煤矿为主要活动地的“特殊工人”。他们实际是在内地抗战中不幸被俘者,其中多为共产党员和八路军战士,他们被陆续押解到东北充当劳工,忍受非人的奴役折磨。在人生地不熟又与上级失去联系的内外隔绝的环境中,“特殊工人”中的共产党员们决未屈服。他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建立秘密党组织,培养锻炼骨干,以统战工作促进内部团结,采取各种方式破坏日伪生产,惩治罪大恶极的汉奸监工,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与附近的东北群众建立联系。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他们组织斗争,其中不少同志壮烈牺牲,部分同志历经艰险返回原根据地和原部队。在辽宁乃至东北各地迎来抗战胜利的大多数人,则纷纷参加对日反攻、缴获敌伪武器、保存设施设备等斗争,为八路军新四军挺进东北,发挥接应配合作用,最终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的组成部分,在解放战争中,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新的贡献。

“特殊工人”的斗争,是辽宁乃至东北抗战的组成部分,在孤立无援、联络断绝的环境中,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坚定意志和务实思维,立足于所处的现实环境,探索总结出新的斗争方式,成长为“能独立工作的出色的革命者”[9]104。当今时代,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有许多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有许多挑战需要我们去战胜,有许多风险需要我们去应对,我们应该继承辽宁14年抗战红色文化资源中包含的探索精神,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充分熟悉情况、深入分析论证、科学把握尺度……把握事物内在联系,顺应事物发展趋势,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9]215,脚踏实地,探索创新,以前所未有的新思想、新办法,完成前所未有的新事业,赢得前所未有的新胜利。

首创精神、忠诚精神、探索精神,都是辽宁14年抗战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所在。以打响抗战第一枪的精神,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其组成部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空前伟业;以对国家民族的精忠挚爱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精神,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保持高度一致,实践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决策部署;以艰辛探索的抗日英雄为榜样,在辽宁探索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适应新变化,迎接新挑战。这就是辽宁14年抗战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当前防控疫情斗争的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收官的关键时期,在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起点,更需要以辽宁14年抗战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10]。

注释:

①此句出自辽宁省本溪市汤沟长征纪念碑碑文。

猜你喜欢
抗战辽宁东北
辽宁之光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大东北的春节
辽宁舰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