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转型实践

2020-02-25 11:28黄玉叶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习者化学中心

黄玉叶

(闽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福建 漳州 363000)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国家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提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学生核心素养。[1]其中,“学会学习”着重强调教学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重要性,对课堂教学模式调整和创新提出了客观要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动手实验的能力,也对教学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内涵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是指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打破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教学任务,科学设计授课模式,突出以“学”为中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任务不应是“授人以鱼”,而是更多更好地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教育的意义所在,也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要义。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化学课堂转型路径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万事开头难”,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导入尤为关键。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首要环节,更是建构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多以开门见山为主,直接向学生呈现新知内容。久而久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成了固定模式,课堂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减弱,同时难以获得核心素养的熏陶。结合教学任务,笔者发现在导入环节,借助多样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驱动学生自主进行化学探究,还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提高多种能力的同时,打好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灵活的课堂导入方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加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以“溶液的浓度”为例,笔者谈谈在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溶液的浓度”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3 第一课时内容,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从而进一步学习定量研究物质的方法及较简单的化学计算。传统的教学是: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并由此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用该方式教学会略显抽象且枯燥无味。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笔者采取了视频导入、激发好奇(疑问)、溶液展示、提出问题、引入知识等环节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做法是:在上新课时先展示人们在死海里尽情娱乐的视频和人们在海里溺水的两段视频(学生很快就提出了“为什么人在海里会出现溺水现象,而在死海里人却能浮在水面上”的疑问);接着展示三瓶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和三瓶不同颜色的红糖水;随后提出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最后很自然地引入“溶液的浓度”这一知识点。学生满满的求知欲,也为课堂进入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学习

“课堂转型下的化学教学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又是信息提供者和探究活动的指导者”。[2]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材知识,以解析为主进行讲解。学生若无法理解,就会死记硬背。这种刻意地把“教”和“学”分割开来的方式,从根本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既降低了教学的效率,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习惯。新课程标准对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了明确的界定,同时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立足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要求,优化教学,驱动学生自主、合作参与课堂。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品质。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核心素养培养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驱动学生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按照教学布置、分组备教、学生授课、总结分析的环节进行教学实践。具体做法:在该堂课一周前就布置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自己分析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6 个小组,每个小组6 至7 个学生,共同完成该课题的教案,上课2 天前上交教案,且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当授课“小老师”;上课时,教师从中选取3 篇较好的教案,并由这三个小组分别推荐一名学生给大家授课;最后,教师对学生授课情况、知识要点等进行总结。该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意识,还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学习了新知识,还锻炼团结协作的精神。由于学生们是第一次在课堂上扮演教师的角色,大都很紧张,语速也特别快,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以至于课后有学生告诉教师,“虽然自己讲的时间只有十多分钟,但是感觉非常漫长,而且口干舌燥,注意力要特别集中,我真正感觉到当老师很辛苦,这堂课我终生难忘。”这堂课之后,很多学生提出,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上台上课。实践证明,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还要驱动学生自主学习[3]。合作交流的探究学习方法,既能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也是实现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最佳模式。

(三)趣味实验,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趣味化学实验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比如,在讲到分子不停运动的时候,笔者将教材的实验改为:在小烧杯里滴入几滴浓氨水,在滤纸上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并将滤纸盖在小烧杯上,很快,滤纸变红了,教师故意拿起滤纸抖动,红色随即慢慢消失,然后再盖在烧杯上,反复数次。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紧接着再补充一个实验:取两支玻璃棒,一支蘸浓盐酸,一支蘸浓氨水,将两支玻璃棒靠近(但不接触),用烧杯在两支玻璃棒上方罩住,学生们即明显地看到玻璃罩里产生了白烟,实验完毕,还能发现烧杯内壁凝结有固态物质。通过这样的演示和实验,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讲解,使教材中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趣味中理解、在趣味中思考,更加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初中化学课堂转型建议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教学任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勤于探索”,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教师在化学教学模式上要从过去以知识解析为核心的模式,转变成以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为核心的教学。这需要教学者充分备好每一堂课,做好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点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努力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成“以学习者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变“主导”为“引导”,给学习者打造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当好编导、导演,让学生当主演。要充分相信和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既要学懂知识,还要学会学习,更要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指导下,深刻理解和把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内涵,不断探索并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实践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爱上学习;通过合作交流指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操作实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愉悦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变枯燥学习为趣味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猜你喜欢
学习者化学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