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岳,卢红飚
(福建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国家安全是定国安邦的基石,历来都是“国之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规律特点,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2](P54),是全面把握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有力武器。当今世界的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但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各种博弈斗争激烈。我国在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前进路上,将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敏感的周边环境以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应准确理解、科学把握、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国家安全。
人们普遍认为国家安全就是反间防谍、隐蔽战线,与普通群众关系不大,实则不然。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安危、事关民族兴衰,既是个“大命题”,又是个影响你我他前途命运的“具体事”,维护国家安全主要维护国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3](P4)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家安全关系国家兴衰、关系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不同时期国家安全面临的形势,形成了相应的国家安全观。有学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的国家安全演变作了较为系统梳理[5](P7),本文根据时代背景、形势发展和工作理念的变化,大致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1.传统国家安全观念阶段
该阶段集中在1949年至1978年之间,国家安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新生政权的稳定,重点是维护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把国家独立、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首要任务。除此之外,还兼顾了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国防和经济建设。[6]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具体行动上,我国依靠经济建设、依托工业发展支撑增强国防战备物质力量。
2.国家安全观念转型阶段
该阶段集中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前。20世纪七八十年代,和平与发展已成为鲜明的时代主题。邓小平同志认为国家安全的范围应该更加宽广,除了军事、政治问题还包括经济、科技等安全问题,并强调稳定压倒一切。[7]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指出,国际社会应当树立新安全观,即以互信协作为主题的新安全观,共同创造安全稳定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8]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提出建设更加和谐的世界,胡锦涛同志倡导新国家安全观,在联合国大会上就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提出倡议。[9]转型阶段时期,围绕国家安全领域重大问题决策和协调,我国开始组建专门机构。2000年,中央成立国家安全领导小组(与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合署办公),承担对外事、国家安全工作领域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的职责任务。
3.总体国家安全观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启了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全新时期。当前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和平已不局限于不发生战争范畴,和平与发展相应地扩展成了安全与发展。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国家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2013年11月,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主席;2014年4月,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0]201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反间谍工作;201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进一步明确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职责和制度,同时对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作出明确规定;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11];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确定为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随后新修订的《党章》也相应增加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12](P3)2018年以来,各级地方党委相继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统筹协调推进党委国家安全工作,加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和体系建设,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
1.走出“一条道路”
“一条道路”,即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提纲挈领,旗帜鲜明。新时代的国家安全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重要原则,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结合战略目标、发展方向与当前实际,走出一条政治方向坚定正确、战术手段灵活机动的国家安全道路。
2.构建“一个体系”
“一个体系”即在中央国安委第一次集体会上首次提出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11种安全”的基础上,2015年《国家安全法》增加了海外利益安全,并进一步延伸到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和生物安全这四个新兴领域。形成了“12+4”的整体框架体系。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打造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系。
3.把握“五对关系”
“五对关系”具体包括五个“既”和“又”: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把握好这“五对关系”,就如同建构国家安全体系的五组支架,统筹共筑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的国家安全体系,在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国家发展和国家治理中实现可持续、有保障的国家安全。
当前我国面临着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既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又面临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艰巨繁重的任务,各类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把握国际秩序大变局的规律和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防范重大风险,有效应对威胁和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安全是我们十分重要和艰巨的任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判断,即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我国也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13]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力量对比的变化
当前世界力量对比正出现“东升西降”的趋势。“东升”是指以亚洲新兴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迅速,不断缩小与传统发达经济体的差距;“西降”是指传统西方国家整体增长乏力,对世界事务的主导能力开始下降。
2.政治格局的分化
随着世界多极化发展,国际政治格局持续分化,全球治理体系进入深度重塑期。一是新兴国家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通过积极发展、合作共赢,利用现有国际秩序拓展自身利益。二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从确保国际秩序稳定的“常量”变成破坏秩序的“变量”。三是西方传统发达国家间关系出现更多裂痕,亲密程度下降。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复杂,面临的主要风险点有:
1.“颜色革命”的风险
“颜色革命”是一些国家颠覆异己政权的惯用伎俩。在其对华渗透战略中,官方机构是推行“颜色革命”的立法保障者、资金提供者和幕后操盘手,部分学术机构、非盈利组织、商会和跨国企业积极配合,上下其手、共同发力,借“经济牌”“人权牌”“宗教牌”等对我施压。他们以联手操控、搞乱思想、培植骨干、蚕食基础、催生质变等方式,境内境外配合,网上网下联动,向我发起密集攻势,试图煽动街头政治、策划“民主”政变,颠覆我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渗透控制目的。
2.网络空间的风险
互联网是个信息大平台。一些国家、组织非常倚重网络攻击手段,窃取涵盖我国党政军民学各领域的重要信息。360安全大脑捕获了外国间谍机关自2008年起利用“Vault7”网络武器针对我国发起定向攻击的证据。这起长达十一年的网络攻击集中于北京、广东、浙江等省市,重点针对我国航空航天、科研机构、石油行业、大型互联网公司以及政府机构等。研究表明,我国航空航天与科研机构所遭受的网络攻击,主要围绕从事航班控制系统服务、货运信息服务、结算分销服务、乘客信息服务等有关航空信息技术服务系统的开发人员来进行。[14]
3.尖端科技领域的风险
有学者在《科技日报》以连载专栏的形式系统介绍了我国受制于人的“卡脖子”关键技术,总共包含了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航空发动机短舱等35项存在的短板弱项[15],并进一步梳理我国尚未掌控的60余项核心技术清单。当前,美国持续针对我国科技龙头企业出台“实体清单”,实施“长臂管辖”,不断加强技术封锁,严控科技人才交流活动,防范前沿科技和尖端技术设备流向我国。同时,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高新科技日益成为争锋相对的焦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对我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愈发突出。
4.生物安全的风险
生物安全既跟自然灾害、传染病、外来物种入侵关联,又与实验室病原体泄露、新生物技术滥用等息息相关,是各类传统和新生的风险集合。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蔓延,再次凸显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的严峻性。当前我国已经依靠政府多部门及高校、科研机构联动,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在面对SARS、登革热、猪流感、禽流感、非洲猪瘟、肺鼠疫等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对完整并不等于系统完善,更何况生物安全最大的问题是突然爆发,因此一定要强化预测预警功能。[16]生物安全防控涉及国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机制,而我国当前的应对体系仍然缺乏全国“一盘棋”的统筹规划,部门之间条块分割,体制机制存在的漏洞在实际运行中很可能导致疫情防控工作陷入滞后、被动的局面。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17]
5.周边环境的风险
美国实施印太战略,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在我南海和台湾海峡滋事搅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所侵占岛礁加强军事部署;中印边境,印军蠢蠢欲动,图谋蚕食我领土;等等。
6.海外利益面临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和沿途国家广泛支持,我国对外投资和贸易往来日益增多,保护投资利益和海外华人华侨权益保障工作愈发重要。特别是一些我国企业投资地、华人华侨聚居地政局不稳、经济落后、灾荒疾病频发,反政府武装割据,极端恐怖势力趁机坐大,对我海外利益安全构成的威胁不容小觑。
7.“三股势力”的风险
“三股势力”即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此类组织、群体及个人秉持扭曲价值观,境内境外相互勾联、遥相呼应,试图通过极端暴力方式冲击国家政治稳定、危害社会秩序,进而实现其制造民族对立、宗教对立、分裂国家的目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防范警惕。
国家安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就是国家。这种构成使得安全成为一个国家立足的前提和基础。也就说国家没有安全作保障,这一个“单位”就等于不存在了,这个“单位”不存在,依附在这样一个“单位”上一切也就不复存在了。[18]国家安全工作关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社会安全,更没有个人安全。
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做到安而不忘危,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19]我们展望未来,但不能忘记历史。“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20]国家安全无小事,社会越发达、联系越紧密,各种风险越容易互相关联传导、交织叠加,乃至酿成爆炸性事件。随着国家安全领域扩大,我们必须弘扬斗争精神,积极主动、防患未然,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足做好应对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军事等各种斗争的准备。
国家安全工作既要聚焦已经形成的“12+4”框架体系内容,同时也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利益的需要,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不断拓展。根据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和工作需要,我国应着重抓好以下“八大安全”。
1.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最高的国家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居于统领地位。我们要始终把维护政治安全摆在首位,对外坚持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对内坚决捍卫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保持社会安定稳定。
2.经济安全
最为根本的是确保我国经济秩序健康、有序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当前国际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单边制裁频繁上演,我们必须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强化对金融领域的风险研判,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治理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构建安全的经济发展环境。
3.文化安全
严肃对待境外文化价值观侵袭,重点围绕国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乃至片面宣传他国“先进文明”“精神外国人”“逆向种族主义”等带来的安全挑战,以及否定、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敌对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应对和斗争。及时掌握动态,强化分析研判,加强管理管控,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提升中华文化对外影响力,有效抵御境外不良文化的渗透。
4.社会安全
社会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重要体现。要坚持“稳”字当头,抓早抓小、抓实抓细,重点围绕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防控体系,严防暴恐袭击、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落实安全生产,加强社会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应急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
5.科技安全
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和物质技术支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新科技的研发工作,一方面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将性价比高、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投入市场,造福于普通百姓;另一方面加强科技安全防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尽全力维护企业正当、合法权益,为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即信息安全。如何防范敌对势力窃取我国重要信息,利用“黑客”攻击、篡改我重要网站和设施以及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污蔑、抹黑、攻击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等,净化网络环境、确保我国网络安全是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研究和技术攻关,强化网络安全管控,积极应对新技术新挑战,着力加强网络关键基础设施和防护能力建设,同时深入开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确保国家网络安全。
7.海外利益安全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各国抗疫措施及情况不同,有的国家疫情防控成效不够明显,社会矛盾凸显,不稳定因素增多。中国企业要走出去,核心问题是政府要研究如何加大保护我国在海外利益的综合力量。[21]特别要紧盯海外公民和法人安全以及海外商业利益,着力在“走出去”的公共服务供给和政策支持保障上下功夫,加强宣传引导和统筹规划,做好海外利益安全的风险研判和应对处置,有效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安全。
8.生物安全
当前国际生物安全形势发展正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转折期。短期内,生物安全风险总体可控,但面临生物袭击威胁、新发突发传染病、两用技术风险等棘手问题;长期看,战略安全风险加大,亟需加强战略引导和技术攻关。我们要紧紧依托国家整体实力,针对当前我国生物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短板,坚持以《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为统领,加大生物科技创新,落实“国家主导、科技支撑、体系应对、全民动员”的总体应对策略,强化生物安全研究和科技攻关,确保我国生物安全。我们要以此次疫情为契机,从顶层设计生物安全战略及基本原则,系统规划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强化生物安全研究和科技攻关;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强化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的安全保障,确保生物实验室安全,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以生物安全守护人民安全。
1.对好“责任号”,知责明责,守土尽责
做好国家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一项根本原则。“责任号”这个“号”,特别适用于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
各级党组织应高度重视并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把握好正确政治方向;另一方面要强化责任落实担当,做好统筹协调,检查、督促、推动具体工作的开展。各相关单位应根据职能承担具体责任,在政策上支持,在投入上保障,对本地区、本部门重大国家安全工作负总责,以严格责任落实确保国家安全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见效。
2.对好“法律号”,学法用法,依法办事
“法律号”这个“号”,适用于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每位中国公民,不仅要懂法、守法,更要依法办事,坚持依法开展国家安全各项工作。
我们应特别重视三方面法律法规。一是《宪法》。《宪法》是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根本大法。其中对国家安全的规定主要有六条。二是专门法。我国有关国家安全的立法基本已成体系,目前已达190多部。除了《国家安全法》以外,反间谍工作领域出台了《反间谍法》。此外,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国防和军事等领域出台了《反分裂国家法》等诸多法律。三是涉及的其他法律。除了专门国家安全立法之外,我国现行的大量法律法规,比如《对外贸易法》《反垄断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都有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条款。这些法律法规均涉及与国家安全有着重要关联的行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工作具体把握。
此外,还存在着一些亟待加强立法的领域。目前一些新兴领域的法治建设都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一些与国家安全关系密切的行业,如涉及生物、电磁、太空、极地、深海、海外军事行动和海外利益保护等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强立法覆盖。
3.对好“爱国号”,永葆中国心,共筑中国梦
国家安全事关整个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福祉。国家安全得不到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就成水中花、镜中月。因此,“爱国号”这个“号”,适用全世界的中国人,包括已经不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华人华侨——只要体内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无论身处何方,都会深深感到祖国的强大是华夏儿女在外打拼的最大底气。
国家安全工作归根到底是需要全民参与的重要工作,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只有坚持全民动员,这项工作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支持,才能获得不竭动力。我们要发扬“人民战争”的优良传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每一位中国公民、每一名炎黄子孙,都要对好“爱国号”,坚定立场信念,严守人格底线,增强防范意识,共同守护新时代的国家安全。
事实证明,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国家安全工作人人可为。中华民族的每一位成员都应把国家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用实际行动维护好我国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