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丽
(阜阳职业技术学校 安徽·阜阳 236000)
现阶段社会文化以及音乐文化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当前多元音乐文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成为中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内容,这是由于音乐审美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乐感、音乐认知能力,因此音乐教师应注重提高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式,促进中职学生音乐审美心理的发展。
音乐审美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令学生在音乐学习中, 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为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奠定基础,而且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审美感觉,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同时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 音乐也增强了与不同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特色之间的融合,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 另外,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能够直接传递学生的情感,同时通过音乐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培养其良好的思辨能力,能够自主选择具有文化底蕴以及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 由于学生在进行音乐表演时,往往需要借助于对音乐的想象,将歌曲的内涵诠释出来,提升表达效果,而观众也需要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更好的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1]。 除此之外,良好的音乐审美心理还能够深化学生的音乐情感,由于情感是一种较为内在的东西, 而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不仅能够强化审美情感,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不同的音乐形式、音乐类型,其表达的音乐情感也经常是不同的。 而利用音乐作品则能够促进学生音乐审美心理的发展。 因此,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心理,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借助于感性的音乐思维,有效促进音乐与学生审美情趣的融合,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趣。
学校的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上占据着主导作用, 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因素,但是学校的音乐教育并不总是起到促进审美心理发展的作用,不正确的音乐教学方法,反而会影响培养学生音乐教学心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中职生音乐审美心理的发展。 如现阶段中职生音乐教材缺乏针对性,是限制学生审美心理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2]。由于音乐教材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因此音乐教材的选择应与时俱进,能够体现国内外的音乐发展状况。 总而言之,音乐教材应该是动态的,其应是音乐文化教学的载体。 当前我国中小学的音乐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材的建设却进展缓慢,主要是由于国内对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像对普通中小学那样给予重视,而且中等职业学校相应的课程标准也未出台,致使当前国内中等学校的教学工作者缺乏教育目标。 因此,应增强对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相应地进行教材的编制,使音乐教材满足学生的音乐发展需求,是当前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心理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音乐教学观认为音乐的教学内容与教材是相同的,但是,在当前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元文化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环境,因此对当前我国的音乐文化教育也制定了较高的标准,但是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学的教学内容单一化较为严重[3]。 首先,当前中职音乐课程中“欧洲文化中心论”占据主导地位,导致音乐学习中,西方的音乐文化所占比重过大,忽视了中华传统的民族音乐的学习,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令其认为西方的音乐才是高雅的艺术。 其次,由于当前学生缺乏与西方古典音乐相适应的审美结构, 加大了对音乐理解的难度,致使学生难以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因此学生学习西方古典音乐的热情不高。 最后,当前多元文化的发展背景下,流行音乐开始进入课堂,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也开始以流行音乐的教学为主,这也是当前中职音乐课堂的普遍教学形式,例如,部分中职的音乐教师认为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无法理解西方的古典音乐文化,因此,在课堂上主要是播放一些流行音乐或者是让学生演唱流行音乐,将其作为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不再将讲授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以及世界著名的西方音乐流行音乐大量进入课堂,致使学校音乐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学校音乐教学形式单一,造成了中职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单调,降低了学校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总而言之,单一的音乐文化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音乐教学的发展要求。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实现音乐教学目标,现阶段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中职音乐教师对教育理论知识研究的不够深入,致使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效率不高。 首先,是由于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教师课堂上普遍采用讲授法,即教师在讲台上介绍,学生在讲台下听,一味地进行音乐知识的灌输,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加上音乐实践较少, 不利于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心理。 其次,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由于音乐往往是一种感性的体验,具有不可翻译的特点,教师对音乐的讲解只能是介绍一些与音乐相关的背景知识,无法对音乐进行语义翻译, 因此音乐教师一味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以及想象力的培养[4]。 最后,是教学方法单一,目前部分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的音乐欣赏方法,这主要是由于教师认为学生的音乐素质较差,课堂上只要进行了音乐欣赏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没有充分的发挥引导作用,学生也只是粗略地欣赏了音乐,导致音乐鉴赏课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音乐的鉴赏能力。 因此,中职音乐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心理,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掌握不同形式、题材的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多元音乐文化汇集了不同民族、 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文化体系,不仅包括古典音乐,还包括现代音乐,由于中职音乐课时有限,因此,在实施多元的音乐文化教育时,应注重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5]。
首先,应注重审美价值原则。 音乐是否具有审美价值,是音乐选择的比较重要的标准,音乐的审美价值能有效满足学生的音乐审美需求,帮助学生获得音乐的鉴赏能力,由于每一种音乐都具有自身的特性以及情感表达体验,因此在多元文化的教育上,教学内容应注重选择内容丰富以及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选择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具有审美价值作品,令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里培养审美素养以及音乐审美心理,最终掌握音乐鉴赏能力。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适应性的原则。 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拥有自己的想法与体验,因此多元文化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当前学生的心理状态吻合,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音乐作品,并且教学内容要能够适应学生的发展,如果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 在这方面,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例如,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掌握当前学生的审美心理,同时按照音乐文化的不同风格、题材、时间、民族等将音乐进行分类,从中选取具有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的音乐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促进当前教学内容的质量提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最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民族性原则。 通过对当前中职学生音乐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现阶段中职生的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当前中职学校的音乐课堂应注重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传授,我国的音乐文化是由多民族的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较为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重视多选择一些民族音乐,注重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以及一些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古代歌曲《阳关三叠》作为教学内容, 将其与古代诗歌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应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首先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反复聆听的方法,学生对音乐的熟悉程度往往取决于音乐的出现频率,学生可以通过重复聆听音乐,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从而帮助其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 例如,如果人们经常聆听民间的传统音乐, 那么就容易形成对当地音乐的审美能力,因此学生经常反复聆听某种音乐,也会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如果学生不了解所学的音乐作品,那么也就无法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因此,在音乐教学上,教师可以采用重复聆听的方法,让学生多聆听、多欣赏音乐,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心理。 例如,在讲解中国民族民间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先选取一些较为通俗的作品,如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作品旋律优美而凄凉,将人们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琵琶独奏《十面埋伏》,乐曲色调辉煌,风格奇伟,形象生动,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名曲,是传统琵琶曲中的代表作。 最后再过渡到难度较高的民族器乐合奏《春江花月夜》《金蛇狂舞》等作品。 通过反复聆听音乐作品,掌握中国民族器乐曲音乐作品的特色。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广泛使用比较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主要的音乐元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各个民族的音乐特色,实现音乐审美心理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日本音乐作品《樱花》时,教师可以将我国音乐作品《茉莉花》与其进行比较研究,欣赏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挥其引导作用, 如询问学生作品中出现了哪几个相同的音符,从而令学生掌握日本都节的调式特点,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最后,教学过程应注重音乐的实践性,实践性是培养音乐审美心理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日本音乐作品《索兰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合唱,通过音乐的演唱,将音乐符号转化为具体的音乐形象世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在学习《海鸥》时,教师可以利用分组的实践方式,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作品中的画家、歌唱家、舞蹈家,通过实践的方式,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学科综合的教学方法,将音乐与历史、哲学、宗教等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感受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例如,在《一个华沙的幸存者》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与二战时期相关的作品,控诉战争的残酷,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从教学过程上来看, 教学可以分为准备阶段、课堂开展阶段以及课堂总结三个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 教师必须要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首先,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做好课堂的教学准备,提前备好课,另一方面,应注重学生的课前准备, 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有助于提升课堂学习效果。针对这一方面,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课前的准备环节,例如,让学生在搜寻一些与课堂音乐作品相关的资料,在搜寻资料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其次,课程展开过程中,教师除了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外,还应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课程导入时,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同时注意创造不同的音乐情境,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令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进行音乐交流。
最后,在教学总结上,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在学生的评价总结上,教师应注重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例如,在学生评价时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之间的评价等多种方式,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总而言之, 为了提升中职生的音乐审美心理,教师应主动转变观念,在课堂上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在课堂上注重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有效提升中职音乐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