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宇 钱 逸
(常州大学信息数理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新冠疫情的暴发对我国多方面的发展均造成了巨大冲击, 而高校教育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为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工作。 以常州大学为例,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多方协商、多措并举,制定《常州大学疫情防控期间本科线上教学工作方案》,通过超星尔雅、爱课程等线上平台开设1700 余门在线课程。 开课第一天,仅超星平台教师访问量达106805 人次,学生访问量达4028415 人次,教师发帖833个,学生完成任务点14068 人次,教师发布作业293个,学生完成作业4812 人次。 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开学延期,教学如期”的新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政策和现实背景,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这一模式对于高校教育顺利、平稳、有序进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线上教学”作为应急状态下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 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同时也为我国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提供了契机和思考。 那么,探索“线上教学”这一教育模式如何抓住契机、迎接挑战、更加高效运转对于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和创新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线上教学”这一模式尽管已存在较久时间,但对于高校一贯以“线下教学”为主的教师而言,仍然算是一种较为陌生的教学模式,因此对于任课教师而言如何熟练地运用线上教学平台首先就是一个挑战。 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提升,线上教学平台层出不穷,不断丰富和增加,例如超星尔雅、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等线上平台都各有所长。 那么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在这诸多平台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课程和学生的线上平台,选择平台以后如何进行操作以及如何选择授课课程都有一定的难度,例如中国大学MOOC 平台本身虽然有很多优秀课程资源,但这些已有的课程资源与授课需求可能存在无法完全匹配的问题,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自己建课或者录课,新的技术问题也由此产生,这些操作性的技术问题都对高校“在线教学”的推进带来了挑战。
“线上教学”相较“线下授课”存在空间距离问题,无法实现面对面直接管理,因此在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把控和监控方面有一定的挑战性。 高校在线教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授课教师对学生听课质量的管理,无论教师采用哪种线上平台进行授课,受限于空间距离因素,几乎都难以做到对学生听课状态的实时全面监控,部分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可能会因此降低课堂投入程度和学习要求; 二是学校对教师授课质量的管理, 线下教学因其教学模式成熟和统一的优点,往往学校会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检查体系来保证教学高效、高质量进行,但线上教学因平台选择多样、课程形式多样、监督体系不成熟,学校难以有效及时地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例如有些教师可能借线上教学之由直接播放已有在线课程、 放松课堂要求,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线上教学”虽然是疫情防控期间保证高校教育的一个有效应急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线上难以解决的“死角”问题。 首先,针对一些实操类课程,例如实验课实习课,在线是无法完成的,尤其是对于理工科的专业而言,这类课程是占较大比例的;其次,“线上教学”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某些课程存在“一刀切”的现象,诸如《大学物理》等公共必修课有时会统一采用同样的在线课程资源,这就使得因材施教和多样化教学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因此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最后,线上教学对留学生群体而言,会因为时差、国外线上平台无法使用、 网络条件等因素造成线上教学效果差、甚至难以开展线上教学的情况。
“确保全面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是2015年9月联合国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所规划的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 这意味着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在线教学”的兴起与发展对于构建互联网时代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有重要意义。“在线教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的“新常态”下对正规学习有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在线教学资源的丰富和积累对非规范和非正式学习具有关键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学校掌握线上教学资源使用方法后,当其走出校园,完全可以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及资源这种便捷低成本的途径完成继续学习, 通过持续性“充电”来适应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教师作为教育主体, 是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关键环节。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开展,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一次新的体验, 在准备和正式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线上平台使用方法、不断适应这种创新教学模式, 但也正是这次突发事件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契机。 一者是提高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应对能力,线下教学模式是常态,但也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 这就要求教师有灵活的应对能力;二者是有效提升了教师适应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能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教育势必也会朝着更加信息化和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对教师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我国高校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逐渐难以满足新时代的要求。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旨在形成多样化、多类型的课程体系,而其中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就是推荐类型之一。 通过借助网络平台,有效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和模式,结合线下课堂针对性指导,能够有效地与OBE 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契合。 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大规模、 普遍化线上教学的推行是对教学模式改革的一次尝试, 而这次成功的尝试也为我国高校教育未来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实证。
“线上教学”因其空间距离带来的约束性,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要想使“线上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多与教师互动,积极参与到线上课堂的教学中来,从而弥补由于空间距离造成的低效监督。 除此之外,学工和教务两大管理系统,作为最直接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应积极发挥双向联动作用, 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变观念,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线上教学”指导。
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线上教学培训机会和技术服务咨询,同时应将改革前沿一些较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及时地传递给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最直接的传播者,应将学习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常态化,积极融入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浪潮,适应信息化、电子化、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在线教学期间,高校应秉持“教学标准不打折、教学质量不降低、教学督导不松懈”的原则,服务先行,细化分工,结合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多样化课堂听课、教学检查等有力措施,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比如可采取自上而下的督导在线听课、每周在线教学检查等方式,同时也可采用自下而上的自查上报、提出需学校配合解决的相关问题等方式。 另外,要灵活调控线上教学模式,因课施教,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授课形式,比如针对实验等课程可采用虚拟模拟等形式授课,切勿“一刀切”而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当前新冠疫情防控的形势下,高校应响应国家教育部的精神扎实推进“在线教学”,积极应对在线教学带来的挑战,同时抓住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契机,不断提升疫情“新常态”下高校在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扎实推进“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