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永新 张宏志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宿州 234101)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 ”[1]这一重要指示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 而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以科学措施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培训,这对于整体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是以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辅导员必须通过相对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培训, 丰富和夯实自己的专业理论根基,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为科学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专业化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辅导员工作做得更好更专业,这就要求辅导员培训要根据国家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辅导员和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规律实施培训,在提高辅导员专业理论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情况下,注重学以致用,创造实践机会,紧密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联系辅导员工作实际,把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在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是教育培训的主体,应积极响应、配合组织开展的各项培训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和敏于创新。 积极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和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升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技术和科技含量。 同时,专业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源于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现实问题,需要高校辅导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机制和发展规律进行研究与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专业理论基础。
有效的培训需要在通过对培训需求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制定科学系统的、能体现层次和差异性的培训规划。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中,坚持系统性原则需要全面分析受训群体的客观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专业化培训的内容,合理配置培训师资,科学选择和运用合适的培训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培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无序性。 由于高校辅导员在年龄结构、专业背景、学历层次、 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那么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训中就应坚持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尊重辅导员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 系统性和层次性培训关注的是培训对象的客观需求和培训内容方法的具体运用,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培训理念。 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中,坚持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培训原则,不仅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可以提升专业化培训的吸引力和增强培训效果。
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的长期性是受客观规律和队伍发展现实需要所支配的。 培训的长期性与发展性是受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提升的客观规律所支配的。 任何人素质能力的提升都是一个循序渐进、从低到高的螺旋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次性实现素质能力质的飞跃。 坚持培训的长期性与发展性是为了满足教育对象和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 在新时代,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趋于常态化,这些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通过专业化培训提高自己应对各种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庞大,需要进行长期的、持续的教育培训。 坚持发展性原则,需要高等学校力戒重使用、轻培养的片面认识。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培训理念,将专业化培训工作贯穿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的全过程,要从战略层面推动辅导员培训工作,正确认识智力投资和人才开发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训的核心目的,在于满足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培训,应根据辅导员队伍的规模和数量,采取全面性与骨干性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性培养是指在实施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训中,应注重全体辅导员整体素质的共同提高,通过岗前培训、系统轮训等途径,确保每一位辅导员都能接受相对系统的、 全面的培训,从而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骨干性培养是指为实现专家化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训措施,其目的在于打造辅导员队伍中的核心领军人物和业内专家。 坚持全面性与骨干性相结合,即是注重辅导员队伍培养量与质的辩证统一,既保证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同时又注重对专家型辅导员的打造,是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先后出台了一些关于高校辅导员培训的政策制度,这就从宏观层面为高校辅导员培训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而在微观层面上,为适应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高校必须更加重视辅导员培训工作, 切实转变观念,为辅导员队伍培训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和时间保障。 这是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训的内在动力。
高校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培训应坚持立足实际、着眼发展、坚持特色、高效务实的培训理念,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为目标导向, 营造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训的良好氛围。 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2]。 这里明确指出了教育培训对人的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主体应深刻认识到,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训是辅导员队伍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为此,学校应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积极为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培训,制定发展规划、搭建培训平台、创新培训措施、完善考核激励制度,使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训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实现有计划、有阵地、有措施、有保障。
1.加大专业化培训的人力投入
开展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 需要设置专门的培训组织管理机构。 学校应建立高校辅导员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决策、组织和实施。 领导小组在整个教育培训中居于主导地位, 对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应配备专人负责组织培训工作,使培训管理和组织工作持续发展。 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师资力量的建设和投入。 培训师资队伍是实施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的教学主体, 决定着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组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助于提升辅导员队伍教育培训活动的吸引力。 需要结合培训需求和课程内容实际, 聘请政府有关部门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或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专家学者承担培训任务。 充分发挥培训师资队伍在培训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增强培训效果。 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管理机构和培训师资队伍都是培训主体,两者分工不同,但目标一致,应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训工作。
2.增加专业化培训的财力投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培养需要一定的财力投入,在经济上保障各项培训工作正常进行。 一方面,国家和地方财政要加大辅导员培训基地等培训平台建设经费的投入。 另一方面,要保证培训运行经费,其中应包括培训组织管理机构的运行经费。 划拨和预留专项经费用于培训教职员工等的工作酬劳。 各高校应按照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的标准,划拨辅导员学习交流和考察实习等培训专项经费。 从筹集范围来讲,辅导员的培训经费应包括行政划拨和自筹经费两个部分,在齐抓共管的格局下保障辅导员培训经费到位。 只有加大高校辅导员培训经费的投入, 培训组织者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实施培训,广大辅导员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专业化培训和学习之中,保证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更好的效果。
3.增强专业化培训的智力投入
虽然高校辅导员多样化的专业背景在实际工作中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从长远看不利于其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 目前,虽然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作为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基础性学科,但是还有不少辅导员工作者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同时,即便是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由于实践经验不足,有的辅导员工作者也难以满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 因此,在辅导员培训中,应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培训的智力投入,有关教育主管部门为牵头单位,积极组织专家、学者等共同设计培训方案,编写贴近当前辅导员工作实际的培训教材。 加强智力投入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训中辅导员政治理论提升和规律探索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措施。
4.搭建专业化培训平台
要实现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培训,就需要搭建专业化的培训平台。 搭建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平台,需要从理论提升、实践锻炼和网络开发等层面进行普及和加强。 一是构建三级培训平台。 从平台建设的层次上讲,可以建构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国家级平台、以地方高等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地方培训平台和以高校为主体的校本培训平台。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地培训基地发展不够平衡,在校本培训方面各高校发展也不平衡,需要继续加强建设,确保系统的校本培训能在辅导员素质的提高、业务技能的提升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建立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实践基地。理论性和实践性并存是辅导员工作的突出特征。 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 需要建立培训实践基地,让广大辅导员在鲜活的现实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技能。三是建立辅导员网络培训平台。网络培训平台建设是对现实培训平台的有效补充和延伸,通过线上线下的紧密结合,能够为广大辅导员搭建无缝对接的专业化培训平台,巩固和提高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效果和水平。
根据培训管理相关理论,培训分析主要分为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员工分析。 同样的道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分析可以分为组织发展目标需求分析、工作任务需求分析以及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需求分析。
1.组织发展目标需求分析
组织发展目标需求分析是基于组织当前运行和发展状况,结合新时代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借鉴国际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分析组织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确定高校发展的目标需求。 由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培训实施的是国家、 地方和高校三级培训模式,因此在进行组织发展目标需求分析的时候应从三个层次进行研究。 教育部组织辅导员骨干培训等高级培训不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实施针对辅导员的需求分析, 但是在进行组织发展目标需求分析时,应侧重考虑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地方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应侧重本地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进行组织发展目标分析。 高等学校可以从学校发展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可以包括学校发展目标、学校的专业特色、组织实施辅导员培训的优势等内容。
2.工作任务需求分析
工作任务需求分析,可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文件中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职责,逐项细化, 结合新时代辅导员工作的现实需要进行分析。 根据学术界的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集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辅导以及学生事务管理等四个方面。 因此,在进行工作任务需求分析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重点分析和考察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工作资格和工作绩效。 工作任务需求分析是甄选和确定培训内容的基础环节,关系到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3.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需求分析
这是评估辅导员履行工作任务的现实状况的关键环节,旨在分析辅导员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储备、业务技能和工作态度的现实状况及其原因,确定辅导员是否需要专业化培训和需要哪些方面的专业化培训。 国家和地方的培训也许难以从面上进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需求的分析,但是校本培训应全面实施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需求分析,这样高校在组织实施培训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 高校在进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需求分析的时候,要全面考核、分层对待,既要注意全面培训,又要考虑骨干培养,推进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发展。
4.培训需求分析的路径选择
科学进行高校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培训需求分析,需要通过调研、座谈、走访以及心理测试等方式辨析不同需求的差异和共性,掌握辅导员队伍的实际需要。 在具体实施方法上可以采取绩效分析法、全面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过程观察法、前瞻性需求分析法等。 在选择培训需求分析路径和方法的时候,培训组织者应根据培训的规模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需求信息,撰写相应的培训需求分析报告,为培训计划的制订、培训内容的甄选、师资的配备以及培训的实施和评估等奠定基础。
1.加强对培训教师队伍的管理
培训组织机构或管理者应根据培训目标、内容等,精心组织安排最佳的培训师资力量,共同制定教育培养方案,进行系统的课程设置,确保培训教师能够遵照教学管理需要开展培训工作。 培训组织管理者对培训教师的培训过程要加强管理,保证培训质量。 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是培训的主体,应结合培训内容和辅导员的实际需求选择和调整教育培训的方式,确保教育培训的效果。
2.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管理
采取有效措施对辅导员进行培训管理是确保专业化培训工作顺利推进和提升培训质量的必要条件。 一方面,要加强组织管理与辅导员自我管理。在一次培训过程中,培训组织者需要建立临时培训小组或党支部,配置专门的辅导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发挥组织、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作用。 还要从学员中选拔合适人选成立临时委员会,协助培训主体共同管理,充分发挥组织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和功能。 辅导员应珍惜培训机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力争通过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管理与思想引领。 培训主体应根据培训对辅导员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实施条例,对辅导员的学习、研究、讨论、组织生活、集体活动、考试、考勤等方面进行规定,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培训最终考核体系, 从制度的角度加强对辅导员的约束与管理。在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之上,辅以科学的思想教育,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了解学员的思想,为学员排忧解难,辅导员能够潜心学习、刻苦钻研,自觉遵守培训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提升学习的动力,转化成实际的行动,提升培训效果。
1.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评估
培训机构是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载体和平台,其建设效果和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辅导员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为此,加强对辅导员培训机构的评估意义很大。 各级培训机构可以参照国家有关政策制度,从组织领导、基本保障、内部管理、培训培养、理论研究和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估。 对培训机构实施评估,主要在于分析、判断培训功能发挥的效能,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为今后专业化培训创造新的条件。
2.加强对培训教师的评估
辅导员培训教师处于培训活动的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训的效果。 实施培训教师评估有利于改善教学活动,提高培训教师素质,而且为培训教师的聘用要求和薪酬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施评估的过程中,针对培训教师,需要侧重考核和评估其教育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水平和教育培训效果。
3.加强对辅导员培训效果的评估
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培训中具有核心性的评估是开展辅导员培训评估。 辅导员是接受专业化培训的主体,是培训活动的承受者。 其培训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培训提高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 通过对辅导员思想和行为的变化进行检测和评定,可以调节、控制教育教学过程,为改进教育培训工作和评估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对辅导员培训效果的分析可以分为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和结果评估。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辅导员自评、学员间互评、培训教师以及培训机构负责人考评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