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海,刘俊清
(沈阳工程学院a.新能源学院;b.自动化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内涵是要服务地方经济、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重心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符合地方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在国家《“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也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高等学校设置过程中,明确地将地方性本科院校中的应用型引导,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1,2]。
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教学中,采用案例式、项目式教学,推动和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理念[3]。诸多地方性高校与行业和企业共建产教融合项目,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以项目驱动和项目引导培养方式,使学生提前适应和熟悉行业一线的规则、制度和工作流程,为学生进入企业和行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4]。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很多项目是以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为特征,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改进了学校学科专业结构,校企合作办学管理机制得到进一步规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和高校协作办学和治理结构的构建,在培养地方企业和行业急需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的同时,也推动了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的改革[5]。
在高校和相关行业及地方企业的共同参与过程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广泛推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增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转型发展效率,有效培养人才,除了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之外,还要改善企业和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制度方面的内容,以达到有效推动地方性本科高校转型改革迈向纵深建设[6]。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要切实推动落实《“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监督机制、考评制度和师生评价方式。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方面的工作,双方共同完善和搭建产教融合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最后,要积极搭建地方高校和地区行业企业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平台,推动地方应用型高校与具有地方行业背景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7]。
本研究通过创建教学、科研、职业素质培养、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利用双方优势互补,培养出符合地方行业和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人才素质和行业专业技能等培养方向和目标出发,达到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相关地方行业和企业之间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和优势互补;校企双方积极沟通,开展研究型教学和实践,共同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建立校企合作联合考核机制,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专业建设情况,结合紧密围绕能源电力行业和现代制造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利用校企合作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机遇,双方互派员工进行交流合作。校企共同申请省级以上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基地实习条件和学生实训条件,增加投入并购置新型专业教学设备。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讨和修订校企双方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打造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服务地方的实践教学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企业和行业,同时有利于应用型本科专业的高质量建设。
沈阳工程学院是以电力行业为背景的地方本科院校,根据本学校特点并结合专业布置和专业内涵建设状况,为进一步促进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满足能源电力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从教学研究、科学研究、职业素质培养及技能训练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从实际出发,进行集诸多功能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首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于一体;其次,利用校企合作和积极申报省级以上实践和实训平台的机遇,完善学校和企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和实验室建设,积极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软件和仿真软件;双方互派员工,学习交流合作,互惠互利,高校可以提供优秀的教学队伍,也可以给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最后,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积极探索和完善合作平台的运行制度和管理制度,改进校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现代化高素质的人才,为地方企业和行业发展服务。
随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技能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地方本科院校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方案核心内容。建设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地方高校要积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方案框架、课程模块设置、课程内容选定等方面,校企双方共同协商探讨,制定与地方企业和行业工作内容相关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制定规范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训中心的运行机制、安全保障制度,制定科学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并形成质量评价制度;按照工学结合的方式,校企双方互相开放虚拟仿真实验室或实验平台,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的培训和教育功能,建立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双方合作开展相关专业方面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共同开发应用型本科教材。
此外,校企合作方面,要积极将企业和行业方面的行家和专家请上讲台,利用行业企业专家的现场工作经验,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使学生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提高服务企业的意识和能力。校企双方共同开放实验室和仿真平台,探索开放实验室的运行与共享机制,同时也可以进行开放大型仪器设备的试点工作,探索企业开放实践基地,更好地服务地方高校,提高企业的社会属性和服务能力。
校企共同组建基地建设团队。以沈阳工程学院为例,学校与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已经进行了实践教育基地的部分建设工作,共同签订了实践教育基地合作协议,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了实践教育基地的管理机构,为保证实践教育基地的高效运行奠定了基础。双方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中对双方技术合作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合作协议的签订,为双方深度合作打下基础。相关专业学生在该公司完成2 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学生通过与现场真实环境的零距离接触,对大学四年的理论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新能源学院邀请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专家参与学校2016 版本培养方案的论证工作,专家们对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模块设置、一级项目和二级项目的设定提出了宝贵意见,确保了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培养方案的顺利完成。除了教学之外,双方联合进行科研项目开发。沈阳工程学院和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拟共同开展“循环流化床经济运行方式优化”科研项目,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校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科研水平,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与学院达成意向,聘请学校专业教师,对其新员工进行岗前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该培训的实施,将使得公司员工能够较快地融入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提高员工的整体素养和工作能力。
自沈阳工程学院与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建辽宁省实践教学中心以来,双发共同合作,利用校企合作契机,联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企业派出员工,参与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研讨,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研究探讨校外实践内容,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建设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共同协商,共用仿真软件平台;在教学期间,企业员工参与实践课程和实训环节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辅导和指导、实训环节的考评和共同评价,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认识实习过程中,深入现场实践,了解工艺流程和认知设备,体验企业的规范管理和员工的敬业精神。学生亲身目睹这些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加之企业员工的言传身教,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根据沈阳工程学院面向应用型和岗位能力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电力行业的生产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规划方面,除了校企合作进行课程方面的完善和建设外,还着重体现工程实践方面的建设。在实践教学方面,校企双方进行项目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教学大纲和实训实验指导书,让学生掌握电厂设备运行、维护和检修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应用化学专业为例,建设内容包括:
(1)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组织过程,熟悉化学分场的工作内容。了解火电厂的系统流程,建立一个整体概念;了解主要热力设备如汽轮机的用途及主要技术参数;了解动力设备如锅炉、泵和风机系统的构成;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和原理;了解化学水处理、脱硫脱硝、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煤矸石电厂运行的主要工作任务。
(2)毕业实习。熟悉煤矸石发电厂运行规程和安全规程;熟悉电站主要动力设备和热力设备;熟悉电厂水处理运行工艺设备、运行维护和事故处理方面的知识;熟悉主要的脱硫脱硝设备类型及原理;了解变压器装置和油分析。
(3)毕业设计。利用实践基地设备生产制造、检修运维等优势条件,双方共同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实现毕业设计与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进而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协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校企双方共同建设以工程实践教育为背景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工程教育要求为前提,体现工程教育背景,课程模块设置主要以基础模块、运行模块、设备检修模块、化学分析模块以及扩展模块为主,附加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对应的实践内容,课程设置都与企业和行业有密切联系。另外,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和实施教育培养过程,共同进行教育教学和培养质量的评价工作。企业方选派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践实习工作,并参与实践过程的考核。
在生产现场允许的条件下,企业接受校方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专业实习和工程实践。学校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与技术服务,同企业联合开展电厂水处理、化学分析、脱硫脱硝、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同时也指导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等工作。校方根据协议,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担任二级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兼职教师,实现深度校企融合。
理论和实践课程方面,具体建设规划如下:
(1)专业认识实习,对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等相关专业开展1 周涵盖一次设备及系统的专业基础认知实习实训。
(2)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对应用化学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开展2 周涵盖水处理工艺运行、设备检修、系统设计与研发、现场运维与服务等领域的专业实习与培训。
(3)毕业设计,双方建立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包括:选题、开题、指导、答辩等环节。毕业设计地点为工程实践基地。
(4)校企合作开发特色课程,双方共同开发“电厂化学仪表”“电厂化学设备运行与维护”等专业核心课,建设内容涵盖:电厂化学设备原理、设备构造、设备维护运行、化学仪表与自动化等工程实践专业知识,建设成果包括实践指导书和教材的编制及出版,主要是依托单位各个实践教学部门的具体情况,提炼教学内容,编制适合实践教学的指导书,委托出版社出版。
在实践教学硬件条件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师生宿舍、培训教室的建设和维护,以及座椅等各种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实习所用电厂设备、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实习场所安全设施建设和安全物品配备;实习场所教学设施建设;实习驻地的课余文化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软件条件建设方面包括:制定实践教学相关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合作双方建立定期反馈和交流制度,便于现场管理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实践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用于评价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师指导的质量;建立实习学生成绩考核评定体系,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考评;建立实习基地学生行为管理制度,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校企双方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运行机制、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
以沈阳工程学院-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实践中心为例,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致力于清洁能源发电、煤矸石利用及储能系统开发的高科技企业,学校制订了完善的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制度,设有现场实践教学的运行专项经费,按时拨付给基地实践教学发生的相关费用。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基地建设协议要求,按时拨付负责基地运行与管理的培训部门办公运行等费用。学校还将按照基地建设协议规定,不断投入资金,与企业共同维护实践基地可持续发展。结合我院已具备的软件仿真条件,双方合作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实践环境。
制度保障方面,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与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于2018 年8 月签署《实践教育基地协议》,为双方进一步合作开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提供制度保障。学校规划方面,《沈阳工程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将“促进校企合作”列为五个发展目标之一,将校企合作上升到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学校重视实践教学,《沈阳工程学院转型发展实施意见》将实践教学列为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管理制度方面,沈阳工程学院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对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提出了详尽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保障方面,校企双方共同研讨制定应用化学专业《2016 版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保障措施,确保实践环节面向生产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确保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作用。校企双方共同编制实践教学指导书和实践教学任务书,确保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全面详实的书面材料。实践中心将聘请校外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和实践能力强的企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校企双方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检查制度、实践报告批改制度和实践报告考核制度,保证有规范有效的考核措施衡量学生的实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