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展洪,张 浒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与时俱进对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总书记特别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1]。这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再次升华,标志着我们党对自身执政规律和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地位研究力度,既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新问题研究的理论诉求,也是党的政治建设在新时期的实践发展需要。
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我国高校是在党领导下的高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育人育才的神圣职责使命,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和建设,新时代也意味着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必须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打造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目标。可见,新时代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关系到高校能否有效坚持和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
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当前我国处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历史交汇点和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所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势较为复杂,任务比较艰巨,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信息化社会信息传递的瞬间穿透力,已经使高校早已成为没有围墙的“象牙塔”。校园里部分师生的思想活动可能相对存在多变性和差异性,甚至极少数人仍然认为“国外的月亮还是更圆点”。政治追求和思想观念上的差别,必然导致高校在党建统领的前行道路上出现更多需要面对的各类问题,如面对世界、党和国家、集体、个人发展的思想认识偏差需要政治引领,为追求个性差异突出自我的价值追求需要政治引领等。
由此可见,新时代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高校党建工作,在历史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在目标指向上是一以贯之的,在现实逻辑上是相互支撑的。高校提升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地位,才能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正确价值导向。
今年2月以来,课题组以“广东省高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状况调查”为主题,邀请广东省内高校60所本、专科学校约500名教职工党员参与线上调研,调查高校数量占全省高校约40%。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个别访谈,总体而言,我省高校政治建设在党的十八大、尤其十九大以来不断加强,80%以上被访者对大多数问题的回答表达了高度认同的正面评价,选项在正位甚至高位的区间,整体上展现了我省被调研高校在提升党的政治建设方面所呈现出的良好局面。
根据调查结果,有8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本校在提升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地位方面已经提出并在贯彻落实相应方案、举措、办法等,在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下,本校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等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改善,且对提升本校事业发展效果方面作用较大或很大。在本校是否做到了党的政治建设和业务工作统筹协调推进方面,有9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基本做到或完全做到。
90%以上受访者认为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本校在坚守政治定位和政治属性、主动担当管党治党根本政治责任、始终保持同广大师生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氛围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80%以上受访者认为在本校党的政治建设和业务工作的统筹协调推进过程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及践行为师生服务宗旨意识等得到进一步提升。就身边党员领导干部在严明政治纪律的表现方面,受访者认为都能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章党纪,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大是大非问题有坚定立场,对背离党性的言行有鲜明的抵制态度,坚决制止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行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政治统领作用方面,90%以上受访者认为本校党组织坚强有力,作用较突出,对本校基层党组织所发挥的政治引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较为满意。
85%以上受访者认为所在学校在干部培养选拔时能够遵循以下政治标准,如看政治忠诚,是否大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看政治定力,是否坚定“四个自信”;看政治自律,是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看政治能力,是否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看政治担当,是否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在理论学习方面,受访者所在党支部2019年开展政治理论学习频率情况分别为:每周1次的占比23.78%、每月2-3次的占比40.0%、每月1次的占比26.49%;99%的受访者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党的建设尤其是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容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87%以上的受访者觉得身边的党员在理想信念、党性观念、纪律意识、思想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作风方面表现较好或非常好。
综上所述,我省高校政治导向鲜明准确,政治建设统领地位突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政治站位不断提高,高校党委在提升政治建设统领地位方面有担当、有作为、有措施、有成效;政治氛围积极向上,各高校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洗礼,更加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政治前景生机蓬勃,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得到强化,以党建促义务的意识、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意识、自律意识等更加凸显,高校向上、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良好高校政治生态总体形成。
调研显示,当前我省部分高校在提升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地位还存在努力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来,高校政治生态明显好转是不争的事实,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调研发现,当问到所在学校有否存在“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和团团伙伙现象”时,约30%左右的受访者在这方面选择“一定程度上存在”,如“削尖脑袋钻进圈子,想方设法经营圈子,千方百计扩大圈子”等。相对其他被调研问题而言相对突出,是政治建设过程中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方面。政治文化看似无形实则有形,在工作中能够让人们触摸到其无处不在的存在,是蕴含着历史的过去、当下的现在甚至指向着未来的文化,会对置身其中的人们产生影响力。探究其根源,不良的政治文化有其社会历史发展根源,如:中国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崇尚“熟人关系”,认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样的“熟人关系”也一定程度上渗透到党组织干部的工作氛围之中,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个别党员干部不自觉中把“熟人关系”带进了党建队伍中,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就成为习惯。
思路决定着出路,思维水平决定着工作水平。党员干部能否做到准确研判复杂形势、有效应对各种挑战、顺利推进各项工作,关键得看是不是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对于党员干部来说,需要具备的科学思维能力包括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此次调查发现,超过30%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在培养党员干部以上思维能力方面表现一般或效果不大。思维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全面深入的理论学习,也需要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锻炼,这就考验党组织能否具有磨刀意识,安排出合理时间和空间,对党员干部作出系统、全面、科学的培训安排,而事实上,据各种不同渠道的了解,党员干部客观上工作繁忙,主观上重视不够,确实没有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机会,这方面仍然存在完善的空间。
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党的政治优势所在,是新时代提升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地位的内在要求。高校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塑造,对于巩固党的根基、提升党的形象、加注高校发展动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党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因此高校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提升首先需要加强和优化社会服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3],服务社会是新时代高校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使命,是高校推动自身改革建设发展、凝心聚力、提升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的现实需求,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目标。调查发现,接近30%受访者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社会服务的评价一般甚至不满意,在所调研问题中做横向比较的话,其所占比例相对居高。社会服务能力是衡量一个学校服务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从调查数据看,我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提升社会号召力方面存在可提升空间。
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时代,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是首要政治任务,也是高校党建的首要职责。一是各高校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建章立制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实践学习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和“日常课”。二是顺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创新学习途径,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学习强国”等平台打造智慧学习模式,着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三是把理论学习和绩效考核挂钩,全面调动党员干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有效解决“学和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的问题。
要加强对各级党组织成员的党务素养培训,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方法,夯实党务知识,帮助他们提升党建能力水平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训练辩证思维,强化问题导向意识,在解决问题中推进党建工作和教育事业;要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培养居安思危的意识,谨记“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这是新时代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思想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4]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既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根本制度,充分发挥高校党委谋划全局、统筹各方、凝心聚力的核心功能,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要落实好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健全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等谋划议事机制,提高民主决策水平。
高校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的要求,应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支部设置,探索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业务工作、建在专业、建在年级、建在科研团队、建在学生社团等多种模式,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目标引领党支部建设,着力补强党组织弱化、淡化、边缘化等突出短板,推动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细,确保每一个支部都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好,党内就会正气充盈;政治生态不好,党内就会邪气横生。”[5]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必然会让全党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推动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相反,如果党内政治生态恶化,必然导致人心涣散,往往会给党和国家带来重大创伤。政治文化对于政治生态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涵养清清朗朗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作风和区别其他政党的独特优势,是高校讲政治、提升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地位的关键,高校党建要高度重视校园政治文化建设,以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杀毒免疫、补钙健体,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6],坚决反对和自觉抵制如“特权思想”“潜规则意识”“好人主义”“山头文化”“厚黑心理”等腐朽庸俗的政治文化,不断培育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制度化是良好校园生态建设的有力保障,高校需要建立实施长效的检查督促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责任落实制度和巡查制度,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将正风肃纪列为年度重点考核项目,年初设定考评体系、年中抽查执行情况、年终以审查、座谈、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详细考核,发现问题要敢于亮剑,形成有效的倒逼和激励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创造性地提出好干部的标准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并且强调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等,习总书记这一系列选人用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为新时代高校选人用人工作提供了科学遵循,要求各高校在干部的培养选拔方面强化对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的深入考察考核”[7]。高校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抓手,特别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强化政治建设统领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忠诚于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强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要严把教师“师德关”,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高校要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落实好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六要”总要求,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当前,个别教师发表不当言论、违背师德的行为时有发生,这给高校政治建设、师德建设不断敲响警钟,要求在加强正面引导和管理的同时,务必对那些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此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8]这个重大部署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充分认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构建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和机制是当务之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社会方面具有优势,如专业的优势、技术的优势、人力资源的优势、文化信息的优势等,要将服务作为高校的基本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结合工作特点和规律,加强与所处区域机关企业单位、农村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地方党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除了为所在地区党组织提供理论宣讲、党务培训等传统社会服务外,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党建阵地联合建设、组织活动联合举行、党员队伍联合管理、公益事业联合开展、公共设施联合兴建等多种创新合作方式,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联通、优势互补和文化互融,不断提升高校党组织社会服务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