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性和建设路向

2020-02-25 01:34周彦兵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产教

周彦兵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德机器人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继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后,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双高计划”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1]。“双高计划”是国家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强国战略;“双高计划”中“高水平学校”“高水平专业”建设内涵体现的是质量治理;“双高计划”强调“立德树人”“大国工匠”的培养,是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2]。

1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应然性

1.1 类型教育为标志是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选择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亟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亟需高质量的高职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篇明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3],可见,职业教育上升为类型教育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选择。

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作为类型教育要充分凸显和发挥其类型教育的属性和功能,体现出在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城市文明、服务科技创新、服务民生需求等社会领域的育人作用和创新突破,形成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轨”运行的标志,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集群发展相辅相成的现代职教体系。

1.2 质量治理为标准是高质量发展的应然呈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诞生、地位确立、规模扩张、内涵提升、再到跨越发展的过程,不难看出高职教育一直在探索和变革之中,并且逐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职创新发展之路。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3],“双高计划”的实施,质量治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高标准的质量治理将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应然呈现。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将以“质量”为标杆,首先,要树立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治理理念;其次,要明确质量治理目标,提出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质量建设方案;第三,要营造质量文化氛围,强化和引导全员的质量意识,把质量要求转化为全员自觉的质量追求;第四,要优化质量治理思想,深化治理理念,强化各方的权责意识和均衡意识,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向“共治”与“善治”[4]。国家层面已启动建立一批教学标准,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开设一批重要改革试点,落实一些重要举措……现代学徒制、1+X证书,产教融合企业的相继出现,在国家层面引领和助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地方院校也要从提升高职院校总体办学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水平课程教材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产教融合资源布局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实现职业院校的整体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1.3 产教融合为核心是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追求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显著标志和重要特征,也是长期的发展趋势。《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我国职教改革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3]。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类型,其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标志就在于产教融合,要求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双元性,要求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强调从职业教育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来探索职业教育专业标准建设,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需求,修订完善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标准建设,打破从教育门类纵向设置专业标准的传统理念,横向贯通行业、企业,加强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主动性与参与度,从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探讨职业教育专业标准建设的内生动力。

2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2.1 职业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性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直接为产业经济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质量的好坏事关国民经济发展,但一直以来,社会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不高,究其原因:一是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社会对职业教育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有一个从认知到接纳的过程;二是我国的高考制度使然,把分数作为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分流线,在录取上,把职业院校列入第四批次或者第五批次,成绩不好的才不得已选择职业教育,感觉低人一等,职业教育也因此被边缘化;三是职业教育自信度不够,老师和家长在孩子教育中更多的强调成绩,而非兴趣,职业教育大专学历的天花板在职业成长和职称评定中吃亏,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感觉接受的是“二流的教育”,不自信,为了就业门槛不得不通过自考等方式获得与本专业并不相关的本科学历证书。

可见,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性,只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学生和家长才愿意按照孩子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升学和就业;同时,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保障及待遇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才能够被广泛认可,提高地位,蓬勃发展。

2.2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因素的制约性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显著特征是产教融合,但是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一直在普通教育的统领下,最早的学科体系建立也是在高等教育的模式和影响下产生,至今职业教育依然归属于教育部门,而产教融合中“产”的部分必须由企业说了算,但教育部门对企业的领导和指挥有限。近几年来,国家层面联合几部委就职业教育联合下文,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文件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但在具体落实层面,部门与行业之间的壁垒依然难以打破。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职业教育体制上的困境依然存在,产教融合需要企业、行业等共同发挥办学的主体作用,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建立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结构,但相关的法律体系依然不健全,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等主体在职业教育中的法定权利、责任、义务不清晰不明确;校企合作办学、集团化发展在实践中也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引。此外,在社会服务机制层面,虽然职业教育的整体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但依然存在管理制度创新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制度不完善、创新不足等问题[5]。

2.3 职业教育教学及评价体系的再造性和实践性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类型的存在,是直接面向产业经济、岗位用人需求的教育,其教育的主要使命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普遍存在育人过程与社会需求脱钩,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脱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流于形式等问题。

在“类型教育”和“双高计划”的深入推动下,高职教育应对教学及评价体系进行全面再造和再实践,具体包括:推行高职课程思政,打造高职系列精品课程;以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契机,“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整合高职教育资源,创新高职教学方式,完善建设高职教学团队建设,建设产业学院等等。高职教育教学及评价的再造需要过程,也需要实践检验,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馈、修正和完善。

3 “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路向

3.1 始终坚持高职育人价值理想认知的统一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倡导对价值理想认知的统一,即要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上达成育人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2]。高职教育作为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育人的目标是人才质量和规格,而育人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的价值的再创造与再增进,在于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情感和精神层面形成境界,义无反顾又心满意足地去追求,去奉献[6]。

高职教育要明确对“育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始终坚守“育人为本”的道义和常识[7],统一高职人才的质量和规格:一要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要技艺精湛,学科知识广博,专业知识深厚,富有实践精神,岗位技能扎实,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具有跨学科能力与再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三要具有家国情怀,理想信念坚定、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社会公民[8]。

3.2 不断完善高职教育的制度供给与标准制定

解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未来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和改革方向,转型是重点,产教融合是关键,体系建设是核心。第一,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制度供给是高职教育实施的根本保障。政府指导,政校行企多维多元共同推进制度建设,明确多元办学主体责权利,建立法律保障;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升华;完善产教融合教学制度建设,实现教学过程、教材编写、实训室建设的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完善高职学校教师资格体系和准入、任用管理制度,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制定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师准入标准和任职资格条件。第二,出台标准制定,标准制定是高职教育实施的规范指引。从高职教育的战略发展高度,从专业标准、职业标准、专业素养、教育素养、服务素养等维度制定高职教育发展标准,体现中国特色和高职教育特征。[9]

3.3 切实深化产教融合的双元育人模式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国家重点战略,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以技术岗位为依据形成对接产业、升级专业建设内涵,形成跨界融合的专业(群)建设,实施专业集群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10]

这要求高职教育树立基于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育人理念,实现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保证、以科学研究为引领、以创新创业为动力的四元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校企共建,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实践现代学徒制等方式深度产教融合,双元育人。通过对职业领域工作过程的系统分析,设计以“学习领域”为主题的课程单元和教学内容,创新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优化标准化模块化活页式教程,开放共享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11]

3.4 积极践行高职创新教学团队建设

在类型教育视角下,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要求教育与经济的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教学团队作为高职育人的第一生产力——主要人力资本,创建教学团队建设,有效实现校企双元育人才能做到深度产教融合。[12]首先,积极吸纳行业企业导师,为教学团队注入新生力量,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师”教师队伍,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回归教育本质,有效提升教师素养;其次,教学团队建设要及时跟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新知识新技能,及时了解工作岗位对人才能力的新要求,利用校企合作、公共技术服务、协同创新等合作平台,形成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和实践能力提高的校企协同发展机制;第三,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要求建设理念一致、专业发展协同,团队素质现代化,有效实现校内外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校内教师与企业、行业导师的协同,通过合作促进成长,通过交流促进发展,形成发展合力,提升团队实力,以最大效能助力教学团队的创新建设。

在“双高计划”建设任务的引领下,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将不断彰显类型教育特色,凸显企业行业的力量与作为,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落实“放管服”改革,充分激发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积极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积极探索多元主体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和职业教育集团化运作模式,实现高职教育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13]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产教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