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应用心电监护仪的效果观察

2020-02-25 10:17王晓艳辽宁省海城市中医院心内科辽宁鞍山114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室速室颤室早

王晓艳 辽宁省海城市中医院 心内科 (辽宁 鞍山 114200)

内容提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心电监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7年1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采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测,对照组(57例)采取常规监测,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内的心率失常发生情况、室早、室速或室颤、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发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室早、室速或室颤、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更低,且总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将心电监护仪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监测中,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还可以降低室早、室速或室颤、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发生率。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正逐年递增,且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1]。此病症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持久性胸骨后剧烈疼痛、心电图进行性改变、血清心肌酶增高等[2]。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常会因恶性心律失常引发死亡,而此症状发生时间常在心肌梗死发生后48h内,所以加强患者心律失常情况的监测,在挽救其生命,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3]。鉴于此,本文以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详细分析了心电监护仪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自2017年1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中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31例;年龄48~69岁,平均(53.67±3.64)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23例,中专或高中学历20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4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中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29例;年龄46~69岁,平均(53.72±3.61)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25例,中专或高中学历18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4例。应用SPSS 23.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临床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②中途退出;③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常规监测。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测:在患者入院时,安排两名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和测定,将ST段抬高幅度最大导联作为ST段抬高幅度的监测指标,使用手工在J点对其进行测量,当ST段抬高幅度接近0.05MV时使用双脚规加以测量。在患者溶栓治疗2h后,测量患者ST段抬高幅度导联,将ST段下幅度高至50%作为灌注成功标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内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室早、室速或室颤、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处理所有数据指标,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应用t检验来分析不同时间段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室早、室速或室颤、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发生情况,均应用χ2检验分析性别、文化程度等资料,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间段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h 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26%,6~12h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01%,12~18h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01%,18~24h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01%,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28.07%;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h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75%,6~12h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75%,12~18h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50%,18~24h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75%,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8.77%,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间段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n=57,n/%)

2.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早、室速或室颤、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早、室速或室颤、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发生率较观察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早、室速或室颤、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发生情况比较(n=57,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急性或持续性缺氧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症状,大多患者在发病后均会伴随剧烈疼痛感,且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后,症状依然难以缓解,且极易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相关调查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量达到50万人次[5]。

心电监护仪将心电监测技术与移动计算技术有效结合,可以动态监测患者心电异常变化情况,是一种精密的医学仪器。此设备具有采集、存储、智能等多项功能,可以精准监测、触屏操控,且便捷简单,将其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监护中,可以准确分析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参考[6]。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心电监护仪监测后,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室早、室速或室颤、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发生情况更少,进一步说明了心电监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将心电监护仪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监测中,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还可以降低室早、室速或室颤、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发生率,值得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室速室颤室早
这种室早或不需治疗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1例
特发性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张力的关系
三维Lorenz-RR 散点图分析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 例
探讨室速积分法与其他流程鉴别预激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价值
微伏级T波电交替在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再灌注时间中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梗并发室颤的急救与护理
1例重度低钾血症致反复室颤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室颤抢救成功1例
一例室速患者床边除颤的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