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口卯吉与明治日本的“自由贸易主义”*

2020-02-24 22:45:35
思想与文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全集原题日本

一、序言

1855年,田口卯吉作为旧幕臣樫郎的长子出生于江户木白石徒士屋敷。其曾祖父是江户时代著名的儒学家佐藤一斋(1772—1859),因而家风严苛,自幼熟读经书,田口卯吉自传云:“余十二岁读毕四书五经,于孔庙受试后以御徒见习勤之职见习于西丸御本丸,又习洋枪洋炮。”①田口卯吉:《自传》(原题《自述伝》),《鼎轩田口卯吉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第8巻,东京:吉川弘文馆,第84页。由此可知,田口青年时代的生活内容多不离开“四书五经”与“洋枪洋炮”。一般而言,武士与儒者理应作为田口的出路,然而,在他14岁时发生的明治维新却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由于其父亲是旧幕臣,田口一家四处受难,最终不得不从东京亡命到横滨。他们一家人也由此陷于贫困状态。但这次经历与其说使田口沦落为“不平士族”,不如说使他从僵化与腐朽的旧体制中获得了新生的自由。②伊藤弥彦:《田口卯吉的政治思想(上)》(原题《田口卯吉の政治思想(上)》),《同志社法学》,第26巻第2号。

1873年,田口作为大藏省翻译局的上等生徒归顺明治政府,年仅23岁就出版了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自由贸易日本经济论》(1878),由此名扬天下。他因鼓吹自由主义经济而被奉为“日本的亚当·斯密”。他以《经济学人》(Economist)为蓝本创办的《东京经济杂志》也被视为明治日本的三大刊物之一。他不仅仅在理论研究上有突出贡献,而且在经济与政治活动中也大放异彩。他曾当选为东京府议员,继而成为帝国国会众议院议员,创办两毛铁道以及东京股票交易市场,还主编了《大日本名人辞书》、《国史大系》等一些列历史资料。③河野有理:《田口卯吉之梦》(原题《田口卯吉の梦》),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出版会,2013年,第7-8页。1890年间,他历时半年之久,前往太平洋中心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留下许多珍贵记录,吸引了日本全社会的目光。

从以上经历来看,田口卯吉可谓在整个明治日本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人物之一。近来,中国学界对田口的历史思想有所关注,但是对他的经济思想与政策方面的研究阙如④;而在日本,虽然对他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但尚未见“田口④张昭军:《文明史学在近代中日两国的兴起与变异:以田口卯吉、梁启超为重点》,《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黄东兰:《一部缺失“开化”的“开化史”:田口卯吉〈支那开化小史〉与近代日本文明史学的困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仅一篇对田口卯吉的贸易论有所涉及。冯玮:《“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的对垒:田口卯吉和犬养毅论战述评》,《关东学刊》,2016年第7期。卯吉与自由贸易”的专题讨论。①限于篇幅,兹仅列举对本稿有参考意义的先行研究,以下不赘述。尾崎文根(尾崎ムゲン):《田口卯吉的“理论”与“学问”》(原题《田口卯吉における“論策”と“学問”》),《史林》,1971年第1期;小岛丽泽:《日本帝国主义与东亚》(原题《日本帝国主義と東アジア》),东京:发展中经济体研究所,1979年,第3—47页;杉原四郎、冈田和喜编:《田口卯吉与东京经济杂志》(原题《田口卯吉と东京经济杂志》),东京:日本经济评论社,1995年,第197—236页;田中浩:《近代日本的自由主义》(原题《近代日本と自由主義》),东京:岩波书店,1993年,第163—190页;武藤秀太郎:《田口卯吉的日本人种起源论:其变迁及对中国的认识》(原题《田口卯吉の日本人種起源論:その変遷と中国認識》),《日本经济思想史研究》,2003年3月;武藤秀太郎:《田口卯吉的文明史学研究转向与“中国的冲击”:对日本东洋学的再思考》(原题《田口卯吉における文明史論の転回と“中国の衝撃”:日本的オリエンタリズム再考》),《社会思想史研究》,2004年第28号;李凯航:《田口卯吉的人种理论的发展:从内地杂居论到黄祸论》(原题《田口卯吉における人種論の展開:内地雑居論から黄禍論まで》),《史学研究》,2017年9月。本文将从时代背景与田口卯吉思想的形成两方面,对他与明治中后期的自由贸易理论相关的言行做初步探讨。

二、“条约改正”与自由贸易

1890年代,“条约改正”运动曾在日本引起广泛争议,其核心议题主要有“关税自主”与“废除领事裁判权”。前者毫无争议,日本全社会普遍赞成,因为这毕竟是国家主权所在。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田口卯吉也欢欣鼓舞。然而,他所主张的并非仅仅是“关税自主”,而是在“关税自主”实现之后,要求彻底地废除关税。在田口看来,“关税”属于封建制度的遗物,正如在幕府统治下各个藩国都开关设卡、阻碍经济发展一样,现在的关税制度也阻碍着明治日本的发展。“商品在经济世界的流动正如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一样,若在肠胃心肝的动脉上设置关卡,检查血液,禁止其流通,则有碍于血液循环。关税有碍于商品的流动。”因此,“照我观来,海关税是最坏之税种”。田口鲜明地反对关税,一连撰写十篇社论《非海关税论》,批判明治政府的海关政策。②田口卯吉:《非海关税论》(原题《非海関税論》),《全集》第6卷,第177—205页。

田口之所以主张废除关税,是基于他一贯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正如他巧妙地把“商品的流通”比作“血液的流通”一样,他认为经济现象是一种超越个人意志的客观规律。政治上的区分,即“国境与国家”,是人为的区分,无法适应于客观的经济世界。③田口卯吉:《日本自由贸易经济论》(原题《自由貿易日本経済論》),《全集》第3卷,第10—13页。田口的经济认识之所以带有普世主义的看法,是由于他早年学习西洋学问之时,不仅修读经济、历史等人文学科,还学习了医学、药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知识。这样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过程,使他感到“学问不是向他人劝告”,“学问乃解释自然之法则,恰似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一样”。①田口卯吉:《就经济学的性质答复泷本先生》(原题《経済学の性質に関して瀧本君に答ふ》),《全集》第3卷,第416页。学问有其自律性,不受人为因素影响。正是在这一点上,田口认为“经济学酷似生理学”②田口卯吉:《日本自由贸易经济论》,《全集》第3卷,第9页。,因此,也就有了他关于“商品与血液”的比喻。

在田口看来,尽管废除关税会导致国内某部分产业的衰退,但这也绝非不利之事。因为,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人类的各种需求全部集中于一国一人生产绝非有利之事”,“只需奖励各人最有利之职业,各地有利之生产,世界之利益可使之平均化”。③田口卯吉:《日本自由贸易经济论》,《全集》第3卷,第30,42页。事实上,假若日本国内产业因为自由贸易而在竞争中失败也无需担心,因为这是国内消费者的意愿所致,“于我消费者有利”④田口卯吉:《自由交易论》(原题《自由交易論》),《全集》第3卷,第187—188页。。可以说,在“关税自主”的辩论中,田口素来客观冷静地遵循自由主义规律。而这一思想原则,也贯串了他的一生。

在“条约改正”运动中,另一项重要议题是“废除领事裁判权”,而这一点直接导致了西洋列强要求废除“居留地制度”。所谓“居留地制度”,是根据安政五国条约(1858)的规定,幕府在通商口岸如长崎、横滨、神户等地划出专属领地,以集中安排外国人居住与营业的制度。⑤有关居留地制度的起源,参考W.G.比斯利:《1894年—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居留地制度与东亚》(原题《日本帝国主義1894—1945:居留地制度と東アジア》),杉山伸也译,东京:岩波书店,1990年,第15—28页。在居留地内,西洋人享有的“治外法权”严重地危害日本的司法主权。作为“条约改正”运动重要一环的“法权回收”,一方面意味着废除居留地;另一方面则意味着给予西洋人和日本人同样的内地居住、生活、旅行、传教、商业等权利,也就是所谓的“内地杂居”。这一点引起了政府与知识阶层普遍的恐慌。⑥有关“内地杂居”的内容,除以上罗列的先行研究之外,还参考了小熊英二:《单一民族神话的起源:“日本人”的自画像的系谱》(原题《単一民族神話の起源:“日本人”の自画像の系譜》),东京:新曜社,1995年,第33—48页;塩出浩之:《越境者的政治史:亚太地区的日本移民和殖民》(原题《越境者の政治史:アジア太平洋における日本人の移民と植民》),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15年,第66—111页。比如横山源之助(1871—1915)认为,只要施行内地杂居就会导致欧美资本进入日本,且会导致日本民族资本的萧条,而日本劳工则会被欧美机械所压制,原本已经处于悲惨地位的女工则会变得更为可怜,沦为欧美企业的廉价劳动力。①横山源之助:《内地杂居后之日本》(原题《内地雑居後之日本》),东京:劳动新闻社,1899年,第1—27页。可以说,在反对者们看来,内地杂居论可谓是明治版本的“亡国亡种论”。

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中,田口卯吉鼓吹的内地杂居论“几乎招致了满天下人的反感”②田口卯吉:《居留地制度与内地杂居》(原题《居留地制度ト内地雑居》),《全集》第5巻,第60页。。然而,他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还是因为他对“自由主义”有充分信心。在田口看来,反对内地杂居者完全是不知“经济的主义与人心的道理”③田口卯吉:《内地杂居论》(原题《内地雑居論》),《全集》第5巻,第80—83页。。对于田口而言,自由主义经济论是一种普世性的真理:“伦敦的金融中心罗伯特街原本是意大利商人移民建成的”,而“美国的飞速发展也是因为外资”。因此,自由贸易不但不会亡国,“反而经济上利益极多”。④田口卯吉:《居留地制度与内地杂居》,《全集》第5巻,第62,65页。他强调,西洋人来日本居住不仅仅会带来“有形的资本”,而且还有“无形的知识与技术”。“殖产兴业”的日本虽有土地与劳力,但缺乏资本与技术。增加税收与发放公债皆会加重人民负担,但是外资不会。因此,内地杂居乃日本之“急务”。⑤田口卯吉:《论内地杂居(一)(二)》(原题《内地雑居を論ずる(一)(二)》),《东京经济杂志》第204—205号,1884年3月8日、3月22日。

然而,1881年纸币整理以来,松方正义(1835—1924)施行紧缩财政,一方面导致日本国内资本不足,无法顺利实施“殖产兴业”计划;另一方面,内地农村人口过剩,非农业劳动力市场狭小,导致许多人只能去海外谋生。⑥藤村通:《松方正义:日本财政的先驱者》(原题《松方正義:日本財政のパイオニア》),东京:日本经济新闻社,1966年。田口就曾悲叹道:“(日本)四面环海,内地人口过剩,银贵钱贱,若不移民海外,我日本将陷入人相食的绝境之中。”因此,“把本国难以谋生之人移民海外,使其保全生计,大力繁殖子孙,实乃增添国民,增加属国之事。国力之强盛亦可期待”。⑦田口卯吉:《殖民制》,《全集》第4巻,第96—97页。那么去哪里寻求机会呢?当时还尚未开发的太平洋地区进入了田口卯吉的视野。

三、“远洋调查”

1890年5月到12月间,田口卯吉不顾生命危险,前往太平洋中心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从其具体内容来看,可以从个人的缘由与时代的背景两方面来考虑。

所谓个人的理由,是指田口受东京府知事高崎五六(1863—1896)的委托去处理东京府士族授产金问题。原本士族授产金是明治维新以后,给因为秩禄处分而日益贫困化的士族的经济援助。但是,东京府的士族授产金因为种种原因还有余留,故高崎打算以此开发小笠原群岛的水产事业。因此,他委托田口卯吉前往此地做相关调查。原本对小笠原群岛就抱有浓厚兴趣的田口欣然接受了邀请。

所谓时代的背景,是指明治二十年代后,日本的移民思想从以北海道为中心的“国内移民论”转换成了“海外移民论”。其原因主要在于人口过剩,但也与此时期积极的“海外移民论”的时代精神相关。在这种历史转换期,田口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①丹野勲:《明治日本的海外移民、移居、殖民政策与南进论:以“南洋”和南亚为中心》(原题《明治日本の海外移民、移住、殖民政策と南進論:南洋,南方アジアを中心として》),《国际商务论坛》,2015年第26期。矢野畅:《“南洋”的系谱:日本的“南洋”史观》,东京:千仓书房,2009年,第189—192页。

1881年,以北海道开拓官私卖产业事件为契机,田口连载了六篇社论《北海道开拓论》,积极呼吁北海道的移民计划,“现今北海道之急务在于繁殖物产与移殖人口”②田口卯吉:《北海道开拓论》(原题《北海道開拓論》),《全集》第4巻,第47页。。数年后,由于内地人口过剩,经济不景气,田口又强调海外移民的必要性:“欲扩张海军,须将我邦人口移民南洋、北美及亚细亚大陆。”③田口卯吉:《殖民制》,《全集》第4巻,第47页。在这样的背景下,田口亲自前往这些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1890年5月15日,田口乘坐帆船天祐丸,从横滨起航,历经小笠原群岛、瓜岛、帕劳、文莱等岛屿。④田口卯吉:《南洋通信》,《全集》第8巻,第516—532页。以下引用皆出于此处。在此期间,田口以“通信”形式向国内读者介绍远洋之见闻。比如,他原本幻想小笠原岛的“有利地形”适合耕作,直到登陆后才发现“实乃大错”。当地不仅“土地贫瘠”,且“地势陡峭,平地甚少”。因为气候的原因,岛上虽有日本内地稀缺的商品如菠萝、香蕉、椰子树等自然作物,但绝无“经济利益可图”。虽然经济上无望,小笠原岛“在政治上绝非无关紧要之港口”。“美国的渔船年年来此补给”,“数日前(与土民)还爆发大冲突”,“我海军省尤须注意”。事实上,对于田口而言,小笠原岛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有重要意义。

此外,田口还对当地岛民的生活作了宝贵的记录。他写到,土民虽然是美国的归化人“加纳加人”,但他们“全赤脚走路,甚为可怜”。在海上,他们“出船捕鱼,捕获乌龟”,在陆地上“种植手掌大的玉米”以维持生计。“在文明人之末的我们观来甚为可怪。”由这一段文字可以确认的是,刚刚经历过文明开化运动的日本人,带着“文明”的优越感和奇异的目光看待这些岛民。他们的生活习惯、穿着、语言都被视为“未开化”的。对于初次见到岛民的田口而言,一方面可怜他们“赤脚”的生活习惯和依靠“手掌大的玉米”的生计情况,另一方面又以“文明人”自居,确认了自身的优越感。这里很有意思的是,田口把自己设定为“文明人之末”的角色。这是因为岛内还有其他西洋白人,所以田口用“文明人之末”这一限定性的修辞自称。这反映了他对进化论的崇拜。

此后,田口抵达瓜岛之时,因为当地流行病横行,没有“健康证明书”的田口与“文明国”西班牙交涉起来困难重重。“健康证明书”原本需要向横滨的西班牙领事馆申请,但是出发前田口并不知此事。田口把“海员雇佣证书”、“海外护照”、“航海通行证”等全部交验也无济于事。田口一行人被禁止登陆。等数日之后终于有军医来此,经过健康检查以后才放行登陆。对于瓜岛,田口观察到:

西班牙得此岛以后以天主教育土人,改其姓名,故土人皆有洋人姓名。姓名既已如此,土木建筑之法,服装饮食等万般事物实乃与西班牙人无所差别,仅贫富有别而已。土人与西班牙人相处甚为融洽。

对田口而言,瓜岛最为惊奇之处或许有二。其一是,土人的土木建筑之法、服装饮食、姓名等皆与西班牙人无所差别,即土人“文明化”程度之高。其二是,土人与西班牙人仅有贫富之差别,但社会关系相当融洽。田口在瓜岛并未逗留许久,接着马不停蹄地前往下一站,即帕劳群岛。

与在西班牙政府有效管理下的瓜岛相比,田口的下一站帕劳群岛还处于酋长的统治之下。田口写到,此岛“土人全赤身裸体”,“男子仅腰布遮掩”,岛内风俗如此。岛民嗜酒如命,“终日饮食”。好舞蹈,“三十五六人坐立不等,手舞足蹈”,“彻夜不知倦”。田口记录了岛内特有的风俗习惯,给日本国内的读者带来了新鲜的见闻。

此后田口再次扬帆前往文莱岛。但是,此地的西班牙人以“强迫手段”压榨土人,终于使得土人“举起反旗”,“官吏与士兵被杀害”。土人死亡百余人,西班牙人死3人,伤18人。在激烈的战斗中,西班牙政府甚至还把“我船上的枪支弹药,甚至日本刀之类的全部收缴,放置于西班牙军舰,不许我船前往其他港口”。田口失去了行动自由,于是他在战乱的惊慌之中,只能“决计早日返航”。

田口后来写道:“自奋投身蛮民之中,以试贸易,其间失望落胆,仰天叹息者不一而足,而欢喜踊跃,拍手呼快者,亦颇多矣。”①田口卯吉:《“南岛巡航记”抄》,《全集》第8巻,第532页。“失望”与“欢喜”是并存的。自返回日本以后,田口基于此次太平洋调查的经验,开始系统性地论述“太平洋贸易圈”的经济构想。为此,田口建议小笠原岛废除关税,使其成为自由港口。②田口卯吉:《小笠原岛的现状》(原题《小笠原岛の現状》),《全集》第4卷,第377—379页。此外,他又提出建设商业学校、培育商人、振兴商业等具体措施。③田口卯吉:《向殖民协会提交的建议》(原题《殖民協会に提出せる建議》),《全集》第4卷,第428—430页。他与当时许多主流的经济学家不同,自始至终地提倡一种自由贸易的国际体系。在他看来,日本应该学习英国,大力发展商业,做海上的“马车夫”。

四、“太平洋贸易圈”构想

随着横跨亚欧大陆的西伯利亚铁路的竣工,19世纪末的东亚形势又悄然发生了新变化。与以山县有朋(1838—1922)为代表的大多数日本人视西伯利亚铁路为日本的军事威胁相反④山室信一:《日俄战争的世纪:从连锁的视点看日本与世界》(原题《日露戦争の世紀:連鎖視点から見る日本と世界》),东京:岩波新书,2005年,第40—42页。,田口却看到了铁路带来的商机,“假若西伯利亚铁道开通,旅客必然随之乘坐,货物必然随之搬运,而后,旅客与商品皆不必经过上海或香港,反而会来长崎、马关、神户等地。(中略)由此,国家大计可图”。田口强调:“(西伯利亚大铁路在)军事上没有威胁反而在商业上极为有利。”①田口卯吉:《西伯利亚铁路的开通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原题《シべリヤ鉄道開通の結果如何》),《全集》第4卷,第397—398页。

在田口看来,新形势对日本有利。除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贯通,“加拿大太平洋铁道的开业,冠达轮船公司的通航,巴拿马运河的开凿皆可为我带来巨额商业利益”②田口卯吉:《太平洋的新竞争》(原题《太平洋の新競争》),《全集》第4卷,第258—260页。。田口很早就指出,“日本相对于中国大陆、朝鲜之地势,恰若英国之于欧洲之地势”③田口卯吉:《财富》(原题《富の度》),《全集》第3巻,第242页。。“英国之所以富强而傲视天下,不在于其国家之物产,唯在于积欧洲大陆之货物贩卖至其他各大洲,而积其他各大洲之货物贩卖至欧洲。”④田口卯吉:《开设船坞之议论》(原题《船渠開設の議論》),《全集》第4巻,第1页。现今,比日美贸易额多出十三倍的中美贸易全部经由日本港口转运,政府理应做好准备。至于其具体政策,田口提出应向清政府要求内地开放以及免除进出口关税等。⑤田口卯吉:《财富》(原题《富の度》),第242—243页。正如田口羡慕英国的伦敦是欧洲大陆的中心市场一样,田口希望东京能成为亚洲的中心市场:“利我商业,兴我航海,以我东京为东洋之中心市场,以我日本帝国为太平洋女王。”⑥田口卯吉:《仍坚持前几日的立论》(原题《先日までの御論は今ま那処にある》),《东京经济杂志》第557号,1891年1月31日。建设日本的“中心市场”成为了田口的首要目标,而日本“中心市场”的成败取决于“新东京港”的建设。

田口感慨道,虽然日本自身具有地理位置的优势,但“我海湾浅且能容巨船之港口尚未改造,空置浪费,实为可惜”⑦田口卯吉:《东京论》,《全集》第5巻,第100页。。为此,他专门多次组织经济学协会进行实地调查,得出结论:“我日本人民经营海外贸易困难极多,东京尚未开港乃第一困难”,“东京商人不得不前往横滨”,“费时费钱”,“其不便利程度无可名状”,“我政府应速开东京港口”,以免“与国外贸易产生不便”。⑧田口卯吉:《应该将东京作为入境口岸》(原题《東京を以て開港場と為すべし》),《东京经济杂志》第553号,1890年12月27日。田口指出,当时日本只有横滨、神户、长崎、新泻、函馆、夷几个通商口岸,根本无法对接太平洋的中转贸易之实际需求。①田口卯吉:《开港》,《全集》第4巻,第489—490页。

1880年代,田口卯吉被选为东京都议员,在1890年代又成为帝国国会议员,遂大力提倡“东京改造论”。他接连发表六篇社论《东京论》,呼吁集合大阪、横滨的功能,举全国之力建设东京。就海湾建设而言,品川必须填土以便航运,而东京的城区也必须相应改造。如此一来,“三大洲的货物都会流入我国,使得东京成为宝库”②田口卯吉:《东京论》,《全集》第5巻,第90-101页。。他的部分计划随后得到内务省的正式批准。这也为实现其“东京中心市场”的梦想迈出了一步。

田口卯吉建设新东京的热情,很大一部分是为了使日本在自由贸易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他谈到,“吾人之希望并非在于版图之扩张,而在于国家之殷富。无需将国土伸张至大陆,仅将贸易集中于我帝国足矣”。现在的日本“与其耗巨资兴建陆军,扩张领土,不如整理财政,诱导商业,繁荣我都市。此政策若施行十年,则我帝国之繁华则指日可待”③田口卯吉:《对外国是》,《全集》第5巻,第410,412,414页。。田口所设想的仍然是一种避开战火、施行彻底的自由贸易原则的国际体制。

五、结语

在日本近代史的研究中,田口卯吉向来被视为一个不合时宜的“自由主义”者。他的很多主张与政府和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大相径庭,比如在明治初年要求“废除关税”、无国界的“内地杂居”等。这些主张在当时被认为根本就没有现实基础,故显得“天真”和“幼稚”。这或许是因为他出生于幕府即将结束、明治维新开启的新时代。他没有直接生活于西洋列强殖民地的经验,也没有机会前往欧美国家留学,直接了解世界大势。他靠偶然的机会追随传教士学习英语以及西洋知识,特别是医药学和古典经济理论,使得他倾向于以学习自然科学的态度解决社会问题。正如他自己所言,提出这些主张,是因为相信经济学的“论点皆有利于国家”④田口卯吉:《自由贸易并非忽视国家》(原题《自由貿易は国家を無視せず》),《全集》第3巻,第274页。。在他这些言行的背后,有一种对“自由主义”的世界观的绝对信任:即,通商与贸易才是一个国家富强的真正保障。

猜你喜欢
全集原题日本
严复全集
日本元旦是新年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探寻日本
中华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解法一真的不适合学生吗?
《黄金时代》日本版
电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0
一道高考试题的四次拓展
让思维的花朵更绚烂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创业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02
一道湖北高考题的探究
考试周刊(2014年59期)2014-09-17 09: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