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 李曙英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李花 李曙英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创新型英语人才,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基础,探索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旨在提高高职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培养其思辨能力,提高其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新时代;中国文化;教学融入;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符合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具有职场涉外沟通能力、多元文化交流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理论视域下,构建将中国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英语教学中适时融入中国文化,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与交流过程中的思辨能力,使其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成为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和综合竞争力的创新型英语人才,以满足国家、社会和新时代的需求。
外语教育不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更是人文素养的培养。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的基础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时代背景下,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必须精通语言,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掌握跨文化交际技能。鉴于文化交际具有双向性的特点,通过外语学习,一方面能开拓学生视野,在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与人文知识的同时树立全球观;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并用英语传播到全世界。简而言之,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增进对异域文化的对比、分析、理解和接纳,使学生具备融通多元文化和达到不同文化平等交流的能力,已成为造就高职院校高素质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必然选择。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语言符号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互动交流[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折射和传承。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基础。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2]。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人们对本族和异族文化的感知。建立跨文化意识的基础是具有平等、理解和合作等文化态度;具有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具有对不同文化的观察、反思和思辨意识,能甄别各种信息的能力。
国内学者贾玉新提出四个交际能力系统: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与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策略能力系统[3]。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借助“器”和“道”[4]。 “器”是语言技能,是文化的“跨越”,是直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道”是指思辨,是文化的“超越”,是深层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将掌握的“器”(对多元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共情能力)升华为“道”(对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价值观念等差异进行思辨)。
Nord认为在外语学习中只有通过与本民族文化进行比较才能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化[5]。美国著名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1982)提出了“理解输入”理论,从认知角度证明只有具备较广泛的本民族文化知识,才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另一种文化,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不同。因此,要完善高职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必须同时注重西方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两方面的输入与输出: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另一方面要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避免“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现象出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跨文化交际教学,培养学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双重使者。
随着高职生源结构的改变,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和中外文化知识水平也有所下降,尤其是中高职英语教材中缺少系统介绍中国文化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难以用英语来准确地表述中国文化,更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学习、工作和涉外交际中。
为了全面了解师生在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中中国文化学习情况和学生对此的接受度,笔者在2020年9月对所在学院的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前者主要是针对学生,后者主要是针对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外文化能力程度对比;学生对在外语学习中融入中国文化知识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等。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在用英语表达中外文化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56.6%的学生能说出与圣诞节相关的一些表达,但只有20.75%的学生能用英文表达与“春节”相关的内容;学生对在外语学习中融入中国文化知识方面表现出了相当的兴趣:64%的学生愿意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56%的学生认为学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后能与外国人畅谈中国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41%的教师缺乏扎实的中国文化知识和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调查结果说明,一方面学生虽然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能力比较弱,但是有意愿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也影响了实际的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因此,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对高职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
3.2.1 整合教学资源,建设在线课程
教学资源是教学的知识载体。对比式教学是跨文化学习中的有效策略。完整、诚实的跨文化标准就是要承认相似,也要承认差异[6]。教师可以利用所在学校的职教云教学平台,建立英文版“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库,主要包括在线课程“Introduction to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学习强国《每日一句》等,对语言素材进行整合、归类,为中国文化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训练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提供具有时代性、立体性和多样性的语言素材。
3.2.2 中西方文化并重,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首先,在选择和导入中国文化语言素材方面应遵循实用性、阶段性和适合性原则。其次,以比较视野为导向,采用中西方文化并重,将中西方文化中涉及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双向思考,通过对比、分析和探究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文化休克等问题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新编实用英语一》中有关外国志愿者活动后,从资源库选取2020年中国人民抗击新冠病毒过程中涌现出的各行各业志愿者们的英文短视频,向学生介绍“最美逆行者” 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英语表达方式并进行语言技能训练,使学生能用英语讲述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体会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同心同德、舍小家为大家的传统美德。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面临挑战时,如何做到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
教师选取中西方文化并重的语言素材,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和碰撞中,注重文化差异的对比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思辨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国际视野,发挥英语在文化感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工具作用,全方位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2.3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多模态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语言素材,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依托在线课程“Introduction to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选取能与西方文化形成对比的中国文化主题,围绕“从词、句、段、语篇到修辞”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如,鼓励学生使用“词达人”、“英语趣配音”等APP来提高词汇量、纠正语音语调等问题;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团队创作中国文化故事的英语脚本,以此开展演讲或角色表演等活动,并拍摄成系列微视频。具体的操作为:选题并提交大纲、查找资料创作英文解说词、修改英文稿、收集或创作视频素材、练习英文解说词、拍摄完成英文演讲视频。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学习中,感受到中国的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2.4 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师生都应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教师应增强文化自觉意识,不断总结和积累跨文化交际教学方法,推广多元文化价值观,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跨文化教学中,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从文化差异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有效沟通的能力;培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全球素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其次,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国际交流活动和英语类比赛,如“国才杯”演讲比赛、外教社杯“跨文化交际”比赛等,通过不断地锻炼语言技能和演讲技能,提高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解读和思辨能力,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从教学层面来说,能促进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断满足新时期对高职英语教育的要求;从学生层面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培养浓厚的家国情怀,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拥有更强的思辨能力;从国家层面来说,能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高中国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通过外语学习来了解他国文化,为学生更深刻理解中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异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英语课程不但是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也是对学生人文素质和接受、分辨信息能力的培养,更是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全面提升的培养。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将中国历史文化与语言知识融合在一起,是课堂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是提高学生跨文化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弘扬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的“创新体验”,是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第二课堂”。
[1]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7.
[2] Larry A. Samovar,Richard E. Porter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89.
[3]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80.
[4] 高一虹.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0): 27-31.
[5] Nord. C.[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4.
[6] Samovar. A.[M]. US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8: 269.
Explor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Age
Li Hua, Li Shuy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ed economy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new age, creative talents with global vision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hall be cultivat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to English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of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improve their self-confidence in Chinese culture and finally enhance their patriotism for China.
the new age; Chinese cultur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H319
A
1009-8429(2020)04-0061-04
2020-10-31
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011288015Y);2020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20SWC-41)。
李 花(1980 -),女,沙洲职业工学院基础科学系讲师;
李曙英(1971 -),女,沙洲职业工学院基础科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