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伟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运营现状与管理创新
赵宏伟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校办企业是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重要推手,在促进产教融合、育人培优、补充办学经费等方面具有鲜明优势。近年来,校办企业发展迅速,对高职院校的服务价值和推动作用日益凸显,但也暴露了运营和管理缺陷。改善校办企业运营现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需从问题着手,有的放矢,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经营管理质量、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健全绩效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经营管理
校办企业为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技能提升等提供了有效助力和良好平台。但校办企业因其自身特点,在顶层设计、经营管理、财务制度、产权定位等方面仍存在缺陷,这些缺陷成为阻碍校办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在新形势下,校办企业应认清自身发展状况,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发挥好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不断发展的作用。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校办企业是育人培优的重要推手,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实践,也是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平台。同时,校办企业还可弥补高职院校办学经费之不足。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在于培养社会亟需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格外重视实践教学。长期以来,不少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形式设立了校外实践实训基地,为实践育人开辟了多元场域。校办企业是高职院校的一部分,在实践育人方面责无旁贷。良好的校办企业责任明确,权责清晰,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实践训练、指导和评估,可有效补齐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短板。此外,校办企业植根于学校的优秀文化土壤中,其赖以发展的创新文化“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根本和出发点”[1],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为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争取和创造多样机会,运用和发挥各种手段,力图使教师不但具有精深的理论知识,更具备“下得了工厂,进得了车间”的实践操作能力。从理论上来说,离岗挂职锻炼是打造“双师型”教师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实际操作中却难免会有各种关碍。这些关碍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高职院校,有的来自教师自身。如有些教师担心离岗挂职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有些高职院校担心教师离岗会荒废教学,进而导致师训成本增加;有些企业则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敷衍教师培训。校办企业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特性,让教师参与企业运作,为教师的实践提供平台。
高职院校因自身属性和受大的社会环境影响,或多或少存在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办学经费不足会限制高职院校规模的发展、育人质量的提升以及社会效应的扩大。如何拓宽办学经费来源渠道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校办企业作为高职院校的下属公司,在服务于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市场运营规则,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校办企业的创收是高职院校重要的经费来源,运营良好的校办企业可有效弥补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的缺口。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总体运营情况良好,但仍存在管理水平低下、激励制度匮乏、财务管理失范、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掣肘校办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校办企业是高职院校的下属公司,是院校行政体系的一部分,“管理模式深受学校事业体制管理模式的影响,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悖”[2]。学校的管理和现代企业的管理有着鲜明的差异,把学校的管理模式套用到企业的管理上,不但无益,反而有损。其次,校办企业的管理者大都从学校管理层中选拨,他们管理学校或部门经验丰富,但极少有企业管理经验,对企业的运营规则和市场运行法则知之不详,加之长期受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影响,于企业运营而言,管理观念相对陈旧落后。此外,学校总体上把校办企业定位为实践实训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对企业的经济运营要求不高,追求利益最大化并非学校的首要选择。因定位和运营要求偏差,学校为校办企业配备的市场销售人才、部门管理人才以及技术人才严重不足。诸多因素,导致校办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现代企业之所以在市场环境中成为经济体的翘楚,很大原因在于其实行工资待遇弹性激励机制,能者多得,多劳者多得,贡献大者多得。这种弹性激励机制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然而,学校对校办企业并无突出的经营要求,管理上也大体因循学校管理模式,“做好分内之事,拿固定薪酬”是校办企业员工的现状。校办企业激励制度匮乏,“管理层薪酬没有与公司经营成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利润上缴等挂钩”[3],管理层管理水平高或低、企业经营效益好或坏,基本与薪酬待遇无关。激励制度的匮乏无疑严重阻碍了校办企业的良性发展。
很多校办企业经营利润不准确、运营成本计算不完全等问题较为严重,造成财务上的“糊涂账”。校办企业部分员工的薪酬由学校财务支付,且并未纳入企业的成本支出中,导致企业的账面利润大于实际利润,其他如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由学校承担等情况也造成企业经营利润不准确。此外,校办企业大都免费或以十分低廉的成本使用房产、土地、设备等,影响了运营成本的完全计算。财务管理的不规范是校办企业低效失序的重要病因。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产权不清晰、定位不明确,进而带来监管主体不明、监管内容不实等弊端。对于学校资产,本应设立资产管理委员会或者资产管理小组,负责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乃至于增值。但实际上,有些学校并未设立资产管理委员会,只把经营性资产监管委托给资产经营公司,造成“裁判”和“选手”是一个人的现象;有些学校虽设立了资产管理委员会,工作重点却并不在经营性资产监管上。健全的监管机制应包括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外派监事会、内外部审计、内部治理、财务监控等,尤其在关键环节更需强化监管机制建设,但高职院校在校办企业的监督机制上明显不足。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无管理创新则无持续良性发展的可能。推动校办企业进一步发展,需以管理创新为抓手,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经营管理质量、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健全绩效激励机制。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的重中之重,财务管理良好,则企业运营有序;财务管理不良,则企业运营失序甚至走向消亡。财务管理失范是高职院校校办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些校办企业认为财务管理就是点点数、记记账,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现代财务管理手段了解不够。因此,应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改变旧思维、旧观念,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摒弃“财务就是老会计”的传统思想,与时俱进,在心态上重视,在工作上落实。同时,积极接受新事物,主动学习新的财务管理手段,认识到“一云二大三网”新形势下财务管理手段创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运用好新手段新技术处理校办企业的财务工作,为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插上技术的翅膀。
建立现代财务管理制度是推进校办企业有序运营的关键。第一,高职院校应主动制定校办企业员工技能培训细则,形成定期学习或终身学习制度,为财会人员发展提供平台。校办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应认清新形势,抓住新机遇,不断提升自身财会水平,积极参加理论培训和打磨职业技能,在定期的交流学习中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准。第二,校办企业应建立完善可行的财务分析制度,“在科学分析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及盈利能力的基础上,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参考”[4]。财务分析制度的建立必须立足于校办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套用他人模式,不照搬个别经验,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规范化和科学化。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制度。把校办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和审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完善财务制度,形成会计报表检查、会计计量计价机制;还要加强审计监督,通过审计部门审计财务状况和经营现状,“以督促建”。
经营管理是高职院校校办企业的生命线,优化经营管理质量是校办企业良性发展的前提。校办企业虽是高职院校的一部分,但学校不宜进行过多行政干预,“寻求推进组织转型的创新型管理方法是长效发展的关键”[5]。高职院校应在校办企业管理层建设和管理人员选择上,做好顶层设计工作,统筹规划,全面考察,不死管,不管死。在公开市场,通过招标投标或外包经营权等形式,选择经营水平高、管理技术硬的管理团队负责校办企业的管理工作。高职院校要舍得放权,赋予管理团队经营组织、资源配置、机构优化等权利,允许管理者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选择、指挥和调配。
当然,高职院校在给经营管理团队放权的同时,也应握好手中的线,既允许其自由经营管理,又要加强监管。其一,监管经营团队“是否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是否充分发挥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6];其二,监管经营团队所使用的财会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有效。经营管理团队的管理理念与校办企业相扞格甚至背道而驰、经营管理存在违规违法行为等并非不会发生,因而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管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以监管制度保障可为者不越界、不可为者坚决不为。此外,高职院校还应与经营管理团队签订经营绩效合同书,制定出明晰的业绩要求,将业绩与利益分成紧密挂钩,把要求落实落细到每一个点上,以实现经营有效果、利益无争端。
监督管理是校办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加强有效监管,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校办企业才能获得良性发展。
第一,高职院校应认识到对校办企业的监管是一个长期过程,把监管工作放在长期工作规划的蓝图上,不可松懈。立足于自身实际,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打造出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监事会、外部审计、内部财务监控、内部审计等为一体的监督体系,在细化到每一个监管主体的基础上,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侧重点、有突出性、有责任性地发挥监管作用。
第二,明确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在国有资产改革形势驱动下,高职院校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了重要调整,基本形成了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资产经营公司-校办企业的“防火墙模式”。这一模式可为高职院校规避资产和经营风险提供良策,但同时也引发信息链条过长、产权人和经营者联系不够等问题,给校办企业监管带来难题,其诱发因素在于监管主体不明。明确监管主体是加强校办企业监管的前提。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在各监管主体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负责对校办企业监管的核心部门。因此,应突出和明确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在向资产经营公司派出董事会、监事会,依照规定任免董事、经理等人选,监督董事会、监事会工作,考核资产经营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业绩等方面发挥好作用,挑起监管校办企业经营管理的大梁。
第三,发挥外派监事会作用。外派监事会由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派出,“已成为高等学校普遍设置的校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工作部门”[7]。它是校办企业监管的前锋,是监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高职院校可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外派监事会工作细则,明晰外派监事会的职权范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校办企业的监管作用。如可扩大监事会的监管范围到下属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规范监事会的工作原则、检查重点、监管范式等,还可建立行之有效的监事会监管成果运用机制,为监事会的职能行使铺平道路、扫清障碍。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发展的一大掣肘因素是企业活力不足,上自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大都“做好分内事,拿固定工资”,工作积极性严重缺乏。究其原因,在于校办企业绩效激励机制的匮乏。建立健全绩效激励机制是破解当前校办企业活力不足危局的关键步骤。高职院校应将经营业绩、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企业持续发展度等列入对管理层的绩效考核中,借助大数据和现代科技手段,采取定向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绩效分析和监控平台,建立校办企业管理者的个人绩效数据库,佐之以明确的工作绩效目标和考核制度,把管理者个人绩效与福利待遇紧密挂钩。同时,设定最低绩效标准,根据达成与否给予相应奖惩,有效激发管理者积极性。
校办企业在用人上向来采取委派方式,“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靠关系、走后门的不在少数。进入校办企业后,为“养老”或为转任晋升做准备的多,用心经营的人少,普通员工即便有工作热情也被日渐消磨。此类现象极大阻碍校办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立健全员工绩效激励机制势在必行。第一,高职院校应在用人上规范化、透明化、制度化,同时试行股票期权、股份持有、年底丰厚奖金分红等办法,把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起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第二,定期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和实践机会,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以员工发展促企业发展。第三,敞开员工晋升通道,确保优秀者可获得晋升提拔,提升员工的主体意识,激励每一位员工为校办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校办企业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企业体制机制,尤其在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监督体系及绩效激励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激发校办企业活力,促进其健康良性发展。
[1] 任艮丰. 校办企业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中的协同机制[J]. 中国高校科技, 2018 (4): 78-79.
[2] 曹冬美, 蒋兆军.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在校办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J]. 继续教育研究, 2014 (8): 62-63.
[3] 王涛, 林丽雪. 高校校办企业监督机制研究[J]. 教育财会研究, 2017 (3): 48-55.
[4] 乔燕, 张勇. 大数据时代校办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 (12): 32-34.
[5] 何向荣. 创业型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理论和方法抉择[J]. 中国高教研究, 2015 (5): 105-110.
[6] 郑丽丽. 高校校办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探析[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 24-27.
[7] 吴云, 覃渝. 完善校企监事会教育行政立法的思考[J]. 中国高校科技, 2015 (8): 88-91.
Operation Status and Innovation in Management of School-run Enterprises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s
Zhao Hongwei
School-run enterprises ar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s. They have distinct advantages in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educating students and cultivating excellent students, and supplementing the school-running fund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hool-run enterprises, the service value and promotion function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ut the defects i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have also become obvious.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school-run enterprise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start from the problems and be aimed at the target, innovate the mod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better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perfect the performance incentive mechanism.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s; school-run enterprise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G717
A
1009-8429(2020)04-0035-05
2020-11-02
赵宏伟(1980 -),男,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校办企业管理办公室助理研究员/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