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梦佳
2019年12月24日,北京民航总医院发生患者家属伤医事件,医护人员安全保障问题再次引起公众关注。2020年1月6日,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响应自治区卫健委创建“平安医院”的要求,率先推行医院安检。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对此进行了报道,引导公众通过投票和网络评论的方式参与公共议题探讨,达成了较为有效的公开交流。
公共议题指的是与公众利益关切有关的,具有群众性与普遍性的公共问题,包括引起公众关注的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各社会团体发出的系列议题等①。其中,容易引起争议的公共议题被称为争议性公共议题。大多数情景下的公众议题指的便是争议性公共议题。
新媒体时代,公共议题的形成有两种路径:其一是传统主流媒体发挥把关人作用,按照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进行议程设置;其二是个人及民间组织利用大众媒体,根据自身利益和需要设置议题②。
如今,我国已进入改革深水区,各种矛盾冲突加剧,公共议题数量剧增。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开放性特点也为公共议题的舆论引导带来了冲击。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必须接纳、包容不同观点,将其引导至对国家建设有积极意义的方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31亿,占网民整体的80.9%③。通过网络了解新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发布网络评论则成为参与公共议题讨论最为直接、便捷的方式。
微博网络评论由受众自发产生,往往以短评的形式出现,并伴随新闻本身得到大范围传播,成为微博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评论、点赞功能使得符合大众观点的评论成为热评,固定出现在评论区最靠前的位置而获得更多关注。这一参与方式使舆论的快速聚合成为可能,也使公共议题的社会意义通过广泛的社会讨论得到延伸。
2019年12月24日,北京民航总医院患者家属伤医事件的消息最早由微博医疗自媒体用户“@皮肤科徐宏俊医生”在微博发出,大量医疗从业者自发参与了传播。2020年1月6日,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安检试运行首日就查出一把管制刀具和多把水果刀样刀具,很快引起了媒体关注。《北京青年报》国内部企鹅号“北青Qnews”于2020年1月8日下午2点最早推出消息,“观察者网”官方微博、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等也进行了跟进报道。但由于其表述未能直击公众痛点,互动性也较弱,这几个报道都未能引起更大范围的公众讨论。
2020年1月9日下午,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发布了针对该新闻的微博投票,配文“【#央视小调查#:#先安检后看病你支持吗#?】……医院实行‘先安检后看病’,你支持吗?若不支持,留言说明观点”。这一报道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两方面。
首先,设置话题,将公众议题具象化。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其中初中、高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38.1%和23.8%,而受过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10.5%和9.7%④。可见微博等网络平台面向的受众学历有限,通俗化处理有利于降低理解门槛,促进公众对公共议题的参与。
广大患者并非“查出管制刀具”背后危险的直接利益相关方,因而对于只提及这一表层事实的报道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较低。央视新闻的报道设置#先安检后看病你支持吗#话题,将“医院推行安检”具象化为“先安检后看病”,着重突出了与公众直接相关的事实即“先安检后看病”,把“是否支持全国推广医院安检”细化到“是否支持先安检后看病”。前者要求受众自行决定全国推广医院安检的各方利弊,而后者直接触及大部分人的利益。只要求受众直接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是否愿意在看病前先接受安检,省却了受众思考的工作量,降低了公众参与公共议题讨论的门槛。
其次,设置投票,引导受众参与讨论。上述投票微博共有33.5万人参与,不少网友还在评论区以“态度+理由”的评论形式参与了医院安检推广议题的讨论。其中,央视新闻对评论进行建设性引导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在微博短文中预设“支持”立场。由于此番报道的对象是一个已经经过讨论、决策并开始初步实行的规定,微博正文中并没有要求支持者也提供理由。由此反映出央视新闻对这一规定的实行存在支持、维护的倾向,这与之前伤医事件引发的主流舆论相符合。另一方面,在投票选项中对不支持方进行直接引导。“不支持,留言说想法”,要求选择不支持的受众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并给出个人意见和建议,引导其对公共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参与者随意进行情绪化投票的行为。
在利用网络评论促使受众参与新闻生产和公共议题讨论方面,美国《纽约时报》做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有益尝试。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受众参与论认为,“让受众参与传播,正是为了让他们积极接受传播,人们对于他们亲身积极参与形成的观点,要比他们被动地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观点容易接受得多,且易改变”⑤。《纽约时报》社交媒体部门资深内容编辑迈克尔·罗斯顿曾表示:“对时报来说,能够让读者们向记者们的工作发问是很重要的事情。”⑥为了让受众参与表态,对相应公共议题形成更深刻的认识,《纽约时报》进行了以下尝试。
首先,进行互动新闻报道。《纽约时报》设立了互动新闻报道部,在这里,新闻采集过程被呈现于读者面前;记者的新闻线索搜集和新闻报道呈现的整个过程,都为读者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在网络专题的制作过程中,读者能够参与其中,进行个人观点的表达;读者不仅要表明自己支持哪一方观点,还要陈述自己支持该观点的理由。通过这种报道方式,媒体得以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构建起一种良性对话的关系。
其次,突出和重组评论板块。2013年3月,《纽约时报》在报道新教皇登基时曾尝试一种新的读者评论形式。报道中设置了3个调查性问题,读者在阅读报道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回答选择自己想加入的评论阵营⑦。通过这种方式,《纽约时报》实现了对读者评论的分类,使用户在“同类相聚”的信息聚合中激发、释放出更多想法。同时,这也有助于媒体引导对话,大大提高了编辑后台审核的效率。
英国一家新闻媒体行业网站披露,《纽约时报》曾尝试在某些报道中突出源自读者的评论内容。在一篇关于果蔬种植业的特写报道中,作者要选择出约12条与报道主题相关性强、有鲜明观点的评论,把这些评论作为“读者视角”板块有机嵌入与报道并排的侧面位置,让读者和受众更多介入报道过程⑧。
结合本次医院安检推行事件中央视新闻的投票微博报道,本文提出关于公共议题网络留言的建设性引导的几点新思路。
首先,通过将公共议题具象化促进公众参与。想让更多人关注公共议题并参与讨论,应从受众利益和信息获取习惯出发,采取大多数人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报道方式,降低其参与公共议题讨论的门槛。同时,还可以参考《纽约时报》的做法,突出评论板块,并将网络评论作为报道的组成部分,从而直观反映新闻事实的社会反响,将新闻事实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其次,采用引导性语言促使公众做出建设性发言。央视新闻的微博报道中,“若不支持,留言说明观点”就是通过引导性语言直接要求受众参与讨论。但是,生硬地提出要求不仅不能得到回应,反而可能引起公众反感。央视新闻此次报道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设置了投票这一互动性方式,同时巧妙设置了“先安检后看病”话题。
由此可知,可以通过组织互动性语言,加强受众的参与感;通过巧妙设问引出受众关心的具体问题,引导和启发其根据自身情况和认知大胆发表个人观点。在此类涉及公共议题的新闻报道中,可以参考《纽约时报》的做法进行互动性报道,将受众观点纳入新闻,增强公众参与新闻生产和公共议题讨论的积极性。
最后,通过设置投票进行评论分类。此次央视新闻发起的微博投票已经展现出了两方不同立场。与投票结果相应,评论区前排热评以表示支持的观点为主,但其间仍随机穿插着几条不支持方的评论,从而导致受众观看评论时思维跳跃,难以对两方观点进行有效整合和更深入思考。对此,可以参考《纽约时报》根据不同的回答划分评论阵营的做法,对投票选项所对应的多方观点评论进行划分,实现多方观点的有效整合,提高双方沟通交流的效率。
央视新闻此次的微博报道之所以能在已有多家媒体报道的情况下吸引较多受众参与,除了自身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其对公共议题的具象化处理和对网络评论的引导式措辞。作为一种具有高度互动性的行为,投票设置是促进公众参与公共议题讨论的好选择。
积极的网络评论对新闻本身的社会价值和观念传达有着巩固、促进的作用,而消极的网络评论则会消解新闻所传递的社会价值和内在观点,并对媒体的公信力和涉事主体的信誉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要营造健康、积极的舆论格局,媒体必须对公共议题中的网络评论进行建设性的引导,促使公众开展有效讨论,为真正发现并解决既存社会问题提供实际支持。
注释:
①周俊,毛湛文.敏感的螺旋:网络公共议题中敏感信息的传播渠道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2(05):55-63.
②黄楚新,张萌.新媒体语境下公共议题的 “满意解”:社会价值与个人需求的耦合[J].出版参考,2019(01):40-43.
③④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网信网.2020-04-28.http://www.cac.gov.cn/2020-04/27/c_1589535470378587.htm.
⑤曹思宁.美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中国报业的启示——皮尤《2016新闻媒体状况》报告分析[J].新闻传播,2016(18):35.
⑥⑦⑧申琰.将网络评论引向更具建设性的方向——浅谈《纽约时报》等国外媒体管理利用读者评论资源[J].军事记者,2014(0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