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对女团综艺的角色期待与价值取向变迁
——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

2020-02-24 15:19马桥桥
视听 2020年10期
关键词:女团综艺姐姐

□ 马桥桥

新媒体时代信息繁杂,受众注意力有限,有灵魂、有活性的节目才能获得更高的关注度。以阿多诺的看法,文化工业依靠现代技术手段大规模复制、传播大众文化产品①。而选秀节目正是这样一种文化工业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姐姐》)打破传统女团印象,邀请了30位30岁以上、已出道多年的女明星参加女团选秀节目。节目于2020年6月12日在没有定档的情况下播出,当时正值微博热搜停更整改,但靠“自来水”式的传播,第一期上线两天后播放量就达到了3亿次。节目播出后热度持续增长,甚至拉动了芒果超媒的市值。

一、受众对女团角色的新期待

女团综艺传入中国后,女团标准也成了不容置疑的行业规范,选拔流程、规则、标准注重合理合规。选手为年轻的素人或半素人,评委由音乐界德高望重的明星担任,加强了流水线女团标准的认知。《姐姐》反其道而行,邀请的选手名气高于评委团,制造角色反差,打破了传统定义和单一审美模式,引发了网络热议,满足了受众对角色的新期待。

(一)外表期待:摒弃单一审美

影视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单一,强调“白幼瘦”的特征。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加强了这种认知偏差,固化了刻板印象。《姐姐》打破单一的审美模式,以30岁以上的年龄为亮点,注重展现多元审美取向,挑战粉丝对女团的刻板印象,为“回锅肉”选秀制造了契机。近年来,“回锅肉”选秀正发展为一种新经济,它将当代年轻人困顿和迷茫的心态尽数展现出来②。虽然面临时代和新生力量的挑战,但他们敢于直面瓶颈期的态度,展示了不向年龄妥协的决心,与《姐姐》标榜的价值观不谋而合。

(二)气质期待:突出个性特征

随着偶像养成节目引入中国市场,各大视频平台都投入了极高的热情,但造星模式、角色选择标准等基本雷同,选出的出道团员像流水线生产的产品,从外形特征到表情管理都注重统一,失去了年轻人该有活性和灵气。综艺节目制作方为了保险,求稳不求变,没有做到尊重个性,也没有尊重本土的生活经验。在媒介市场多元化发展的当下,滋生出多样化的风格和个性,《姐姐》借助女团热度,却又打破女团成见,注重突出选手的个性,形成女团新认知。对于频繁接受模板性刺激的受众而言,这种充满个性和异质性的女团形象,更能满足受众的多样性需求。

(三)道德期待:打破传统定义

一直以来,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评判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中年女性面临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中年女明星也面临同样的困境,社会对她们期望极高,不允许她们身上出现年龄增长的痕迹,否则在资源有限、新人层出不穷的演艺行业内将难以实现自身价值。虽然女性话题随着教育水平提高逐渐受到重视,但大多数人对综艺节目的印象依然是一群年轻人的唱跳表演。2020年5月,女演员刘敏涛在演唱《红色高跟鞋》时,因表情陶醉冲上了热搜,展现了不一样的中年女性模样,使人们对中年女性的印象有了改观。《姐姐》以“乘风蜕变,破龄成团”为口号,“逆龄”而行,将已经出道的女明星重新拉回赛场,摘掉了受众对综艺节目的“有色眼镜”,让受众看到女性的美不是千篇一律的青春靓丽,而是勇敢自信。

二、受众对综艺节目价值取向的变迁

新媒体时代的受众被最大程度赋予自主能动性,对综艺节目的选择不再局限于获取信息和娱乐,节目传递的价值观是受众产生接触动机更重要的原因。综艺节目的价值取向是引导受众选择的根本价值立场,能对综艺节目的有效创新起到推动作用。在市场注重娱乐性、追求商业价值的时候,芒果TV精准捕捉到市场需求,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一)从注重商业价值转向注重人文关怀

综艺节目的本质是资本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拉动粉丝经济,而借助新的媒介呈现技术和互动形式打造的网络媒体奇观③。它受资本推动,是具有消费特性的文化产品,不可能跳脱出追求流量的商业本质。大多数综艺节目过于注重商业价值,忽视了人文关怀。在社会不断给女性施加年龄压力,“少女人设”大行其道的当下,《姐姐》关注到了受困于年龄和性别叠加的困境的群体,并提供了与年龄和解的方法。对于受众而言,《姐姐》不仅是一档综艺节目,也是为女性正名的重要载体,具有人文主义关怀。《姐姐》的成功也意味着注重商业价值并不是综艺节目的最佳选择,在选秀节目中进行人文关怀,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启发。

(二)从追求娱乐转向寄托情感

综艺节目能活跃气氛,制造轻松的氛围。对于面临现实社会压力,却是综艺节目主要受众的年轻群体而言,综艺节目成了放松的主要渠道。随着受众对精神层面需求的提高,以及节目对现实逻辑的逐渐遵循,偶像也成了受众的情感寄托。作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主体,受众想在偶像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与以往为了梦想而委曲求全的女团选手相比,《姐姐》中的选手有话直说的态度,打破了传统综艺严肃的竞争氛围。得知自己的表演要被打分时,郑希怡表示“要被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人去评审我自己”,质疑评委的评审能力;伊能静面对镜头拍到自己的膝盖,希望摄影师配合她。从前,选手面对镜头较少敢说真话,因此《姐姐》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预期和设想,让受众获得“爽感”。节目对选手包容的胸襟也让受众找到了归属感,使受众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选手身上,满足了自我代入的需要。

(三)从墨守成规转向开放创新

综艺节目几乎从没有离开过受众的视野,但“换汤不换药”的制作手法使其同质化现象严重,消耗了受众关注节目的热情。在爱奇艺和腾讯专注综艺成团节目,先后播出《青春有你2》和《创造营2020》时,芒果TV精准把握时机,采取同类题材不同标准,打破综艺节目同质化倾向,以《姐姐》成功破局。节目以30岁以上的年龄为节目亮点,并采用全开麦、不彩排的live形式,将节目现场遛弯、趴在桌上睡觉,甚至利用表演的麦叫导演送牛奶的百态用“原生态”的方式记录下来,引发了全国网友的激烈讨论和强烈关注④,有效集中了注意力,也缓解了受众对标准化女团的审美疲劳,为综艺节目更为精细化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三、结语

《姐姐》的播出切中了社会对大龄女性的角色期待,提升了价值取向,给予每个中年女性“乘风破浪”的勇气,它的成功是社会情绪与社会能量使然。从《姐姐》这档综艺节目可以窥探到,受众已经对目前的女团综艺产生了审美疲劳,对女团角色的期待发生了变化,反映出受众对综艺节目价值取向的变迁。

综艺节目应在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等方面达到统一,以文化内涵和社会效应为中心,从娱乐性转向真实性、创新性,关注市场需求,尊重多元主体的个性化发展和需求,关注点从文化商品回归文化产品,从注重形态转向注重内容,摒弃以娱乐市场的主流标准为主导的评判方式,更多地以温度和深度观照节目叙事,坚实其内核。

注释:

①张殿元.作为文化工业的大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述评[J].世纪桥,2007(07):57-58.

②郭徽.综艺综艺节目中“回锅肉”现象的传播学审视——以《明日之子》第三季为例[J].视听,2020(04):43-44.

③毕天峰.创造偶像:文化工业与粉丝狂欢——以《创造101》为例[J].新闻传播,2019(01):31-33.

④李丹.从《舞蹈风暴》看综艺节目技术、模式及内容的创新[J].影视制作,2020(06):87-90.

猜你喜欢
女团综艺姐姐
Cлово месяца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传统综艺“编导”与新兴综艺“编剧”工作异同分析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Sunshine”女团走红:励志or炒作?
认识“黑”字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巧手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