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雨虹
亨利·詹金斯将跨媒介叙事定义为:“一个跨媒介故事横跨多种媒介平台展现出来,其中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做出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跨媒介叙事最理想的形式,就是每一种媒介都出色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①媒介成为叙事的一部分,决定叙事中的节奏和呈现效果。小说由文字组成,文字的排列组合是线性的,读者逐行阅读,在无意识中培养了逻辑思考能力。电影则不然,它更加重视观众的感觉,电影叙事将时空并置在一个画面中,这种共时叙事为观众带来更具真实性的观影体验。
电影《少年的你》根据玖月晞的网络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改编而成,讲述女主陈念被卷入一场校园暴力中,男主小北用独特的方式来守护她,二人在困境中惺惺相惜,携手与社会的灰暗面奋力斗争的故事。《少年的你》是中国首部以校园暴力为主题的电影,电影放映之后引起极大关注,好评如潮。
小说与电影的联姻已久,百年前梅里爱将凡尔纳的《月球旅行记》改编成同名电影,此后小说成为电影的主要创作来源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小说逐渐取代传统的纸质小说成为当代人阅读的新方式,这间接导致了电影制作者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寻找优质的网络小说进行改编。曾国祥导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沿思维,他在2016年将安妮宝贝的网络小说《七月与安生》改编成同名电影,大获成功。2019年,他将《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改编成电影《少年的你》,再次掀起热潮。
跨媒介叙事中的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的渠道或平台,同样的内容进入不同的媒介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小说与电影作为信息载体,各自具有特殊的媒介属性,研究跨媒介叙事需要从媒介的基本特性出发,才能更深入地探索跨媒介叙事中媒介的功能。人们通过媒介来认识世界,逐步塑造出人类独一无二的思维方式。原始人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来适应原始群居生活,这种运用仅仅是对自然最简单的感知。而后,印刷媒介使人具有了阅读的可能性,阅读书籍强化了视觉感官的应用。逐字成句,逐句成段,阅读文本同时培养人们的线性逻辑,使人们更具备思考性。电子媒介的产生还原了人们的视听感受,电视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视觉画面和真实的听觉感受,但是同时培养出诸如“电视人”“容器人”这样的媒介依存症患者。如今,先进的数字科学技术为人们提供更加丰盛的媒介盛宴,视觉与听觉已然无法满足现代人的要求,人们渴望回归完整的感官体验,味觉、嗅觉、触觉以前所未有的媒介形式步入人的生活中,新媒介营造了一个虚拟的赛博空间供人们遨游其中。
从网络小说到电影的跨媒介叙事,作家在网络上创作小说,导演在网上发现小说,将小说改编成电影,最后电影在网络上做宣传。在这样一个电影改编路径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字媒介、电子媒介与数字媒介的交织与融合。
媒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融合。新媒介在旧媒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新媒介反过来影响旧媒介,使旧媒介具备新媒介的特征。梅里爱第一个将小说改编为电影,开了电影创作的先河,电影原本源于小说。但是在当今的小说创作中,可以发现小说开始电影化,作者会有意无意在小说中使用大量的电影技巧来写作。我国香港作家西西“把电影语言蒙太奇浓缩为小说的语法或结构形态,在叙述结构和语篇衔接上借鉴现代电影的创意,形成了蒙太奇文体,突出了另一个小说发展的新趋势——跨媒介思维”②。
跨媒介思维是在当下的媒体环境中形成的,具有跨媒介思维的创作者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网络小说繁荣之前,影视改编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小说,现在,导演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选择网络小说进行改编。网络小说在其运用的字句和行文逻辑上都有电影化的特点,具有剧本特征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有助于减少拍摄难度。
蒙太奇是爱森斯坦提出的一种电影剪辑手段,即把一个个孤立的镜头根据一定的逻辑进行组接,从而产生新的意义,拓展影片的思想内涵,最终产生“1+1>2”的观影效果。网络小说作家受到蒙太奇思维的影响,应用蒙太奇手法来创作,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通感,线性的阅读可能会营造出视觉感受,产生观影的幻觉。在《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小说中,玖月晞的文字具有很强的视觉化倾向。作者在小说中描写海洋中海葵与小丑鱼的共生情节来隐喻陈念与小北的关系;在小北为陈念顶罪的片段中,穿插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生死关头杰克把生还机会让给罗斯的场景描写。这种写作中应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技巧,不仅暗示陈念与小北特殊的关系,还拓展了观众阅读小说时的想象空间,使小说意义更加丰富,进一步深化了小说中的感情世界。
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写作方式大相径庭。传统的小说以物质为载体,决定了小说具有物质性,一旦出版是难以改变的。网络小说的创作更加自由,它以数字媒介为载体,文字以比特的形式存在,易于修改。数字时代,网络小说告别单向传播的方式,呼吁更多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互动,对小说进行积极的评论和分享转发,也接受读者的批评和建议,作者甚至会根据读者的建议来调整章节的内容。玖月晞写完第28章时感觉不满意,于是在粉丝的建议下重写这一章,使叙事更加流畅,人物心态转换变得自然。创作者与阅读者在网络空间中自由交流,不仅完善了网络小说的文本内容,而且加深了小说和读者的亲密关系,增强了网络小说的受众黏性。
不可否认,网络小说创作自由也意味着小说写作门槛低,草根取代精英成为网络小说的创作群体。草根创作群体缺乏专业的写作训练和写作经验,所以网络上涌现的小说量大质低。此外,部分作家追逐利益,偏向创作市场钟爱的作品类型,导致了网络小说同质化严重。青春类电影是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放映之后,以爱情为主题的青春电影白热化,电影投资商仿佛看到了商机,大力寻找以青春爱情为主题的网络小说来改编,大量投拍青春爱情电影。网络小说创作者看出其中趋势,一时间,网络小说网站上涌现了大量情节雷同、类型固化的青春题材小说。大量矫揉造作、脱离实际的青春爱情电影涌向影院,观众在商家贩卖的情怀中审美疲劳。
达德利·安德鲁认为:“最‘忠实’的改编未必是最‘好’的改编。改编首先和最重要的,它得是电影,它不是文学文本的‘第二手版本’。”③将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经过导演的改造,使其符合电影的叙事方式。
巴赞在《电影是什么》中说:“电影是一种语言。”④在巴赞看来,这种语言是指电影的视听手段。导演在把文字语言转换成视听语言时,注入自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在其艺术审美的影响下,形成影视风格。
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中的校园暴力更像是小北和陈念爱情故事的线索,对校园暴力缺乏深层次的解剖与分析,反而对主人公相爱的开始与经过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小说中,校园暴力情节的存在是为了塑造陈念孤立无助的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曾国祥在改编小说的时候保留原著中小北和陈念感人的爱情,同时加重了校园暴力在电影中的分量。电影的片头用文字点明主旨:抵制校园霸凌。在片尾,小北的扮演者易烊千玺化身反校园暴力大使,呼吁大家关注校园暴力,画面滚动显示国家近年来为整治校园暴力所做的努力,给观看者带来了希望。
《少年的你》上映之后,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届会议分组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这也是七年来的首次修订,这次提请审议的修订草案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学校霸凌。《少年的你》摆脱了近年来青春电影的桎梏,用艺术语言来诉说校园暴力之痛,激起人们对校园暴力之思,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
玖月晞在《少年的你,如此美丽》中着重对陈念与小北的形象进行塑造,忽略了对其他人物的性格描写,其他人物的形象扁平而单调。如将魏莱简单地塑造为校园恶霸,她在小说中仅仅是充当校园暴力的发起者,读者顺其自然地对她产生憎恨。作者用约12万字来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实属不易,很难再对除主角外的人物进行细节描写和形象塑造,这是小说的篇幅局限和文字的线性特征所造成的。
不同于线性叙事的小说,电影是非线性叙事,电影的视听语言使得它可以涵盖更多的内容,生动地展现文字无法描述的细节。在小说中,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往往集中于某一段落,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这就导致读者在线性阅读的过程中难以形成对人物的全面认识。然而,电影用视听语言构建人物形象,镜头如同导演手中的画笔,人物长相、神态表情和穿着打扮都在每一帧的镜头中一展无遗,人物鲜活有力,加深观众印象。电影理论家日丹说道:“电影是多层次的艺术,它同时以不同的手段反映现实的不同方面。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像电影这样具有如此广阔的、具体造型的反映和概括能力,如此众多的综合表现手段。”⑤
电影《少年的你》对魏莱的塑造体现了圆形人物的特征。在影片中,导演向我们展现了魏莱这个坏女孩性格中的矛盾。她表面嚣张跋扈,其实内心很恐惧。电影中的魏莱成绩优异、家庭富裕,是老师和父母眼中的乖乖女,但实际上她却是个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电影暗示了造成她性格两面派的原因:畸形的家庭关系和高考所带来的压力。所谓了解的信息越多判断就越客观,在观众深层次地了解角色行为的因果关系后,他们对魏莱的评价是复杂的:魏莱是校园暴力的施害者,但也是家庭冷暴力和社会压力的受害者。矛盾的人物形象富有戏剧张力,增强了电影的戏剧效果。除此之外,电影对陈念妈妈、徐渺、郑易等角色进行加持,大大丰富了次要人物的形象,使人物不再单薄,具有真实感。
小说语言的线性特点限制小说中环境的作用,因为写作时不可能将描写环境的语言与人物描写并置,于是人物有可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相反,电影是一种造型叙事,要求导演必须重视对环境的塑造,人物活动与环境是一个整体,人物无法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塑造是电影叙事的重要元素,人物总是存在于环境中,环境暗示故事的发生源起,渲染气氛和衬托人物形象。
《少年的你,如此美丽》中简单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地点。而在跨媒介叙事过程中,导演根据故事的主题和情节选择山城重庆作为叙事的背景。首先,就地理特点来看,重庆被称为“山城”,这个城市依山而建,地势复杂。其次,重庆气候湿润,多雨多雾,也被称作“雾都”。多山多雾的环境特点为电影的叙事服务。《少年的你》主要讲述高考临近时由校园霸凌引发的故事,高考的压力和校园霸凌的黑暗结合起来转化为影片中的压抑。影片中,陈念生活在校园暴力的恐惧之中,她总是快速地上下坡。由于城市里拐角多,所以观众和陈念一样都无法预知下一刻拐角处会出现什么。这种环境的设计有利于营造电影的紧张氛围,牵动观众心弦。小说中,魏莱是被刀捅死的,电影中的她则是被陈念不小心推倒从阶梯滚下摔死的。重庆山路多、阶梯多,使陈念失手将魏莱推倒摔死更具合理性,这种环境的设置无疑在暗中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跨媒介叙事并非抛弃旧媒介,而是着力于将新媒介的特征赋予旧媒介,使其重新产生价值,在新媒体环境中发挥新的作用。传统的小说创作者顺应潮流使用网络媒介进行创作,完成了纸质小说的蜕变;将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则是电影制作者的一次跨媒介尝试,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观影体验,还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网络小说作家受电影的影响,在小说中使用电影化的语言,为读者带来更具有视听想象的阅读体验。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如果获取较高的评价,则会反哺网络小说,为网络小说带来更多的热度。跨媒介叙事把各个媒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它们以各自的媒介特性牵动着其他媒介,观众身处媒介网中,最终得到综合而深入的叙事体验。
作为一部成功的网络小说改编电影,《少年的你》的主题和改编方式给业界带来了很多启发。“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之上的《少年的你》掀起现象级青春电影狂潮的原因在于对校园霸凌现象的详尽解析、对人物繁杂内心的呈现,影片凝聚了电影人的文化精神和社会反思。”⑥青春电影除了爱情主题,还可以呈现一些其他内容,比如校园暴力、高考压力,以此洞悉人性的复杂,关注少年的成长,这样的跨媒介叙事关注现实生活,更具有社会意义。
注释:
①[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杜永明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57.
②凌逾.小说空间叙述创意——以西西与略萨的跨媒介思维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8(04):35-40.
③[挪威]雅各布·卢特.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M].徐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2.
④[法]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 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⑤[俄]日丹.影片的美学[M].于培才 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15.
⑥王周娈.暴力美学下的人性表达——以电影《少年的你》为例[J].视听,2020(0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