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范应对

2020-02-24 04:39郑斯莹
市场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金融公司金融市场金融风险

郑斯莹/文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常见模式

互联网金融市场是建立在移动支付、社会网络、搜索引擎及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基础之上的,由此衍生而来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较多,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实践情况来看,常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移动支付、P2P和众筹融资等三种。

(一)移动支付

作为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和金融技术的融合,移动支付开始取代传统的支付业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移动支付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美国,随后在日本和韩国也开始迅猛发展。时至今日,我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移动支付应用市场,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也有力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说,取代了传统支付业务的移动支付,变革了我国社会的购物和支付的方式,提升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拓展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

(二)P2P

1979年,为了帮助那些因为没有足够抵押物而被银行拒绝贷款的创业者,穆罕默德·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开设了一家服务于小额贷款需求人群的银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家银行的服务对象群体逐渐扩大,从低收入人群到白领、个体经营者等需要贷款的人群。由此,小额融资的现代模式P2P(Peer to Peer)开始出现,这种模式综合了手头有闲置资金且有投资收益需求人群的资金资源,通过中介机构将这笔资金发放给有贷款意向的群体,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向投资人支付利息和本金。《合同法》是P2P的主要实施依据,P2P也被人们认定为民间借贷方式的一种。

(三)众筹融资

“众筹”最早是美国学者迈克尔·萨利文提出的,为了帮助因为贫困而无法将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的艺术家们,迈克尔·萨利文搭建了一个网络平台,呼吁人们通过资金支持的方式为那些穷困艺术家捐款,帮助这些艺术家实现梦想。现代社会中的众筹是一种面向广大网友的资金筹措模式,资金需求者向人们展示现有成果或预期中的成果,希望通过众筹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从而达成计划中的目标。通常众筹项目的回报会以项目成果或资金收益方式体现。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

(一)系统性风险

从根本上来说,互联网金融自身具有浓烈的民营资本色彩,这一特点就决定了不论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上的资金量有多大,它终究只是国家金融系统中的一小部分,对于整体环境的风险抵御能力较弱。一旦传统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出现风险,那么互联网金融将很可能被殃及,这个过程基本没有明显的风险传导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互联网金融支付的业务范围和业务体量也在不断扩大,缺少长期数据积累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模型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互联网金融也通常没有可信度高的融资渠道如政府投资等,与传统银行或者股份制银行的竞争时处在明显的下风。

(二)操作性风险

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操作性风险主要体现在人为风险和技术风险。人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相关人员有意或者无意的操作而给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往往是无法预知且无法避免的,只能通过事后处理来降低风险带来的后果。技术风险则主要是指组成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硬件和软件故障出现的风险,随着互联网金融交易数量越来越多,组成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而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轻则数据传送延迟,重则支付信息丢失、支付信息错误等,后果不堪设想。

(三)流动性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的整体支付过程中,资金一般都是从银行账户转移到互联网金融支付平台账户上,经过经销商的确认之后,资金才能分配,这就造成了收据和付款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又为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客户资金可能会被挪用的风险。即便是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为了降低付款时间差而建立了储备支付系统,但流动性风险依旧存在于互联网金融支付平台上。另外,虽然互联网金融支付的发展在盘活民间闲置资金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互联网金融也衍生了许多虚拟货币,为国家整体经济体系的流动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法律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支付的便捷性也造成了巨大的法律风险,一些不法分子借用互联网金融支付平台来洗钱或者转移非法所得,互联网金融支付的移动性强让司法机关对洗钱等犯罪活动的监管困难重重。另外,互联网金融支付某些交易环节在交易中也存在信用风险,例如在支付和清算环节中,信用风险难以被完全杜绝。而且,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规模、支付能力等参差不齐,一旦互联网金融公司出现运营困难,那么对于合同的履行及相关资金的支付等都有可能出现问题,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可能存在的法律性风险。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强化互联网金融支付控制

大数据时代的交易特点要求互联网金融支付平台的资金流向必须清楚,且管理资金应当简单,为了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金融支付控制力度,我们必须从互联网金融支付的交易管理入手。首先,应当严格执行互联网金融支付平台注册用户实名制制度,通过具有互联网金融支付特点的信息填写模板,完整记录用户的真实信息。在用户完成信息注册之后,互联网金融公司应当与各大银行进行深入的交流,在产生互联网金融支付需求之后与银行进行无缝对接,银行机构根据互联网金融公司发起的支付指令执行相应的工作,然后把处理结果告知互联网金融公司,从而完成整个支付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信息传递的环节需要使用特殊的信息来监控整个支付结算过程,才能更好地降低互联网金融支付风险。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

征信体系在我国还远远没有达到完善的水平,为了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依旧任重而道远。首先,相关管理机构必须强化互联网金融公司使用客户征信信息的规范监管,禁止互联网金融公司非法使用、披露客户个人征信信息,并对互联网金融公司对客户个人征信信息的搜集合法性进行监督。其次,相关管理部门应当重点关注在互联网金融活动中有不诚信、不规范行为的公司、个人,利用披露黑名单、不诚信名单等方式提高互联网金融活动中的失信成本,严重者可以拒绝互联网金融活动准入,甚至动用司法程序来对不法者进行警告,使失信者在大数据时代举步维艰。

(三)构建良好的金融市场制度体系

良好的金融市场制度体系是保证互联网金融长久发展的基石,为了驱使互联网金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必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制度体系,防范和控制现代金融市场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在构建良好的金融市场制度体系时,金融市场业务系统的完善是重中之重。首先,我们应当创新金融市场业务系统,并利用金融市场业务系统刺激金融行业发展,推动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升,提高金融业务绩效。其次,大型国有企业应当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抓住发展机遇,根据市场需求积极优化和调整自身发展战略,提高经营发展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型商业银行需要在充分了解金融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安排专业人员对调查数据进行科学评估,进而在客户实际需求基础上优化和创新产品、服务,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实现客户、金融机构双赢。

(四)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现在社会行业之间的壁垒越来越模糊,许多传统行业之间开始有了越来越频繁的“跨界”,大数据时代更是如此,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更好地提升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管理能力。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入手,鼓励和发展环境电子商务产业,结合当前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特点,建立更加安全、完善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一步发挥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的协调和监督作用,并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集便利条件,吸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风险管理经验,强化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与风险管理能力,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预警系统,最终提升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为了更好地提升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水平,刺激新兴金融市场增长,强化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防范迫在眉睫。互联网金融正在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布局,在革新传统金融体系的同时也衍生出新的金融风险,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必须结合传统金融风险监管经验,遵循相关政策引导,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管理水平,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公司金融市场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我国证券融资融券的实现路径研究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我国金融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对策分析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