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可新
谈高职产品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
侯可新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产品设计是一种智慧性的创造,是发现、判断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主要目的便是以独到的创造推动无声造型的实现。可见,产品设计的发生必须有创造性思维的突破与发散。基于此,本文针对高职产品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进行了详细分析。
高职;产品设计教学;创意思维;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产品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与重视。究其原因,生活水平的好转使得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最初的基础物质需求逐渐转变为现在的精神需求。就这一方面来说,需要我们在产品设计教学中,加强注重学生发现生活美、认识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积极进行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
创意思维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一些现行心理学家着手对心理动机、过程以及创造思维等相关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对后者进行一定的概括。在1926年,美国心理学家沃拉斯将创造思维分成准备、酝酿、启发以及检验四个阶段;同年,美国学者吉尔福特对创造思维进行了相关研究,并且将其共同因素进行了总结。这些研究为创造性思维的普及应用提供了很大的助力。此外,美国BBDO广告公司经理A.F.Osborn的《思考的方法》在1941年出版,书中概述了集体探讨形式在多个领域中创造活动的作品,而且还应用了很多的创新成功事例,提出了一种创造方法,那便是头脑风暴法。近年来,这种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创造技法。
总的来说,创造性思维又可以称之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形式,在这种思维活动中,不仅需要创作者一眼看出实物特质,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成果。可以说,这种思维是一名合格的产品设计师必备的素质与思维能力。
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产品设计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必要前提。不过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定位模糊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效果。高职产品设计教学必须面对社会和市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与应用能力强的人才。在这之中,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不过如果只注重这一方面,那又与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导致学生表现出后劲不足的问题,专业技能上升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创意思维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各种项目训练来达成。而这些都需要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基础上[1]。当前,我国高职课程呈现出两极分化,一极就是过于注重电脑技术的教学,另一极便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高职教学不仅需要与本科院校有区别,同时还要和培训机构拉开差距。但是当前的高职产品设计教学内容并没有很好体现这一点,对于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培养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一味强调电脑技能与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高职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并且勇于表达,不喜欢单调与拘束。而且,这一群体正处于思维发展关键时期,有着很大的潜能,如果能够合理引导,加强培养,必定能够形成良好的创意思维能力[2]。不过很多高职院校大都将文理类专业的教育方法套用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上,不仅单一化,而且针对性也较弱,很难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化发展也严重受阻。
创新是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所在,而创造能力的培养则是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培养的重点。为此,高职产品设计教师应该勇敢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重新组织已有经验与知识,应用网络搜集产品设计领域的最新消息。还有就是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推动自身形成全新的构想,然后应用独特的视角进行问题的解决,促使学生创造能力更进一步。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个性发挥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掌握设计创新的过程,清楚认识到创新思维规律和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在高职产品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转变传统以知识教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满足素质教育要求,推动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3]。
首先以任务为中心,合理提出相关问题,围绕着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组织设计教学活动。具体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发现知识和探究知识,多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应用现有知识去探求新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合理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或者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以便更好碰撞出思维火花,实现设计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其次,合理设置相关课程,特别是实训方面,教师要积极进行现有实训课程的变革,对课程的应用性与职业性提出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助力。
产品设计最为初始的阶段便是设计调研,这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大步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便是找出问题[4]。调研涉及到的不仅有同类产品,同时还有和产品相关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产品形态、色彩,产品应用目标客户等。在这一过程中,思维状态呈现出发散到收集的动态过程,设计者首先需要应用发散性思维确定调研的方向,以便更好了解市场情况以及消费者需求,之后便是收集各方面的信息,结合调研结果明确产品设计的方向,深入探寻创新点,为接下来的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
产品设计最为主要的突破点便是从产品自身出发,具体包括产品色彩、功能以及形态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合理应用“头脑风暴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分析探讨与归纳。不过就当前情况来看,由于教师过分放手,使得个别学生参与性较弱,在一开始有点兴趣,之后便逐渐削弱,造成半途而废的情况出现[5]。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最为主要的任务便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做好铺垫。具体可以提出主题,然后以情景带入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并逐渐实现思维扩展与创新,打破固定思维限制,促使学生思维视角的进一步拓展。
在这一阶段,需要学生在头脑风暴中迅速记录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感,保持思路清晰,手脑并用,然后在此基础上将灵感合理渗透进后期的制作中,不仅包括模型,同时还有实物,最终转变成为广大消费者能够真实体验到的产品,并可以体现设计初始阶段想要表达的功能与形态等。
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深入分析各个阶段的设计是否合理。
综上,从表面看来,产品设计的的对象是物体,其核心却是人。因此,在高职产品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大创意思维训练的比重,将其贯穿在各个课程设置中。
[1]王丹.产品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研究——从发现问题到验证设计[J].工业设计,2018(2):98-99.
[2]史晓燕.高职产品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J].设计,2015(9):100-101.
[3]郑亚锋.高职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中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3(2):44-46.
[4]曹成明.产品情趣化设计的独特魅力解读——产品设计教学中情感创意思维的培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267-268.
[5]边坤.从寻找设计问题到验证设计——产品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J].装饰,2012(1):118-119.
2019—12—04
侯可新(1980—),男,山东聊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G718.5
A
1673-4564(2020)03-01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