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论社团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探究①

2020-02-23 15:34陈丽琼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社团马克思主义党员

陈丽琼

以理论社团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探究①

陈丽琼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依托大学生理论社团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有助于形成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的有效合力。本文以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学会为例,从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面临的问题和理论社团成立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

理论社团;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这一重要论述对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各个环节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究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的有效载体,形成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的有效合力,为创新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实现路径。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1.入党动机引导成效与党员培养价值目标不协调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价值目标在于培养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入党动机不明确,理想信念缺乏,即使学校开设了相关大学生入党动机引导教育系列课程和讲座,其现实成效与理想憧憬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开展大学生入党相关方面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各教育主体力量未能达到有效整合,教育重流程轻实效,重说教轻实践,重宣讲轻交流等,造成对学生教育培养力度不够,未能真正实现教育入脑入心,未能达成大学生党员培养价值目标要求。

2.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发展模式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相适应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最新要求,然而在高职院校实际发展党员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通常把学生的学分绩点作为党员发展各项环节的主要考核指标,忽略学生的入党动机;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时过分看重学生的干部经历;有的基层党组织在考察学生时片面看重学生的获奖情况,造成部分学生入党也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3.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与教育环节回应学生的期待相互脱节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各类社交媒体的应用普及,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交融激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各种“西化”“分化”等斗争使得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社交媒体的普遍应用使得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影响了学生的精神状态。加之,我国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各类矛盾凸显,社会中存在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人生观也影响着一部分免疫力不强的大学生,使之理想信念缺失,“佛系人生”常常成为部分大学生的口头禅。受上述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构建的必要性

新时期创新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和大学生的特点,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强调,“着力培育学生理论骨干和理论社团。实施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学生理论骨干培养。”如何真正发挥学生在理论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使理论教育真正入脑入心,以学生为主体成立理论社团是解决理论教育的最佳途径。大学生理论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组织,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力量。由此可见,创新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工作可以借助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这一有利渠道,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融合多方面育人客体的力量,真正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落到实处,解决当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

三、以理论社团为载体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的路径

1.坚持“三个引领”,筑牢思想阵地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学生理论社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于理论社团的各项教育与实践活动中,开展有理论深度和现实温度的系列活动,以此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用科学的指导思想武装头脑,形成正确的思想共识,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第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理论社团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要求贯穿于各项活动的开展之中,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指导自己的实践。

第三,坚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以中国梦引领理论社团开展各项活动,不仅可以让大学生明白作为时代新人的他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更为大学生指明了成才的目标和方向、精神动力和行为准则。

2.发挥“四种力量”,整合育人资源

第一,发挥相关部门领导力,加强对理论社团的管理。高职院校的组织宣传处、学生工作部和思政教研部分别承担着学生党建工作的统筹领导、组织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为此,各个部门要自觉承担起应有的政治责任和使命,建立健全各个部门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各项职能和任务,充分整合其力量,为学生理论社团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育人功能,强化对理论社团的指导。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责任,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学生理论社团的指导教师制度是切实增强理论社团理论研学能力的有效路径。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派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固定担任学校和各学院学生理论社团的指导教师,定期开展理论专题宣讲,借助新媒体推送和发布相关学习资料,组织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进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和研讨,结合学生关心或疑惑的理论问题设定各种专题讲座,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

第三,发挥基层党务工作者战斗力,统筹对理论社团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支部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党员的基本单位,抓好了党支部建设就抓住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一环。”高职院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是最贴近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善于和大学生谈理想、辩困惑、交朋友,敢于触碰大学生思想问题的重要一员。当前各高职院校党支部几乎都建立了各类各层级的理论社团,为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整合各类理论社团,完善现有理论社团的组织机构。

第四,发挥学生党员影响力,提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完善和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培养、发展、成长各环节中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开展。理论社团的实效性取决于学生干部的素质高低,因此,可以让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学生党员充分发挥榜样作用,把他们都纳入社团的会员管理之中。在实际开展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成长。

3.搭建“五大平台”,实现育人功能

第一,开展理论宣讲。通过理论宣讲帮助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了解党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在此基础上能够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在现实生活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组织开展的活动:理论座谈会,马克思进班级活动,理论研讨沙龙等。

第二,开展自主学习。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主要依靠学生干部进行自主理论学习研讨。学生干部作为自主理论学习的主体,通过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专题进行研学和交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自觉坚定“四个自信”。

第三。组织交流研讨。定期聘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基层党务工作者组织和指导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开展交流研讨,通过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研究、讨论和交流,解决理论上的疑点和难点。交流研讨注重民主性,学生之间可以各抒己见。

第四,开展理论比赛竞赛。定期举办各类比赛竞赛检验学生理论学习的收获,突出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学生通过参与理论知识方面的比赛竞赛达到提升自身理论水平的目的。

第五,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可分为实践研修和社会服务。可结合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进行实地参观研学;每年暑期也会和校团委合作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开展社会服务。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实践是理论社团立足的根本和存在的依据。对于社团自身发展来说,举办各种活动是输出社团理念的最佳载体,也是维系社团运行的根本,依托理论社团开展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工作,需要把握社团的立足点和依据,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开展种类丰富的活动,通过搭建多个平台,打造其成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4-(1).

[3]闵永新,陈志超.从源头抓起:不断破解大学生党建工作难题[J].红旗文稿,2017(2).

[4]侯君,刘魁.新时代高校理论型学生社团高质量发展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9(1).

[5]王传利.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建设与引导[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9.

2019—12—24

①本文系2018年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党建专项研究项目《以理论社团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18DZDJ01)的研究成果。

陈丽琼(1986—),女,重庆人,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3-4564(2020)03-0004-03

猜你喜欢
社团马克思主义党员
缤纷社团
我是党员向我看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K-BOT拼插社团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