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背景及时代意蕴

2020-02-23 15:34赵冰梅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民性马克思主义中心

赵冰梅 孙 琳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背景及时代意蕴

赵冰梅孙琳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中华传统民本思想以及我国历代领导人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全面深刻地解释和阐明了人民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人民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行说明。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形成背景;时代意蕴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中华传统民本思想以及我国历代领导人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全面深刻地解释和阐明了人民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人民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行说明。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立足人民于群众发展,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一、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形成背景

1.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

历史唯物主义解释说明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由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且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进程中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人民性是其最鲜明的政治品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仅只是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也在于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参与劳动,进行交换,也进行生产,在这样的生活化行为以及思想上的转变都对历史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让劳动阶级获得自由、发展和精神上的解放,让最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真正物质精神上的富足,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核心要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1]这句话表明在前人的历史中,大多数的执政党以及领导者没有看清人民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导致停滞不前,而无产阶级在发展中充分考虑人民群众,一切均以人民群众的既得利益为首位。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始终秉持着人民性,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基础,更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人民的立场和态度。

中国共产党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深刻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始终牢记一切都是从人民中来,也必然要到人民中去。从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九十多年,在发展事业和开展工作时都需要人民的支持,一切成果也都要汇集到人民中。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并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奠定了哲学理论基础。

2.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民本,即以人为本。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政治思想中,民本思想尤为重要,这一思想要求把人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认为“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在我国五千多年文化的深厚积淀中,早有此解释,古书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表明人民群众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并显示了国家人民的地位,只有安定人民,国家才能安稳。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地位放在国家之上,弱化统治者在民众中为尊的地位。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为我国发展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奠定了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引领,这充分证明了我国自古以来就将群众观点深植于国家治理过程中。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充分结合人民诉求和我国现实国情,发展和继承“人民为中心”的观点,是坚持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具有时代价值和时代底蕴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就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明确了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他谈起《管子•牧民》中“政之所兴,顺在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反复强调,任何发展都要遵循“人”这个根本,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这些话语表明,我们党与其他政党在本质上是绝对不同的,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以及我国历代领导人治国思想的精华,坚持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以及历代领导人政治理念的精髓,并进行了更加系统地总结,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历史文化基础,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群众观的文化渊源和文化底蕴。

3.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奋斗,我国所面临一个新的历史定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它是新时代的一个特征,更是习近平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背景。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发展意识和发展观念也要有新的变革。生活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从群众现实实践出发,而非从抽象的理论原则出发。立足群众实践,准确把握问题,找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点。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和创新性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源头。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必须通过民主制度予以保障。”[2]因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必须始终坚持,毫不动摇。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优秀理论观念以及深刻的人民思想,立足于我国时代背景,结合现有社会现状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站在人民的立场下,为人民群众谋发展。时代在变化,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在变化,但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改变,在这样一种条件的催生下,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运而生。

二、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时代意蕴

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以及诉求所提出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具有深刻的时代意蕴和时代价值。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思想源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穿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3]

十九大报告中,“人民”共出现200多次,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在5千多字的发言稿中,习近平84 次提到“人民”二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人民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那便是一切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的源泉,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情深意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结合深厚理论基础以及前人经验,形成了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群众观。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进行了进一步地阐释和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

民生是人民幸福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改善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党的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结果,就是一定要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真正的好日子。种种客观条件和事实表明,只有坚持以群众观为依托,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和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才能更好地增强民生福祉,更好地实现全面小康的愿望。

增进民生福祉是推动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上,要以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愿景来作为发展目标。在民生问题上,要深刻落实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构成完整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体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体体现,发展目标以及具体政策的提出,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系群众之所系。

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守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指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守初心,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不要忘记我们党不仅来自于人民,更是根植于人民,永远不可能轻视群众、脱离群众、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要牢固树立广大党员干部的新时代群众观,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树牢群众观以守初心。守初心要求共产党员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要形成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思想,更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在政治上要代表群众,在思想上要尊重群众,在行动上要深入群众,在感情上要贴近群众,在党的工作上更要为了群众,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利益,赢得广大人民群的支持和信赖。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和伟大旗帜之下,指引着我们党和全体人民前进。加深理解习近平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执政理念和治国理政能力,还可以使人民群众更好地团结依靠在党中央周围,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贡献力量。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1-64.

[2]李倩.坚持群众路线不能有丝毫动摇[J].人民论坛,2018(30):60-61.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46.

2019—12—30

赵冰梅(1962—),女,辽宁沈阳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二级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孙琳(1994— ),女,辽宁鞍山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D24

A

1673-4564(2020)03-0145-03

猜你喜欢
人民性马克思主义中心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