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微微
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许微微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贯穿于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的始终。其中家国情怀素养是诸素养的价值目标,它的落实是相对难以量化的,也往往容易被忽视。本文从开发资源,探寻家国情怀,确立课魂,涵养家国情怀,创设情境,感受家国情怀,关照现实,升华家国情怀四个方面论述了在高中历史课堂使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有效落地的途径。
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指用人文主义价值观作为导向,帮助学生追寻真、善、美,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满人文情怀,学会文明生活。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
家国情怀的生成需要依托,而教学内容就是这个依托。如何处理教学内容是落实家国情怀的先决条件,而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就成为探寻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以《现代中国的教育发展》一课为例,教学资源种类非常丰富。
首先,本课教材“学思之窗”中给出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65年的教育发展数据与建国前教育发展数据的比较表格,并以此设置问题:(1)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哪些发展?(2)为什么得到了较快发展?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素材来进行分析,不仅训练了阅读材料、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通过分析认识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教育现状,了解到我们国家在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教育事业在艰难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从而形成对新中国教育方针的认同感,树立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第二,乡土历史中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力量和精神价值,而且贴近我们的生活,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也是探寻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以本课为例:学生经历了十几年的教育,一提教育的发展,就会发自内心的抵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重复教材的内容,就更加枯燥无味,令人厌烦。所以,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搜集整理所在学校从创建到现在不同阶段的典型照片,把这些作为导入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耳目一新,激发起其兴趣,然后总结学校的发展阶段,并由此引出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及特征。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而且能够初步认识到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曲折性,并能领会到目前自己享有的教育环境的可贵。这就为本课“家国情怀素养”的生成奠定了基础。然后,将本学校发展史料始终贯穿于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学习进程之中,探寻母校的发展历程成为牵引学生进行本课学习的情感力量和精神源泉。母校以及我们所生活城市的相关文字及图片,鲜明、形象、生动地讲述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更立体、更丰满地涵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之深刻体会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三,网络上的大量图片、数据、视频资料及教师自己都可以是探寻家国情怀的重要资源。比如在讲到新时期中国教育法制化,可以将教师本人的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术职业证书展示给学生,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更会使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种发展是与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课魂是在历史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精神,是一节课的核心立意。只有拥有灵魂的课堂,才能引爆以思促思的思考,奔涌起以情生情的情怀。目前高中历史每节课知识容量、时间跨度都很大,但是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要上好一节历史课,就必须找到其灵魂,即课魂,从而激发出学生对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相应的家国情怀的感悟和共鸣。
比如《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课的主题灵魂可以确立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从亲近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三个环节进行学习。在理解历史的环节,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整理为三个篇章:奠基篇、挫折篇、发展篇,对教材内容的取舍紧扣主题。每个篇章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不断的涵养生发“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主题认识。从而推动学生积极进取,明确责任,勇于担当。
再如《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一课的主题灵魂可以确立为“人是如何打造的”。詹天佑的突出贡献在于京张铁路的修建,而京张铁路的特色在于“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在那样一个时代,詹天佑“人”字形线路打造成功的前提是詹天佑对于“人”的打造。所以能否对“人”字内涵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就成了本课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关键。基于此,将“人是如何打造的”这个灵魂主线贯穿课堂来进行教学,从京张铁路的“人”字形线路入手,到京张铁路的成功开通,到探讨成功的原因,从而引到了解詹天佑的人生简历,将本课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人”字形线路是如何打造的;第二部分:“人”是如何打造的。通过逐层的分析让这节课的主旨灵魂走进学生心里。
所谓创设情境,指教师通过营造特殊的教学氛围的方式,使学生重温历史事件发生时的情境,从而感同身受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以加深其理解,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认知需要,以形成其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其深入思考,从而更有利于其感受、内化家国情怀。教师要围绕主题,整合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历史中的人和事,深入挖掘家国情怀教育的深度。
比如,《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一课,在探讨 “人”字形线路是如何打造的环节,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搜集整理的材料、数据,以这些图片、文字、数据资料等为依托,主要以谈话的方式,不断设计问题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展示京张铁路工程图,设计问题:请看这张图,你对京张铁路有什么直观的感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追问,比较难修的路为什么要修?即京张铁路有什么价值?继而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材料 :
材料一:(建造京张铁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
—— 詹天佑《修造京张全路办法》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明确修建京张铁路的价值。然后再追问,当时中国修建铁路的现状如何呢?
材料二:在1904——1911年间,全中国共修建铁路约4963.7公里,其中由外国直接投资修筑与管理的约占21%;清政府向外国借款,用外籍工程师建造的铁路约占58%……
——经盛鸿《詹天佑》
材料三:(兴建铁路),在泰西为易办,中国则有三难:一无款,必资洋债;一无料,必购洋货;一无人,必募洋匠。
——盛宣怀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识到中国人修铁路面对列强的侵略、经费的不足、人才的不够、技术的落后,还有观念的落伍。近代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教师可以继续追问:这时的中国,无疑是个修铁路很艰难的时代。但这事关民族尊严、民族大业,詹天佑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课件继续展示材料:
材料四:如果我失败了,那就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而且是所有的中国工程师和中国人的不幸。
——詹天佑《致美国诺索布夫人》
材料五:京张铁路示意图和八达岭图片
教师结合图片给学生讲述詹天佑带领团队勘测地形、设计图纸的相关细节和数据,让学生直观感受修建这条事关中国铁路事业的命运,事关中国近代化的命运的铁路的艰难,感受詹天佑身上的那种为祖国赢得尊严和荣誉的理想和激情,以及为实现理想而勇克时艰的坚持和努力。最后再播放“人”字形线路动画解说短片,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让学生知道就是在那样的时代条件下,顶着外国人的压力,詹天佑他就是不用外国人的钱、也不用外国的人,修成了这条京张铁路,以铁一般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列强对中国的轻视、藐视、蔑视、歧视,为中国人赢得了尊严和荣誉。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层层推进,不仅能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还能帮助学生理解阻碍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以及修建京张铁路的意义,体验和感悟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艰辛,体会詹天佑身上的优秀品质,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在思考“人”是如何打造的环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詹天佑的个人简历,填充表格。学生填充表格过程中,教师穿插一些关于詹天佑的细节故事,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詹天佑。然后,设置问题情境:就以詹天佑个人简历为材料背景,结合刚才我们的分析思考:詹天佑在那个时代能取得如此成就,原因是什么?或者说有哪些因素使得詹天佑能获得成功?通过这样的设置,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詹天佑的人生简历,夯实了基础,更让学生能够领会、理解詹天佑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渗透了詹天佑的人格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詹天佑走进学生心里,而詹天佑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和家国情怀会自然地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追求,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
历史是昨天的重现,历史教学却是文明的薪火相传。历史课堂不仅要回望过去,更要落脚在当下和将来。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我们会汲取经验或教训,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现实问题。在追问和反思中,有效涵养立足国本、放眼世界、面向未来、海纳百川、尊重包容、有责任敢担当的家国情怀。比如,在《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一课最后环节教师设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觉得詹天佑身上最值得你借鉴或学习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学生思考、交流之后,理解到:詹天佑身上的爱国情怀、高尚品格、卓越才能是我们的共识。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的最高层次的核心素养。所以,不能撇开其他核心素养而孤立的去培养家国情怀,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脱离了历史学习的本质。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朱汉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3).
[3]梁励.论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4]胡江涛,何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下半月),2019(9).
2020—02—11
G633.51
A
1673-4564(2020)02-01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