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梅
学者郭思乐认为教育生态就是一个学生发展的条件系统或者环境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了主观因素、物质因素、精神因素等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态课堂,构筑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和促进生命完善发展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和教师一起展开独立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尝试创造自我,发展生命,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都得到提升。语文生态课堂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开放性,学者钟启泉提出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能搞活。在语文教学中,也要回归生活,设置开放而真实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给学生创设广大的学习生态空间,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学习规律。
在生态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元对话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创设一个开放的交流情境,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教师要用宽容、理解的心态去欣赏学生的独特看法,这样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以各自生命价值的付出为代价,建构自然和谐的对话氛围,学生的解读也会更有效。
学习《登幽州台歌》时,教师给学生构筑开放的交流情境,引导他们思考作品主要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学生围绕这一点展开自主分析,如有学生认为:“我从这首诗歌中读出了一种悲凉的意思,我觉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消极的内心状态。”但是也有学生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我觉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让人觉得视野很广阔,这似乎是作者想要表达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是古往今来难得一见的人才,所以我认为这首作品其实还是旷达多于悲伤。”教师没有直接给予评价,而是鼓励学生自主讨论,尝试寻找相关的背景资料,分析作者在何种情境下创作了这首作品。如有学生提出:“作者一直都直言敢谏,但是却得不到器重,眼看不能实现政治抱负,所以创作这首作品,因此还是失望的情绪占了上风。”
在真实而开放的交流情境中,教师要采用协商式的提问方法,所推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要用肯定的方式鼓励他们思考,用建议的方式引导他们更深层次地探究,当学生的观点有错误的时候也不要直接批评,而要旁敲侧击地引导他们展开反思。这样的课堂能体现出开放性,也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语文生态课堂的特点之一就是展开探究式学习,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各种资料,并引导他们自主参与到资料的搜索中,然后结合各种资料展开探究活动。这样能形成一种“场效应”,学生能在互动讨论和相互交流中围绕资料展开主题学习、拓展探究、比较阅读等各种活动,这样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创新意识也得以发展。
学习《小石潭记》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各种资料,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展开自主探究的活动。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些作者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了解作者在何种境况下创作了这篇文章,这样能促使他们自主探究作品中蕴藏的情感。又如给学生推荐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作品,鼓励他们展开群文阅读的活动,思考一下这些作品的异同点是什么。对于自主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给他们提供柳宗元的诗歌和其它古文作品,鼓励他们自主总结柳宗元的创作风格,探究其文学理念。在这样的自主探究中,学生结合不同的文献资料探究了不同的问题,他们的探究有了更明确的目的性,学习效果也更好。教师组织学生在有所收获后展开自主讨论,看看谁的观点更为准确。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料,辅助他们展开探究学习,但是却不要束缚学生的手脚,不能限制他们的思考方向。学者董奇认为选择可以改变大脑的化学和行为反应。所以当教师给学生一定的资料,引导他们自主选择探究方向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受到压力,并主动对待任务,积极参与,引发最佳思考。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可以被丰富的环境所改变,大脑会生成生长因子,促使神经成长,进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所以在开放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搭建平台,供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这样就能促使学生进入到一定的学习环境中,进而促使大脑神经得到发展。教师不仅要在课堂内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还要在课外也利用互联网帮助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给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
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发现这篇文章的语言清新隽永,十分具有特点,而且作品不仅展现了紫藤萝瀑布的美,还写了作者对此的人生感悟。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首先思考一下从这篇文章中收获了哪些写作手法,是否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此后再尝试进行自主创作,将作品上传到网络平台,和同学进行分享,展开评选活动,看看谁能得到最高的分数。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后展开互动交流活动,看看如何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如有学生在阅读沙龙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虽然也在景物描写的同时展现了人生思考,但是却让人觉得有些牵强附会,不像《紫藤萝瀑布》那样,让人觉得顺其自然。”在平台交流中,学生有所领悟,读写能力都随着得到了提高。
在特定的展示平台中,学生能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展开自主学习,让他们获得真正的学习权利。教师要给学生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引导他们展开自主探究,并将探究结果展示出来。同时还要注意给学生创建有趣活泼的合作学习情境,并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这样学生能在互相帮助中得到进步。
在语文生态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学情和喜好自主展开作业。在开放的课堂中,教师不会限制学生一定要完成某项作业,而会采用“超市作业”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选择余地,在作业内容、作业量、作业形式等方面不进行局限,引导他们自主想象并完成作业。这样学生能充分发挥个性,让其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学习《社戏》时,教师布置了“超市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展开自主读写活动,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项目。有的学生对拓展阅读很感兴趣,很想了解鲁迅还创作了哪些作品,针对这些学生,组织其阅读鲁迅创作的其他小说,并对比分析,看看作者还写了哪些具有典型性的人物,他们和《社戏》中淳朴的少年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有的学生喜欢写作,教师组织他们完成读写结合的作业:“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展现了几个热情好客的少年,那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同的人呢?你能惟妙惟肖地写出他们的特点吗?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吗?”喜欢写作的学生选择这个作业,并和同伴分享交流。这些作业形式不同,学生能各取所需,有针对性地训练。
教师要实现作业的开放性,并使得“超市作业”成为语文学习中的一个亮点,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这样的课堂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也展现出了差异教学的优势,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
生态课堂的特点之一就是课程的开放性建构。语文和生活同在,语文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以课堂、文本为中心的狭小空间,转而进入生活中,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想法,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发现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达到更高的学习境界。
学习《最后一次讲演》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演讲稿的格式,思考演讲稿的语言特点是什么。此后教师将课堂学习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鼓励他们思考生活中有什么场合需要使用演讲稿,并试着撰写演讲稿。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班级改选活动,每一个学生都要思考自己适合担任哪一个职位,然后撰写演讲稿,和众多竞选者一起竞争这个职位。这样就将学习生活和语文知识点融合在了一起,有助于学生展开实践活动。除了结合学校生活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生活撰写演讲稿,如结合“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做好自我防护,预防新型肺炎”,“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等各种主题展开演讲稿的创作活动。
学者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书本是生活的符号,也是生活的工具,要将书本和生活结合起来,展开“教学做合一”的活动,构筑开放课堂,将学习向着家庭、社会等各个生活领域拓展并延伸,促使学生将听到、看到的各种生活现象运用到课堂中,这样的学习才能得到更大的整体效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改变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转而引导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展开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在开放的语文课堂中,学生能全方位、立体化地展开学习,这样就能品味社会生活中真实的美。教师要时时刻刻给课堂教学注入时代活水,同时还要运用开放的手段,让教学向现代化发展,这样才能让学生开放思想,面向未来,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展开学习,进而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