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越
(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 江苏 扬州 225009)
叠词,从形式上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字重叠构成;从音素上看,由两个发音相同的单音节构成,所以又称叠音词[1]。叠词可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在古今作品中,尤其是古代诗词作品中频频使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鉴赏诗词作品时,对叠词的特殊功能不容忽视。叠词在文学表达中有其独特魅力:绘景、画人、述境、抒情,皆能贴近而又生动。
从音律上讲,运用叠词能使语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朱德熙在《漫谈朱自清的散文》中这样评价: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在讲授《春》一课时,笔者有意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叠词的音韵美。“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一句中两个叠词看似简单平淡,读来却自如悠扬,展现了春天带给人的美好感受。再读“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这几个叠词读来也是顿挫有致,顺口悦耳。笔者通过比较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叠词在音韵表现上的作用。环节设计如下:“朗读以下两组句子,比较句子的不同效果。原句: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改句: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学生通过朗读直观体会到了叠词的听觉效果,原句节奏感强,韵律优美,和谐明快,表现出春天到来后,焕然一新的气象面貌。因此,叠词体现了艺术语言“既能悦目,又能赏心,兼耳底心底音乐而有之”的美学特征[2]。
自读课本中,李清照《声声慢》连用七个叠词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叠词的音韵效果,笔者推荐补充了很多含有叠词的作品。如李白的“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和白居易的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全体学生读之,整齐和谐如串珠坠落玉盘,极富音乐美。
因此,基于叠词音乐性的特点,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注重对诗词作品的诵读品味,尤其是含有叠词的作品,在读中体会、感受和玩味,含英咀华,领略美好的韵律,在叠词创造的优美意境中完成对诗词的解读。平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诗词诵读比赛,在活动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叠词富有韵律美的特点。
叠词具有描绘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形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使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读者头脑中也会产生相应的具体形象,形成丰富的图画,唤起联想和想像。
在教授八年级下册“诗经专题”时,笔者选择了(《诗经·周南》)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和(《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诗。笔者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能力,感受叠词生动形象、强化画面感的作用。“采采”,把思妇怀念出征的丈夫,无心采卷耳、心不在焉的形象描绘了出来。“依依”和“霏霏”形象地描绘出征人春天出发时杨柳茂盛,冬日归来时大雪纷飞的状貌,还提供了声音、色彩等形象,使意象的塑造更加完整。
有位诗人说过:“依靠富有吸引力的想象,把这些感情中的一束束情感,缚在自己的想象之中,使它们在人心面前清晰起来,由此我们获得了欢悦。”这正是叠词作用的一种生动诠释。
《迢迢牵牛星》就是通过叠词将全诗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有声、有色、有形地呈现于读者面前。笔者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通过叠词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结合想象,将画面形象地写出来。课上,推荐学生代表进行交流,这个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联想能力,使之体会到了叠词在形象表现方面的作用:叠词具有极强的描绘功能,描摹化的特性能极强地触发学生的联想力。“皎皎”描写出织女星皎洁明亮的光辉,使人想到织女光洁亮丽的容颜;“纤纤”描绘了织女双手的柔长秀美;“札札”是回荡在耳畔的织布的声音;“盈盈”是浮现在眼前的清澈荡漾的银河之水;“脉脉”是织女望穿秋水的深情凝视。最后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首诗的意境。通过叠词的运用,诗歌描绘了一幅动人可感的画面,从而使学生获得了一种诗意的“沉浸式”的享受,而这皆得益于叠词的精妙运用。
叠音词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可以突出或强化事物的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鲜明[3]。写景抒情的古代诗歌中,叠词运用非常普遍。学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很多学生都感叹桃源的美丽,画面的唯美动人,笔者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叠词想象化功能的认识,补充推荐阅读《归园田居·其一》,结合其中的叠词品读诗歌。“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绘出在黄昏时分,诗人远眺苍茫暮色中的乡村,村落模模糊糊,炊烟袅袅升起,轻柔朦胧。读至此处,学生不由觉得陶潜不仅是诗人,更是山水田园派的高妙画家。这一自然又天然的画卷,清新脱俗地呈现眼前,试想如果缺失了这两个绝妙的叠词,天真怡然的画面又焉能得见?通过这个阅读作业,学生能够体会到叠词在描摹事物情态时形象生动的功效。
在学习诗歌《黄鹤楼》时,学生对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内涵没有深刻的理解,笔者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诗歌5分钟,然后安排小组之间展开讨论,重点分析“历历”和“萋萋”两个叠词之于作品表达的作用。接着推选四名学生代表来陈述观点,学生们在回答时都谈到了叠词的形象化作用。最后布置作业:用生动形象的的语言,发挥合理想象,对这句诗加以描绘。
叠词对于情感的抒发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适合表情达意。《迢迢牵牛星》通过叠词“盈盈”和“脉脉”的运用,表达了织女对牛郎的缠绵情意和无限思念,抒发了人间的别离之伤,让读者感受到了细腻完美的情感表达。“脉脉”一词,在另一个诗人的词中也有出色的表达:“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笔者调动学生的情感,努力进入到诗人通过叠词营构的艺术境界中去,不难发现,“脉脉”表面上写江面斜阳依依而落,更指女子的脉脉深情。斜阳光辉的“脉脉”,也是思妇情意的“脉脉”,犹如“悠悠”不断的流水。叠词让主人公内心愁苦的情绪益加浓重深切。再如诗歌“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叠词渲染了清冷幽寂的氛围:表面写景,实乃传情,景含人情,情寓景中,表达出了诗人委婉复杂的心境,如空山深谷,又似深潭静波,不问寒暑霜降,不喜而不悲,无忧又无惧,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淡然心境,一如庄子《逍遥游》中“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的情怀。可见,文学作品因叠词的使用,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丰富,同时还渲染了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心情。因此,在语文教学尤其是诗词教学中,教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叠词的存在,把握诗人或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对于叠词的鉴赏,不仅要赏其“美”,更要见其“用”,最终以读促写,培养学生以文字传情达意,写出叩问读者心灵的文字来。对于叠词的运用,笔者在写作等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和思考。
怎样才能使作文的语言形象感人,让人过目难忘呢?要绘言绘形,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写景写物,要绘形绘状,如睹其物、如在眼前、如置其中。而叠词的使用,能极大增强作品的画面感。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同样要求学生写出来的文字要能够“看得见”,这就可以借助叠词的使用加强作文语言形象化的训练。
文学作品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谴词用字时会用心琢磨或推敲,这种艺术加工的方法,即为“炼字”,所谓“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叠词是诗人炼字的重要体现。叠词要用得生动传神,需要诗人从浩如烟海的词汇海洋之中精挑细选,苦苦寻觅,披沙沥金,才能捕捉到生动贴切的词语,这往往比选择一个普通的词汇要困难得多。学生在品析作品时,思维之中要有“炼字”的概念,遇到叠词,要立刻意识到此乃作者匠心独运之处,体现其高超的文字驾驭技巧。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调动所有的语文积累,仔细地加以品味和揣摩。这种习惯如果平时能够培养得当,假以时日,长此以往,不仅对学生鉴赏诗词,对于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适当引导学生关注叠词的形象性、描绘性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叠词内容、叠词形象、叠词情感的同时,感悟作者运用叠词表达语言情感的方式与方法, 激发他们的共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让语言训练与人文教育整体和谐、自然无痕。叠词鉴赏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运用和实践,对于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训练学生的日常写作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