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仪征市龙河中心小学为例

2020-02-23 01:48刘婷婷徐婧悦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仪征市龙河监护

钱 静, 刘婷婷, 徐婧悦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生了一大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受户籍、经济、入学等条件限制,许多父母选择将孩子留在原籍,从而衍生出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2016年2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 号)》对留守儿童做了具体界定:“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1]由于留守儿童长时间与家长分离,身心发展仍然处于未成熟的阶段,因此,在其成长过程中,容易面临较同龄人更多的困扰。

从当前对留守儿童群体的研究来看,研究者较多关注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学习焦虑、人际交往障碍、情绪控制力差等方面的问题[2]。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也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是,在日渐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留守儿童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困惑,更加容易陷入多重困境中。因此,如何使农村留守儿童在享受常规的正常教育的同时,得到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成长,实现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成为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3]。

为此,笔者以仪征市龙河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生活来源、家庭收入水平,以及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存在困难、所想所需,从而积极寻求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关爱,使留守儿童能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一、仪征市龙河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调查与分析

仪征市龙河中心小学位于江苏省仪征市新城镇,生源来自于周围乡村,集中了较多留守儿童,学校专门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被评为“扬州市关爱留守儿童先进集体”,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仪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外出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龙河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百分比,也由原来的40%降到17%。但是,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仍然需要密切关注。

研究方式主要是调查问卷以及深入访谈。课题组发放表格190份,收到调查表190份,其中男生97人、女生93人,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学生来源为1~6年级,现居住地为龙河小学施教区范围内(其中非本地籍贯的有8人)。从问卷调查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一)亲人陪伴不足,情感缺失严重

在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的调研中发现,留守儿童的陪伴人员多为隔代亲属或者父母中的一方。在龙河中心小学现有的留守儿童中,存在三种监护方式: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以及亲戚监护。其中隔代监护为最主要的监护方式,在调查中占比为75.79%;其次则是单亲监护(即父母双方中一人外出打工,另一人在家照顾孩子),占比为18.95%,单亲监护中多为母亲监护;亲戚监护占5.26%。

在对留守儿童是否支持父母打工的调研中,51.05%的儿童表示支持父母外出打工,33.68%的儿童表示不支持,而另外15.27%的儿童则表示无所谓及不表态。而在问及与在外务工的父母交流和沟通情况时,39.3%的儿童与父母沟通很少,甚至觉得无法沟通。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一方面对父母不在身边感到无奈,一方面对父母亲情日渐淡漠。

(二)父母引导缺失,心理不够健康

陪伴不足常常会导致父母引导的缺失。由于隔代监护人年纪较大,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是文盲,因而无力辅导孩子并进行有效家庭教育。而孩子的父母又因在外地工作,多存在以金钱来补偿留守儿童的心理,因此,家庭教育缺少精神、道德、情感、智力上的教育与引导,要么娇生惯养,要么放任自流。

在进一步的调研和深入访谈中,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令人担忧:在问题“周围人是否关心你,你是否有知心朋友”的调查中,79.47%的儿童觉得周围人很少关心自己,觉得没有知心朋友;只有20.53%的儿童有知心朋友,感受到关爱。在问题“你感觉自己心理是否正常,你感到孤独吗”的调查中,甚至有27.2%的儿童经常感到孤独,说自己心理不正常。

众所周知,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与父母聚少离多,隔代监护缺少情感沟通,无法弥补父母亲情的缺失,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他们容易感到无人关心、孤独无助,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三)学业无人辅导,生活无人教管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老年人,这就带来留守儿童一旦遇到学习困难,往往无人请教无人相帮的问题。由于时代社会的原因,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我国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有的甚至是文盲。因此,对于孙辈的留守儿童,学习上帮不上一点忙,只能从生活上照顾他们,更谈不上关注其心理健康。在老一辈的教育观念中,觉得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对孩子足够关心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往往也是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更有甚者直接将孩子交由学校和老师管教。

在对留守儿童习惯的调查中发现,有30.8%的儿童利用网络聊天或者游戏消磨时光,有19.5%的儿童不会合理安排零花钱,在同学中间比穿衣打扮和消费水平的现象凸显。同时,隔代长辈的过分溺爱,导致31.4%的儿童很少或者从不做家务,与同龄人相比,缺少相应的自理、自律、自立能力。

笔者在仪征市龙河中心小学的调查中还发现,留守儿童家庭中不乏父母离异者。比较好的情况是,虽然有的家庭父母离异,但会时不时接孩子去小住,关心其生活学习情况。但也存在孩子跟了某一方,父母不关心孩子生活,只关心孩子的成绩,成绩不好便恶语相向。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离异后双方再婚,各自有了新家庭和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都对留守儿童置之不理。这种不正常的家庭关系,引发部分留守儿童心理扭曲,甚至对父母存在逆反和敌对心理。同时,由于长期情感缺失以及沟通不畅,导致留守儿童沟通能力不足,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向他人寻求帮助,引发成长中的诸多问题。

(四) 家庭监督缺失,成绩差异较大

从调查的情况看,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孙辈年龄相差40~50岁左右,且祖辈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者半文盲,无法辅导孩子家庭作业。

笔者在龙河中心小学的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往往出现两极分化。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虽然家庭教育缺失,但社会的关注、学校的关爱、老师的引导,使他们产生了自信心,性格活泼开朗,学习积极主动,13.7%的学生成绩优秀,30.5%的学生成绩良好。但是,有55.8%的留守儿童,因为学习没人监督,自身不够努力,成绩不够理想。其中有些留守儿童,因为教育不当,长辈溺爱放任,加上自制力差,产生厌学情绪。

二、仪征市龙河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仪征市龙河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在校占比一直较高,因此,学校对留守儿童问题十分关注。

(一)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1.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注身心健康

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学校开展了以下形式的教育活动。

第一,模拟家庭。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足,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关爱,每位教师认领几个留守儿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并在节假日、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们带回家,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第二,同学结对子。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家长素质较高的学生与1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将他们视为兄弟姐妹,在生活学习中比学赶帮。

第三,亲情教育课。为了让留守儿童每周有一次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学校安排每周上一节亲情教育课,帮助学生利用各种通讯网络资源,向家长汇报学习生活情况,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

第四,自主规划教育。针对留守儿童的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较差的问题,学校开展了一系列自主教育活动。留守儿童在帮扶教师的引导下,向老师描绘自己的人生理想,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写出可行的发展计划,装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便于老师检查督促,并且签订自律承诺书。

2.教育管理服务并重,切实关爱留守儿童

仪征市龙河中心小学在加强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强化管理服务功能,不断调整、完善管理制度和机制,坚持为留守儿童做好服务。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龙河中心小学下发了《龙河小学关于做好留守儿童少年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一是建立领导联系班级制度,明确联系的职责和任务。二是建立重要情况定期报告制度,便于及时研究对策和调整工作。三是调整部分管理制度,将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重心,由注重教育、教学转移到德育、安全上。四是调整机构和人员,加强留守儿童服务管理。五是提高教育服务质量,适应留守儿童的新变化。六是建立留守儿童督导评估制度,考核他们的生存状况、思想表现和学业成绩。

同时,学校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校车接送,作业也在学校由老师辅导完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选择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校还组织留守儿童创办了“天使合唱团”,连续四年参加了扬州电视台的“庆六一”演出,并且被评为“扬州市百佳社团”。

(二)政府与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政策

扬州市政府、仪征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极为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扬州市政府结合仪征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保护行动,确保关爱保护工作覆盖到所有留守儿童。

仪征市政府也组成了专家组,对龙河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温暖行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各村委会也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走访、全面排查,及时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各级工会、共青团也定期组织专业人员下到村庄,为留守儿童提供假期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各个社区也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扬州市电视台“新闻女生”栏目,也以“新闻女生爱之家”为依托,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切实帮助。

三、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措施与对策

通过对仪征市龙河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笔者发现学校和社会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同时认为也要督促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积极努力,才能更好地改善和保障其生活环境、学习状况和身心健康。

(一)家庭层面: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关爱孩子身心健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导师,因此,对于留守儿童家长这一特殊群体,要加强思想教育,强化他们的家庭观念,了解父母陪伴的重要性。

学校应该设立留守儿童家长交流机制,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使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学会辅导孩子作业;发挥家长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同时,也要教育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4]。

(二)儿童层面: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首先,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成长环境固然是影响其发展的原因,但留守儿童的自我成长也非常重要。因此,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不仅要关爱帮助他们,更要让他们树立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的意识,才更有利于他们成才成人。

其次,作为在校的其他学生,要培养与同学团结友爱的意识,不因留守儿童特殊的家庭状况而歧视或疏远他们。学校要组织各项活动,对留守儿童多表扬、多鼓励,让他们积极主动融入集体,感受到同学和学校的温暖。

(三)社会层面:整合优势社会资源,建立完整关爱体系

社会层面不仅在于政府层面,还有专门的社会公益机构。想解决留守儿童的诸多问题,学校在某些时候也许会力不从心。此时,专业的社会公益机构,比如民政局、关工委、社区、电视等,也可以进行干预和帮助。社会志愿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学校、公安、社区等多方渠道,了解留守儿童的困境,为留守儿童提供及时的情绪疏导、行为指导和学业辅导[5]。例如:扬州市东关社区,就组织社会志愿者对留守儿童进行服务,每个周末会有专门的人员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业辅导,定期举行社区活动、每月亲子活动,提升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加与他人、与父母的情感交流。

综上所述,关爱留守儿童,致力其健康成长,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未竟的教育工程,必须引起家长、学校、社会各界广泛的、高度的、持久的重视。

猜你喜欢
仪征市龙河监护
仪征市开展农村沼气安全大排查大整治
绘画龙河晨曲
浔龙河好事多
仪征市新城镇开展侨情调查和侨法宣传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仪征市:三位一体抓服务 推进侨务进社区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研得“深入”,教得“浅出”
——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例谈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