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451460)
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积极推进来华留学工作,把中国打造成为深受沿线各国学子欢迎的留学国家。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开展来华留学教育,于2019年招收了首批南非籍来华留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在各方面已经大体适应了当前环境,但是也表现出一些突出问题。因此,全面深入地对该群体开展跨文化适应和学习适应研究,不仅有助于帮助他们克服文化障碍,提高学习质量,同时也有助于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本研究问卷调查的对象是2019~2020 学年在校的南非籍留学生,共计52 人,分布在电气工程、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专业,其中男生29 人,女生23 人。学生平均年龄25 岁,在中国已经学习满1年。所有学生在来中国留学之前没有海外学习经历。
本研究采用的问卷以Colleen Ward 和Antony Kennedy于1999年设计的社会文化适应量表(The Sociocultural Adaption Scale)[1]和朱国辉设计的学术适应问卷(2011)[2]为基础,根据我校南非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订。问卷语言使用英语,分为基础信息和正文两个部分;在正文中又分为生活环境适应(条目1~8)、社会交往适应(条目9~17)、校园服务适应(条目18~22)和学习适应(条目23~35)4 个维度,共计35 个条目。所有条目均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计算分值,按照“不难”“有点难”“一般”“很难”“极难”的顺序分别计“1”“2”“3”“4”“5”分。其中生活环境适应维度分值范围为8~40 分,社会交往适应维度分值范围为9~45 分,校园支持服务维度分值范围为5~25 分,学习适应维度分值范围为13~65 分。分值越高,适应难度越大。
为了便于研究,本文采用难度系数来判断每个调查对象的适应难度。难度系数的计算方法是:难度系数=总分÷满分。衡量适应难度的标准是:难度系≤0.20 为不难,0.20<难度系数≤0.40 为有点难,0.40<难度系数≤0.60 为一般难度,0.60<难度系数≤0.80 为很难,0.80<难度系数≤1.00 为极难。
在进行正式调查前,作者通过计算克朗巴赫阿尔法系数对量表的内在一致性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量表各个维度的信度较高,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4 个维度的信度
此次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2 份,实际收回52 份。剔除漏选、多选和规律选择等无效问卷11 份后使用SPSS 19.0 对剩余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该批留学生在生活环境适应维度的平均分为14.54,社会交往适应维度的平均分为21.07,校园服务适应维度的平均分为9.27,学习适应维度的平均分为20.39,见表2。男女生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表2 每个维度得分及难度系数
此外,就单个条目而言,35 个条目中均值>3 的条目有1 个,2≤均值<3 的条目有13 个,均值<2 的条目有21 个。其中Q14、Q10、Q15 的均值排在前三位,均属于社会交往适应维度;Q34、Q27、Q4 的均值排在后三位,分属于学习适应维度和生活环境适应维度。所有均值>2 的条目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结果见表3。
表3 南非留学生跨文化与学习适应难度均值排序
在海外留学过程中,衣食住用行是留学生来到新环境中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如何安顿好他们的生活,尽快帮助他们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是做好来华留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从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虽然全部调查对象在来华留学前均未有过海外留学经历,但是学生们在该维度8 个条目的平均得分为14.54,难度系数均值为0.36,处于中低水平。这表明,经过一年的过渡和适应,学生们在食宿、交通、医疗、金融、消费等方面已经基本上能够适应本地的生活环境。
但是,我们也发现“找到喜欢的食物”“适应当地的气候”“适应当地的住宿安排”仍然是部分学生感觉较为困难的事情。就食物和住宿而言,各有14.6%的学生感到“极难适应或很难适应”;就气候而言,有接近10%的学生感到“很难适应”。以上种种似乎是任何跨文化学习者都会面临的问题,作为来华留学生的接受和培养单位,学校在引导学生逐步适应现有环境的同时,也应当从国际化的角度逐步改善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配套服务。
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在来华学习过程中,留学生通过亲自观察、了解、体验、感悟当地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包容互鉴,共同繁荣。此次调查中社会交往维度主要考察的是留学生参与中国文化活动和与中国人进行交往的情况。从结果来看,学生们在该维度9 个条目的平均得分为21.07,难度系数均值为0.47,属于“一般难度”范畴。但是各项目差异较大,尤其是“与中国朋友前往其他城市旅行”“使用中文和其他人交谈,应付日常生活”两项的难度系数分别为0.64 和0.61,属于“很难”的范围,而紧随其后的“习惯中国人的交流方式”项目难度系数也达到了0.54。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受制于校规校纪和环境氛围等外在因素的制约外,另一方面就是留学生们的中文水平显然还不足以应付日常交流和沟通,从而直接导致了交流上的困难,而这一现象在李楷[3]和马丽[4]等人的研究中也得到了印证。
良好的校园服务是帮助留学生克服跨文化适应困难,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本次调查着重了解了学校在管理服务、经济支持、心理支持、制度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们在该维度5 个条目的平均得分为9.27,难度系数均值为0.37,处于较低区间。从单个项目来看,“从校方获得心理支持”的难度较其他项目高,平均分为2.2,系数均值为0.44。这反映出学校还需要加强留学生心理支持服务,通过各种渠道准确把握学生心理诉求,采用谈心谈话、朋辈帮扶、户外运动等方式帮助其克服内心焦虑和情绪波动。此外,“从学校不同部门获得帮助”的难度系数均值为0.41,也相对较高,这说明除了留学生教学管理部门外,后勤、保卫、宿管、图书、信息化等部门的服务响应水平也应当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学习适应维度是此次调查的重点,共计包含13 个条目,内容覆盖了课程设置、学习资源、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学习任务、教学评价等方面。从结果来看,学生们在该维度各条目的平均得分为20.39,难度系数均值为0.31,为此次调查各维度中最为理想的结果。这反映出学校在教学组织、教学安排、教学资源等方面较好满足了学生们的需求和特点,整体教学质量获得了学生的认可。
全球化为学生的跨境流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自2017年以来每年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均保持在50 万人左右,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数量增长迅速。通过跨文化学习,留学生丰富了知识结构,提升了学历水平,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来华留学教育,中国也培养了一大批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积聚了广阔人脉。因此,做好来华留学工作,打造更有竞争力的来华留学教育品牌,不仅是高等院校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关键要素,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助推器。本着这一宗旨,高校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进一步提升来华留学生的适应性和获得感。
高等院校作为教育领域应对全球化的排头兵,最先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需求。在当前“双高”建设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更应当大力提升国际化水平,一方面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完善软硬件设施,另一方面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开展国际教育服务的理念、模式和方法,构建完善的来华留学服务体系和部门协调机制,努力实现交流合作无障碍,学习发展有保障,着力提升留学生的环境适应性。
高水平的涉外教学和管理队伍是开展留学教育服务的重要保障。高校要严格落实教育部42 号令中关于留学生教学管理和校内管理的相关要求,选派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运用水平的师资从事专业教学,同时参照中国学生的师生比配备留学生辅导员,及时了解留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做好信息、咨询、文体活动等方面服务工作。此外,在教务、后勤、图书、宣传、信息化、保卫等与留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通盘考虑,在人才招聘和引进时考察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当前,考虑到留学生在语言基础、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大多数高校往往将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进行区分管理,留学生的住宿、教学、课后活动几乎是独立的。这些措施虽然照顾到了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但是忽视了中外学生群体的一致性。客观上不利于留学生接触、了解、融入校园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因此从提升留学生群体适应性以及维护中外学生平等权利的基础上,高校应当积极实施趋同化管理,给予留学生同等的权利、义务和资源,将其置于和中国学生共同的规则、文化和要求之下,帮助其尽快融入学校和社会。
跨文化学习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重大挑战,无论是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还是从环境适应、心理适应等方面来讲,留学生都需要克服重重困难,而在此过程中来自同龄人或过来人的帮助对于他们来讲就显得格外重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学校可以组建留学生志愿帮扶团体,从高年级留学生中选拔能力突出的优秀分子,帮助学校和老师传递信息,分享经验,组织活动,提供帮助;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社团组织的力量,积极吸引留学生参加体育竞技、文化艺术、科技创新、语言文学等活动,促进中外学生交流[5]。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对于来华留学生来说,熟练掌握汉语对于开展专业学习,提升自身适应能力至关重要。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院校从国际化的角度出发未对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入学水平做硬性要求,入学后的专业教学也多采用英语,这些措施客观上导致了留学生在汉语学习方面既无愿望,也无压力。因此从提升留学生适应能力,改善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学校必须从两个方向努力:一是关口前置,适当提高来华留学生,尤其是学历生的汉语入学要求和毕业要求,二是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增加学时,拓展深度,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新媒体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根据需要开设专业汉语课程。
总之,改善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与学习适应性,一方面需要留学生从自身出发,克服心理障碍和语言障碍,另一方面需要学校从教育手段、管理行为等多个方面改进工作,提升教育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