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贤
新消费的本质就是数字化,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新消费模式的演进。
笔者曾经参加过家长会,数学老师的一番话颇耐人寻味。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今的孩子在认知两种事物时有障碍:一是机械时钟,因为孩子对时间概念的感知渠道已转变为数字化的智能手表、手机和平板电脑;二是纸币,除了百元钞票之外,孩子更多通过数字支付接触货币流通过程。为什么孩子会认识百元钞票呢?因为低年级的孩子还没有手机,春节时接收不了微信红包,只能收百元现钞形式的红包。
数字化对中国社会改变之大,由此可见一斑。数字化对我们生活的重塑又以新消费为最。虽然科技正推动世界以非线性的方式发生着变化,但在新的一个十年即将开启之际,回顾与畅想新消费的发展轨迹仍不失其意义。
新消费的本质就是数字化。中国数字经济占总体经济的比重,从2008年的15%提升到2018年的34%,超过1/3的经济活动被数字化。而且,在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经济数字化的速度仍保持在高位。十年来,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新消费模式的演进,大致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供给信息的数字化。这是“PC电脑+网购”的时代,数字化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新消费之“新”主要体现在广告展示的新媒體化和信息搜索的互动性。
第二个阶段是支付手段的数字化。网络支付特别是手机移动支付的普及,有力推动了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近期有研究通过对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移动支付使得中国家庭消费增长16%,特别是推动中国农村地区的消费增长了22%。
第三个阶段是供应链的数字化。在这一阶段,电商通过引入自动化物流设备、智能物流调度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提高了物流行业在资源调配、线路优化和信息同步等方面的效率。
第四个阶段是信用的数字化。在新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资金流信息以及商户的物流信息和商誉信息沉淀为数字化信用,并由此衍生出相应的信用评级和互联网金融业务。
第五个阶段是需求的数字化。消费者诸多内在需求被网站和APP探知、识别和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从用户大数据中洞察和发掘潜在需求,由此产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反馈机制。
第六个阶段是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这是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的阶段,推动着消费者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在时空上更好地衔接,以智能制造的柔性生产方式降低企业库存和管理成本。
在经历了互有重叠的六个阶段后,新消费占社会实物商品消费的比重已超过20%,网络购物节也屡创天文数字的纪录。但近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的整体增速却有所放缓,那么,新消费的下一个需求爆发点从何而来?
从发展阶段看,居民实物商品的消费已经到了一个峰值,汽车销量出现下降,家电市场几乎饱和,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程度也高于西方国家,新消费的下一个增长点应该是服务型消费。对这一趋势的判断,与我国经济结构转向服务业为主是相契合的。
当越来越多的服务可以被数字化,服务消费也就越来越容易置入到新消费的场景中。目前,我们应关注“一老一小”两个群体的新消费增长。当独生子女一代成为家长,当大学扩招后的毕业生开始养育孩子,家庭教育投入的意愿日渐高涨。据一些机构的调查,中国家庭教育支出占日常消费的比重超过50%,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在20%左右。另外,人口老龄化在对我国发展构成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促进医疗保健、养老、休闲产业等更快发展。一些发达国家近年对“银发经济”的研究也发现,由于老年人大部分没有背负按揭贷款压力,老龄群体的消费倾向反而会更强。
与之前实物商品消费不同,服务消费更加注重专业、稳定和信任,对消费者保护的要求会更高。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养老、医疗还是教育,不仅供给不足,供给质量也有限,抑制了服务业消费的增长。推动新消费模式下的服务业发展,传统金融机构当有所作为。
新消费原本是传统金融机构实现业务升级的重要跑道。金融机构坐拥数量最多的用户数据和范围最广的支付通道,一些大银行网站的日点击量甚至超过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站。但在新消费进阶的过程中,原本由金融机构提供的中介功能很多被互联网平台公司替代。
传统金融机构应当抓住服务型消费的发展新机遇。中国有二十多万的银行网点和数百万的银行柜员,但随着技术进步,信息化和自动化正在代替物理网点的功能。当前有些银行推出“无柜员网点”,但如果金融机构不加快转型,随着数字技术的渗透,部分网点可能会变成“无顾客网点”。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如何转型,从而在新一轮的服务型消费增长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呢?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金融资产也呈现出持有者老龄化的特征。金融机构一直提出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当金融客户中老龄群体比重越来越高时,金融服务是不是也应该随之改变呢?我们能否做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部分日渐人稀的网点可以以金融消费为核心竞争力,打造出一个为老年群体提供服务性消费、线上线下结合的场景,成为高质量服务型新消费的重要平台。
1990年全球市值最大的10家公司里有6家金融机构,但到2019年只有两家金融机构上榜,而有7家科技公司跻身其中。如果传统金融机构要继续在国民经济中承担核心角色,金融服务就必须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自我颠覆原有金融服务的理念、渠道和场景。一切不妨从支持服务型新消费开始。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