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学业不良问题研究及矫正方案

2020-02-22 00:47孟红梅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5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

孟红梅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在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重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本文主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不良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农村留守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不良归因,新时期农村留守儿学业不良矫正策略。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业不良,问题归因,矫正方案

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类特殊弱势群体。这些孩子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上的引领,成长中缺失了父母在情感和亲情上的关注和呵护,久而久之,许多“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健康的心理,形成不良习惯,其表现为暴躁易怒、孤僻离群、不善言语、上网、打游戏、赌博、早恋、打架、斗殴,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给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

一、留守儿童学业不良的具体表现

学习兴趣减低,由于家庭监管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疏忽,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较为困难。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有的经常课堂违纪,有的撒谎逃学,有的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对于学校和学习的兴趣大大减低,个别留守儿童甚至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下滑较为明显,辍学现象比较严重。

心理问题骤增,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和父母相处、交流的机会,很多留守儿童没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接触较少或不愿意接触。他们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善于表达等自闭倾向,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有的自卑懦弱、多疑敏感,有的性格怪异、暴躁叛逆,有的忧郁焦虑、自暴自弃,严重的甚至有轻生倾向。长此以往,这些儿童将很难树立正常的自我价值观。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不良归因研究

导致留守儿童学业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护人的辅导与监管不力

由于缺乏监护人的督促,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成就感,成绩一般,只有少数自控力钱的留守儿童成绩优异。因此,留守儿童的成绩出现两极分化。但这种分化极不平衡,成绩好的比例偏低。监护人的监管不力也会造成留守儿童的学业滞后。不少留守儿童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不好,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逃学和辍学时有发生。究其原因,父母外出的家庭中,监护人的文化水平相对低下,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不能给予帮助。或是在留守家庭中,留在家里的一方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

(二)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

家庭环境的亲密性、文化性、成功性、组织性、娱乐性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不良的人格因素行为问题和学业不良密切相关,互相加剧。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并缺少联系,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氛围,缺少正常的亲子交流和亲情关照,是孩子性格变得内向、孤僻、冷漠。另一方面,父母外出基本上采用了隔代抚养这一监管形式,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爱,无法尽到对孩子全面的教育责任,从而影响儿童正常的学习过程,造成其学业成绩差。研究认为,在留守的小学儿童中,家长外出前后“好”变“一般”变“差”的为数不少,且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三)留守儿童自身的原因

除了家庭和监护人的原因之外,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差,他们学习目标多是初中毕业后就去外地打工,而不愿意继续上学。还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下降,厌学、逃学乃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四)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阶段,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正常家庭而言,父母充当了阻挡不良社会风气的第一道防线,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当生活在复杂混乱的社会环境中,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教育上面临着严峻挑战.

(五)学校方面没有力行教育管理全部职能

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加大学校素质能力拓展,但是以考论英雄的方式没有改变。农村学校办学思想依然存在应试教育的偏差,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对学生道德素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干预,使学校缺少提升素质、培育德行的良好环境,使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味的学习书本知识,素质教育形成了历史欠账,在成长中很难弥补。

(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系不紧密,学校与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能否有效衔接,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农村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缺失引起的各类问题,如性格上的、心理上的、社交上的等等,需要学校和家庭间的有效衔接,当两者间沟通不畅,学校教育中缺少对留守儿童真实情况的了解,失去了知识教育外培养的针对性,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不可避免的出现并放大。

三、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矫正方案

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不良问题,许多研究者对齐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为:

(1)父母要提高认识,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缺席,都会在孩子的人格上形成某种障碍。因此,随着流动儿童在城市受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善,外出务工父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小学至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说来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提高家庭教育责任感,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2)学校需要介入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功能,给家长及孩子监护人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技能和方法。可以通過印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剪贴各种有关家教的资料等,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唤醒对子女全方位教育的责任.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学校应在政府的支持下尽量改善学生寄宿条件或开办专门的留守儿童宿舍,提供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学校应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承担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建立起学校与监护人的沟通渠道。定期开展思想、情感教育,开展心理齐询、心理辅导工作等工作

(3)政府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农村“留守学生”提供较好的生活、住宿条件;针对学校周围的游戏厅、网吧、出租小说的书屋、小餐馆以及游戏娱乐场所,出台强制性的措施,;重新制定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要增添专职生活辅导教师的配置;整合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民工子弟学校。

要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及时调整人口管理体制,将解决农村留守学生问题与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地结合起来,给农民工以“市民待遇”。适当鼓励、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实行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合理分担留守学生的教育成本的财政供给制度,取消入学限制及借读费;尽快解决进城后孩子的社会福利保障问题等.

参考文献:

[1]严鸿和,朱霞桃.寄宿制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

[2]吴霓等.《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简报.

[3]胡朝阳,张振乾.1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农民之痛,中国之痛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现状报告[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4](本文系河南省科教规划一般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学业不良表现及对策研究+〔2019 〕-JKGHYB-098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庙口乡第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留守儿童法律权益保护问题及优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