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四上)教学设计及评析

2020-02-22 02:56杨玲尹语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精卫填海

杨玲 尹语

教学目标:

1.由课文题目联想开去,提出学习问题,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2.能根据课文中的三组关键词对比联想,根据人物动作“衔”丰富联想,感受精卫填海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的画面,体会精卫坚忍执着的形象。

3.能结合神话文体“神奇”的特点和《山海经》资料,产生阅读联想,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及背后蕴藏的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根据课题联想,理解文意,讲述故事

《精卫填海》是一篇经典的中国上古神话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它,齐读课题。

1.读了题目后,由题目联想开去,你想到了哪些问题?把你想到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学情预测:学生提问主要是这五类:精卫是谁?精卫长什么样?精卫为什么要填海?精卫是怎么填海的?精卫填海的结果怎么样?

2.在文中找到上述问题答案的语句,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这些语句。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故事内容:炎帝有个小女儿叫女娃。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她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4.朗读课文。

师小结:首先由题目联想开去,带着问题在阅读中找答案,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文章。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故事中的精卫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精卫”。

二、根据关键词句对比联想,体会人物形象

1.出示三组词语,进行对比联想。

(1)合作学习:

对比女娃与东海这两个形象。

对比西山与东海这两个方位。

对比精卫用于填海的西山之木石与东海这两个形象。

结合课文插图,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联想:精卫填海的困难是什么?

(2)交流汇报。

通过对比联想学生体会:女娃“弱小”,东海“强大”;西山离东海“遥远”;西山之木石“渺小”,东海“巨大”。

2.抓人物動作,展开联想。

(1)找一找,表示精卫填海动作的词语。(衔)

(2)想一想,精卫“衔”木石填海时会遇到

怎样的困难呢?选择一种精卫“衔”木石填海时会遇到的困难,联想画面,它当时会怎么想?怎么做?

环境:①酷暑寒冬      ②暴风骤雨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

他人:⑤不解疑惑      ⑥冷嘲热讽

⑦_________     ⑧ _________ ……

自身:⑨精疲力竭      ⑩嘴破血流

{11}_________  {12}_________ ……

3.说一说,你认为精卫是一只怎样的鸟儿?(出示导说小助手)

精卫“衔”西山之木石填海时,_________(遇到的困难),它_________(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我认为它是一只_________的鸟儿。

4.师小结:我们抓住文中的三组关键词,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展开对比联想,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透过“衔”这个动作,联想精卫填海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的画面,体会到了精卫坚忍执着的形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结合神话“神奇”的特点深入联想,体会民族精神

1.这篇流传久远的经典神话来自于一部著名的古书——《山海经》。读一读《山海经》的介绍。(出示)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它记载了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神奇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也记载了许多奇妙的生物和奇特的国度、巨人等,还介绍了许多山川地形、风土人情。此外,它对宗教、科学,以及浪漫主义文学也有着深远影响,实在是我国古代众多典籍中价值位列前茅的伟大著作,连司马迁都在《史记》中感叹道:“余不敢言之也。”

2.神话最大的特点就是“神奇”,你觉得精卫填海的故事神奇在哪里?(生自由发言)

3.神话可以赋予主人公神奇的力量,联系精卫外形弱小的形象,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4.生自主提问,并试着解答。

(作者可以让精卫拥有神力,或者请神力相助,这样填海会容易很多,但为什么不这样写,而要把它变得这么弱小,没有一点超能力呢?诸如此类的问题皆可,旨在引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及背后蕴藏的坚忍执着的中华民族精神。)

5.出示盘古开天地、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的图片,感受神话人物背后蕴藏的民族精神:先秦时代的中国人就非常看重人的气节,《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其中不仅记载着神话故事,更记载着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原始的民族精神。《盘古开天地》是自我牺牲、开拓创新的精神,《夸父逐日》是勇敢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女娲补天》是博大宽厚、勇于奉献的精神,《大禹治水》是公而忘私、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是坚忍执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师小结:《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所在的地理位置是中华民族先民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经历了茹毛饮血、披荆斩棘的斗争,创造了辉煌的农耕文明,同时也留下了《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一只小小的鸟,就能一刻不停地衔木石填于东海。我们的祖先也正是靠着这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意志,克服了各种恶劣的条件,让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明立于世界之林。

6.配乐感情朗读课文。

本课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结合课题,结合神话“神奇”的特点,根据关键词,展开联想,体会到了精卫的坚忍执着,更体会到了中国神话故事背后传递给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

评析:

联想力是语文学习必备的能力之一。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是提升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精卫填海》是古代经典神话故事,故事本身充满想象力,因而联想策略在本堂课中的运用恰到好处。联想策略是指阅读中读者调动已有的经验库存,由所读文章的内容想到与个人的生活经验、生活中的类似事件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阅读中的材料,进一步展开深入阅读。本堂课采用联想策略有依据——根据课文内容,根据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根据文体特点,使学生的联想思维有支架可攀。

一、由题目联想开去,整合疑问,把握主要内容

课文题目已概括了故事最主要的情节,指引学生关注题目,从题目开始生发在时间或空间上相关的联想,产生初始疑问——精衛为什么填海?精卫怎样填海?结果怎样?……顺着思路,整合疑问,结合课文注释解释,便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抓关键词句对比联想,抓人物动作丰富联想

本课是文言文,共两句话,言简意赅。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时容易停留在字面意思,较难深层感知文章主旨或人物形象。于是寻找到学生的认知突破点,展开联想,丰富重要故事情节,是深度解读文本的核心策略。本堂课出示三组词语,进行对比联想阅读,初步感知“精卫填海的困难”。抓住人物动作“衔”字,结合课文插图,依据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感知“精卫填海的困难”,在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设身处地去设想困难中的精卫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情感体验,从而使精卫这一坚忍执着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在课堂教学中依托教材提供的信息采用联想策略,触发学生生活经验,连接读者与文本,连接文本与现实生活,连接新旧知识,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奠定了基础。

三、联系神话文体特点和拓展资料,深入联想

《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神话的经典之一。“神奇”是神话的重要特点,本堂课每个环节层层深入,最后在感受神奇的基础上,引入拓展资料《山海经》,引导学生结合神话“神奇”这个特点,进一步联想:既然很神奇,那实际上是否可以赋予精卫强大的神力去填海?学生将联想的结果与文中的精卫形象比较产生新的认知冲突点:为什么作者让精卫变成了一只弱小的鸟?结合资料感知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联想感知,更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使精卫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精卫填海
四年级《精卫填海》同课异构听课中的“同”与“异”
趣味闯关
“精卫填海”的文化内涵探析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神话探析
《山海经》题材插画在鞋子上的应用尝试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7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2014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3年第五站冠军揭晓
麻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