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常态,返本求真

2020-02-22 02:56杨再隋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非常态公开课常态

杨再隋

语文课又怎么啦!

毋庸讳言,课改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不少。学生的知识面宽了,思想更活跃了,言语交际能力提高了,创新意识也有所增强。但是,花样多了,基础弱了,冠以各种名目的考试多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重了。有的课,教师过度解读文本,一会儿发现某段某个词语和另一段某个词语遥相呼应,一会儿又找出某段某一句话和另一段某句话有什么内在联系。于是,在黑板上左圈右画,箭头所指,上下勾连,真好像课文中隐藏着好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如此,学生云里雾里,越听越糊涂,观摩者觉得莫测高深,也不明究竟。更有甚者,一节课教四五篇文章,不讲阅读策略,不计教学效果。急风骤雨,来去匆匆,缺失了基础训练,没有了低吟慢诵,表面上看来效率很高,其实,学生头脑里并没有留下痕迹……难怪有人感叹:语文课走样了,变形了,不像语文课了;语文课变质了,变味了,没有语文味了,语文课真的要看不懂了!

上述现象,在如今的语文课上并不少见,但主要表现在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观摩、展示、研究、示范等公开课上,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在为迎接有关部门检查、校际交流观摩以及教师业务考核等等的小型展示课上。这些课大都是经过精心打磨、多次试教、深度加工后的课,甚至有在同一班级重复上过的课。

不能否认,这些公开课在传播新的课程理念、交流先进经验、营造教研氛围、提高教研水平上的引领作用,同时,也不应忽视它所带来的客观影响。

一、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是常态。然而如今的公开课上,教师为追求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只让优生朗读或回答问题,其他学生作壁上观。课堂上,学生举手如林,应答如流,偶尔也有个别学生,突发奇想,高谈阔论。看起来,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活动也很顺畅。但是,课堂上难见学生对词语、文句、分段的基础练习;也难见对重点、难点的当堂检视。于是,有人赞曰:这堂课真如行云流水啊!教学果真如此,则云消雾散,流水无痕了,还谈什么教学效果!

二、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这是常理。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需要相互联系,協调发展;外显的知识能力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需要彼此融通,同步共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也需相互呼应,相辅相成。在实践中强调综合效应,在综合中体现实践价值。然而,在非常态化的教学中,为获取“课堂效应”,呈现出来的,多半是出彩的、有视觉效果的、能冲击感官的、博得掌声的课堂景象。致使课堂上齐读多,自由轻声读少;朗读多,默读少;问答多,静心思考少;模拟表演多,写字练笔少。本应是常态化的教学形态却遭受冷落,而非常态化的教学却备受青睐。如此反常的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三、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这是常识。然而,在公开课上,执教者置身于特殊的课堂氛围,直面几十个陌生的小学生,面对上百成千名观摩教师,教师已进入非常态化的教学情境。小学生和观摩教师严重不对称,使执教者心理上失去了平衡。此时,执教教师在意的是观摩教师的感受和专家的评论,很难分心去关注学生的心情。教师当仁不让地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自然成了课堂的“配角”。由于执教者对教材早已钻深钻透,教学流程胸有成竹,教学方法得心应手,课堂调控驾轻就熟,教学自然精彩纷呈,观摩者也觉赏心悦目。学生身处特殊场景,众目睽睽之下,自当竭力配合教师,尽情表现自己,平时在班级里并不出众的学生更是超常发挥。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时不时还伴随着掌声、笑声和感叹声。这些在非常态的情境中出现的课堂景象,也有可借鉴之处,但应取长去短,不宜生搬硬套。

回归常态,就是让语文教学回到正常的轨道,回到基本的规律,回归正常的状态。返本就是返回人本,返回语本,回到人之性、人之心,归到语之源、语之根。让学生学习真真实实的语文,真真正正地学好语文。

猜你喜欢
非常态公开课常态
智珠二则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非常态下的信仰展现:一个豫东北村落的节日禁忌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谈非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建构的动力解析及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