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调查哺乳期复工护士焦虑抑郁状况与哺乳方式的相关性

2020-02-22 11:17丁薇薇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哺乳期哺乳母乳喂养

陈 丽,胡 颖,丁薇薇

(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 深圳 518000)

哺乳期产妇出现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是产科中出现较多的精神类疾病,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产妇家庭的和睦以及婴儿的健康成长。医院护理工作较为繁琐和细致,再加上现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医护人员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平常医务人员可通过自我调整去应对日常琐事,但哺乳期医务人员心理较为脆弱,高强度和高压力的工作不仅让她们担心影响到婴儿的喂养,同时也害怕工作出现差错,所以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探讨和研究复工护士的焦虑抑郁状况以及哺乳方式的选择对于改善哺乳期复工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积极意义,现将本研究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7 年10 月至2018 年5 月福田区区属两家综合医院中产假复工的护士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42岁,平均(32.5±1.5)岁,为每位护士建立档案。纳入标准:①愿意配合本次调查研究者;②个人资料完善。排除标准:①不配合本次研究者;②不方便随访产妇。

1.2 研究方法制定《心理健康评价量表》和《母乳喂养评价量表》,分四个时段[复工一周(T1)、一个月(T2)、三个月(T3)、六个月(T4)]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问卷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各医院主管护师代表进行调查,副主任护师与副主任医生对问卷进行抽查,以确保调查质量。了解她们复工后这四个时期的精神状态以及哺乳方式,分析她们焦虑、抑郁的原因及影响哺乳方式的因素。

1.3 观察指标心理状态:采用心理学评价量表SAS、SDS 对产妇四个时期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分值越低表明心理状态越好。

哺乳方式:哺乳方式分为母乳喂养和非母乳喂养两种,分别统计产妇在T1、T2、T3、T4 时期所采用的哺乳方式,统计母乳喂养率。

哺乳方式相关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产妇哺乳方式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s 回归分析,评价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选择SPSS 22.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SAS、SDS 评分对比复工护士T1~T4 时期心理SAS、SDS 评分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T2 时期与T1 时期SAS、SD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 时期与T1时期SAS、SDS 评分相比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哺乳方式对比T1~T4 时期,复工护士母乳喂养率逐渐降低,非母乳喂养率逐渐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不同时期复工护士心理状况评分对比/

表1 不同时期复工护士心理状况评分对比/

注:T2与T1相比,P1>0.05;T3与T1相比,P2<0.05;T4与T1相比,P3<0.05。

SDS 58.21±5.92 57.92±5.83 49.82±5.81 41.93±5.82 31.678 0.000时间T1 T2 T3 T4例数150 150 150 150 F P SAS 59.52±6.21 58.15±6.17 51.57±6.29 43.52±6.23 11.289 0.000

表2 不同时期复工护士哺乳方式对比/n(%)

2.3 不同哺乳方式的影响因素对可能影响产妇不同哺乳方式的相关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 所示,影响产妇不同哺乳方式的相关因素有生产方式、婴儿哭闹、婴儿进食。

表3 不同哺乳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 论

3.1 产妇心理状况护士作为医务人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已成为该职业的职业性风险[1]。哺乳期的护士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才能降低不良心理状态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哺乳期护理人员,在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还需要哺乳婴儿,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更高,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威胁护士的生命安全,研究和探讨复工护士的心理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复工护士在T1时期SAS、SDS评分最高,T2~T4时期评分逐渐降低,表明产妇刚复工时心理状态最差,焦虑抑郁程度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状态逐渐改善,焦虑抑郁程度逐渐减轻。哺乳期护士处于特殊的时期,心理依赖性较强,护理工作较为繁琐,分娩后投入工作,需要注意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影响。对影响复工护士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①年龄因素。高龄产妇(≥35 岁)的抑郁症发生率高于低龄产妇,高龄产妇机体条件相对较差,容易诱发并发症,抑郁发生率较高,李琦等[2]研究显示,孕次、妊娠期并发症是产妇出现抑郁症的危险因素;②家庭因素。社会支持及婚姻幸福产妇,抑郁、焦虑发生率低。妊娠期产妇,因创伤较大,心理较为脆弱,不仅需要身体上的照顾,还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关心,家庭的支持和关心效果最为明显。张金秋[3]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关怀有助于提高产妇心理韧性水平和改善抑郁状态;③性格因素。产后抑郁多发生于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保守、社交能力弱等产妇。刘玲[4]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格的产妇,其情绪变化差异较大,内向不稳定、外向不稳定的产妇心理情绪波动大,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

3.2 哺乳方式的选择本研究结果显示,在T1~T4 时期,母乳喂养率逐渐降低,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刚生产后,产妇多数选择母乳喂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因工作和其他方面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率逐渐降低。对可能引起母乳喂养率的相关因素统计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为生产方式、婴儿哭闹、婴儿进食[5-6]。母乳喂养是最理想的喂养方式,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减轻产妇的心理应激反应。通过母乳喂养可减轻产妇在哺乳期间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应激反应,对产妇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7]。相关研究表明,产妇心理出现不良情绪时,生理会产生皮质醇反应,而母乳喂养可降低该皮质醇反应,即减轻日常生活的应激反应,所以母乳喂养可以减轻产妇的不良情绪,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8]。李晓雅等[9]将102 例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纯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后,产妇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和育儿胜任感,结果显示纯母乳喂养产妇的SAS、SDS 评分低于非母乳喂养组,且产妇的自我效能和育儿胜任感评分高于非母乳喂养组,表明纯母乳喂养可显著改善产妇的情绪。

⑵促进婴儿生长发育。通过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之后再通过添加辅食以及继续母乳喂养的方式,可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和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相比于其他喂养方式,纯母乳喂养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这项标准已被认为是婴儿喂养的金标准[10]。李永英等[11]研究结果显示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6 周、3 个月、6 个月不同时期的身高、体重等指数均显著优于非母乳喂养婴儿,婴儿腹泻发生率低于非母乳喂养婴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⑶有助于增加母亲与婴儿间的情感。哺乳期产妇通过母乳喂养,可提高产妇对待婴儿哭闹的耐心程度,更有助于产妇与婴儿间的交流,体现了母乳喂养的优越性[12]。本研究显示产妇的生产方式是产妇采用各种喂养方式的直接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表明顺产方式的产妇母乳喂养率高于非顺产产妇。这可能与剖宫产产妇在哺乳期因伤口疼痛、情绪低落而导致血浆中儿茶酚氨浓度上升,儿茶酚氨又具有抑制乳汁分泌的作用,从而导致母乳喂养率降低等有关。

猜你喜欢
哺乳期哺乳母乳喂养
会哺乳的树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平躺,一个错误的哺乳姿势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