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丽芳,张小莉,李国强,钟茂林,单热爱
(1.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2.赣南医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江西 赣州 341000)
气管内全麻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式,具有术中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异物进入、便于吸入麻醉药应用等优点,但如果术中出现管道脱落、导管扭曲、气道阻塞甚至麻醉机故障等气道意外情况,将严重威胁患者安全。尽管现有监测手段较多,但与呼吸道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情况仍时有发生,如何在短时间内发现气道紧急情况并及时处理至关重要。全麻患者临床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SpO2(脉搏氧饱和度)和P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有研究表明在气管内全麻患者术中持续监测PETCO2较SpO2可更及时准确发现呼吸道不通畅情况[1],但其均非肺通气的直接监测指标,甚至出现仪器故障未报警或误报警情况,存在安全隐患。本研究采用无创动态呼吸监测仪(RVM)连续实时监测患者的通气情况(RR、VT、MV),并与PETCO2监测对比,以期及时发现患者低通气甚至无通气状态,为全麻患者术中气道管理安全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9 年7 月至2020 年1月行择期手术气管内全麻患者60 例,ASA Ⅰ~Ⅱ级,年龄18~75 岁,随机分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组(PETCO2组,30 例)和无创动态呼吸监测仪组(RVM 组,30 例)。纳入标准为全麻手术的患者,排除标准为患有严重肺疾病、高血压、心脏病和体重指数>28 kg·m-2的患者。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患者术前禁食8 h,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和SpO2,开放静脉通道后局麻下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然后行麻醉诱导,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1、芬太尼4 μg·kg-1、异丙酚1.5~2.5 mg·kg-1和罗库溴铵0.6 mg·kg-1,面罩加压给氧去氮3 min后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为:VT 6~10 mL·kg-1,RR 12 次/分,I∶E=1∶2。吸入氧浓度为100%,调整呼吸参数维持PETCO235~45 mmHg。PETCO2组连接麻醉机(迈瑞WATO EX-65)行PETCO2监测;RVM 组连接无创动态呼吸监测仪(河南鼎睿创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行持续VT、RR、MV 监测,以MV 小于预测值40%作为低通气的报警界限。诱导完成后手术开始前(无任何干扰的相对安静期),模拟临床管道脱落情况脱开呼吸回路90 s,回路脱开前后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开始光标和声音报警时间、回路脱开前后的SpO2、PaO2和PaCO2。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的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2.2 呼吸回路脱开前后的变化两组患者回路脱开前后的SpO2、PaO2和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VM 组与PETCO2组的光标报警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M 组的声音报警时间长于PETC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管路脱开前后SpO2、PaCO2及PaO2的比较/
表2 两组管路脱开前后SpO2、PaCO2及PaO2的比较/
组别例数30 30管路脱开前后SpO2/%脱开前99.93±0.25 99.97±0.18-0.584 0.561脱开后99.93±0.25 99.97±0.18-0.584 0.561管路脱开前后PaCO2/mmHg脱开前36.40±1.83 36.60±1.63-0.447 0.657脱开后45.00±2.82 45.70±2.77-0.971 0.336管路脱开前后PaO2/mmHg脱开前471.87±49.46 474.77±49.53-0.227 0.821 PETCO2组RVM组t值P值脱开后430.63±50.64 429.73±53.40 0.067 0.947
表3 两组报警时间比较/
表3 两组报警时间比较/
例数30 30组别PETCO2组RVM组t值P值光标报警时间/s 21.97±3.17 20.63±3.62 1.517 0.135声音报警时间/s 21.97±3.17 39.30±6.16-13.707 0.000
有研究证实间接的呼吸监测如SpO2和PETCO2无法识别呼吸损害的早期迹象,并可能延迟干预[2]。临床常用的SpO2测定无法检测到RR、呼吸暂停或PETCO2水平降低,在SpO2下降前可能存在通气障碍,特别是在气管内全麻氧气吸入时,当SpO2低于90%出现报警时,往往提示低通气或缺氧状态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因此SpO2在显示呼吸抑制方面反应较迟甚至掩盖存在的呼吸抑制,容易导致紧急事件发生。LYNN 研究发现,SpO2的高敏感性有利于发现低氧事件,但低特异性决定了其数值在高于90%时无法检测到可能的低通气事件,良好的通气与氧饱和度缺乏显著相关[3],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SpO2读数正常的情况下会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4]。因此SpO2在紧急呼吸损害的评估中作用有限,临床根据这单一指标较难做出正确判断。本研究中呼吸回路脱落90 s,所有病例SpO2未显示任何改变,证实SpO2不能及时对无通气紧急事件做出反应,容易导致患者处理延迟造成严重后果。本研究血气分析结果提示呼吸回路脱开90 s,患者的PaO2和PaCO2均在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内,短时间的无通气紧急事件也无法通过PaO2和PaCO2的数值变化来识别。
PETCO2可反映新陈代谢、循环和呼吸活动等情况,通过呼吸频率的降低来检测呼吸暂停和呼吸抑制。QADEER 等研究发现,PETCO2在早期发现高危患者气道阻塞、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暂停等气道问题方 面 优于SpO2[5]。本 研究显 示PETCO2能 够在22 s 左右出现数字及形态改变并出现声光报警,但PETCO2的波形变化复杂,常需与其他参数,如心率、血压、气道压力、CVP、酸碱度等综合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解释和鉴别诊断,在临床上同样可能导致患者呼吸方面的处理延迟。美国医师协会推荐,呼吸功能监测中,定量指标优于定性指标,不仅需要监测氧饱和度,还需要监测通气情况[6-7]。
新研制的一种新型非侵入性无创动态呼吸监测仪,也称肺电图仪(RVM,CoreSpiron),可连续实时定量监测RR、VT 及MV,能够实时精确反映呼吸量变化。RVM 的机制是采用标准化的基于生物阻抗的肺电极传感器(电极分别贴于胸骨上窝,剑突和右侧腋中线),通过人体组织对交流电流流动的抵制阻抗测量值与肺中空气体积相关,根据气体与液体的导电性不同,呼吸运动导致电阻变化测出RR、VT 及MV。已有研究表明,RVM 可准确实时提供连续呼吸量测定,与肺容量计或呼吸机测定的数值相比,RR、VT 及MV 的精确度分别为98%、93%、93%[8-9]。在患者运动和标准护理情况下,RVM 可准确反映呼吸参数改变,实时监测呼吸暂停和低频率发作,可直接反映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发生前的呼吸损害[10]。另一方面,RVM 可同时监测和识别呼吸暂停和低呼吸次数的持续时间和呼吸恢复的情况,与通气的充分性密切相关[11]。此外,即使存在胸部运动,RVM 也能监测到完全的气道阻塞,减少呼吸损害,可显著提高安全性。现有研究表明,在术后自主呼吸患者的镇痛治疗中,RVM 比PETCO2监测更准确、可靠。它可连续、无创地评估呼吸功能,提供比PETCO2或SpO2更多临床有用的数据,并协助调整治疗,使治疗个体化[12-13]。RVM 的变化可更快反映患者实际呼吸状态,比传统的PETCO2监测的精确度更好[14]。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呼吸回路脱落后,PETCO2组在22 s左右出现声光报警,提示呼吸异常,RVM 组在20 s 左右显示低通气(MV 低于被预测值的40%),仪器出现黄光闪烁报警,提示呼吸方面异常,且RVM 黄光闪烁报警后19 s 出现声音报警,明确提示肺部无通气,给呼吸方面异常提供直接证据。麻醉医生在术中可根据仪器报警情况直接查找呼吸方面异常,这将明显缩短判断时间,可立即给予早期干预,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除现有的SpO2和PETCO2监测外,RVM 可为气管内麻醉患者提供一种新的监测方法,为患者提供多一份安全保障,明显增加全麻插管患者术中气道管理方面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