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雯
《新课标》(2017年版)指出:“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性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任务群视域下以专题阅读为导向,以任务单为引导,进行有效的任务设置,将学生的思维从浅表逐步引向深层,优化阅读学习效果。
首先,以主问题来设置任务,读薄文本。在主问题引领下进行专题阅读,学生的阅读才会更有方向性。教师要分析不同文本的相似性,从而找到共同的议题,从而准确地确定主问题。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分别选择小说《祝福》、戏剧《雷雨》片段、《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三个文本都涉及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动人曲折的情节。所以,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点,确定“活生生的这一个”议题,设置以下两个主问题:①这三个文本中涉及哪些形象,主要人物是谁?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特点。②三个文本都表现出了人性中的美好与卑微,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一是扣住文本的整体内容,抓住典型形象和情节,进行初步的感知。二是抓住三个文本的共性,寻找共同的主题,进行主旨的探讨。
其次,抓住文体特点来设置任务,读清文本。阅读是一种体式,特定的文本的理解、体验、感受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体式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师首先得教会学生弄清文本各自的文体特点。不同的文体特点所采取的阅读方式也有所不同。仍以“活生生的这一个”专题阅读为例,选择上文提到的三个不同文体的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文本的文体特点,寻找相应的阅读方法,从而精准地把握三个文本的内涵,进行精准的专题阅读。笔者在执教时设置了以下任务:①查一查这三个文本的出处,说一说各自的文体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的内容。②结合三个文本,理一理文体特点,以及学习的侧重点,用表格加以说明。③写一写三个文本的阅读要点,摘录具体语句,进行简要分析。这三个任务都是基于学生的整体感知、依据文体特点进行设计的。通过查一查、理一理、写一写三个环节全面帮助学生明析不同文体语言呈现的形式以及表达内容的不同。学生依据任务,对文本有了整体阅读框架的构建。比如任务三,学生能够认识到,小说通过人物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戏剧通过戏剧冲突和体悟潜台词来把握人物形象,而电影通过场景来刻画人物。这为学生具体研读文本,进行专题阅读打下了基础。
首先,抓住细节设置任务,读细文本。在主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想要读透文本,还必须在整体专题阅读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细究,探寻文本深意。还以“活生生的这一个”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围绕主问题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细节抽丝剥茧。可以设置阅读任务:请以“一个”来展开对文本细节的解读。学生会围绕三个文本进行精读、细读,展开思考,呈现丰富多彩的答案:比如“一个眼神”“一段话语”“一滴泪水”“一件衬衫”等。在这些答案背后,是学生善于发现文本细节的眼光。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引入对相关细节的探讨。如围绕“一个眼神”设置以下任务:①找出三个文本中写人物眼神的语句,其展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②人物的眼神,牵动着哪些人物的内心?推动了哪些情节发展?③透过人物的眼神你看到了怎样的大千世界?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抓住细节,从小处着手,把握情节发展,体悟人物心理,读出真实而细腻的人生。
其次,通过前后比读设置任务,读细文本。专题阅读是以一个核心专题作为阅读基础,在单篇阅读的基础上强调整体性阅读的一种方式。通过专题阅读,学生在思维上可以建立宏观的知识体系,同时前后比对阅读,拓展阅读思维,提升阅读素养。还以“活生生的这一个”专题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把握“活生生”这一特点,教师除了在前后文本的比对中体悟人物形象的不同,还可以通过人物本身前后的比对,把握人物性情的变化,体悟人物内在形象。比如学生通读文本后,都认为周朴园是虚伪、自私的。为了全面了解人物,教师可以补充《雷雨》第四幕中相关片段,具体文字如下:“鲁(落泪):凤儿,可怜的孩子,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太爱你……你妈年轻的时候没有人来提醒,妈就是走错了一步,我就是恨人性太软弱,太容易变。”通过鲁侍萍的话,学生很容易得出年青的周朴园是多情而善良的,他的自私和虚伪是在一定境地下产生的,正如《红楼梦》中的人物不完全是坏人或者好人,《雷雨》中也体现了“人性是善与恶交织在一起的”。学生发现周朴园“苦痛—汗涔涔—忽然严厉”的变化,其实体现了他人性尚未泯灭的一面。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前后联读、比读的方法阅读其他几个文本中的人物。
首先,注重言语情境的创设,读厚文本。专题阅读离不开整体的情境任务设置。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任务中阅读,才能形成真切的阅读体验,把握住专题阅读的核心。一般的情境任务设置包括言语情境和生活情境,教师以这两种情境为方向来设置任务可以让阅读更有厚度。以“活生生的这一个”为例,可以设置以下言语情境任务:①表演话剧《雷雨》,选准角色,评选出最佳的男女主角。②选取《祝福》中的片段,将之改为舞台剧,写脚本,并进行表演。这两个任务都重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读完文本后真正体悟人物形象,通过精彩的表演把人物演活,真正实现“活生生的这一个”。
其次,注重读写结合,读厚文本。恰当的读写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将文本解读引向深处。针对“活生生的这一个”专题,教师可以围绕三篇作品设置以下读写任务:①从三个文本中选择典型的三位女性形象,分别绘制图画,并且配上标志语。要求:标志语简洁生动,能够表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内涵、心理状态、精神面貌。②围绕三个文本,选择其中一位女性,结合其经历写一段200字的评论。③围绕这三位女性,写一段赞美诗文或者劝说诗文,200字左右。这一组任务设置指向文本的价值发掘。任务主要聚焦重点的情节和内容,发掘文本的内涵。比如任务①需要学生在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后,能够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三位女性的理解。任务②则需要把握人物的经历,细读文本中的情节,论述女性的无助与挣扎。任务③是在充分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在文体上进行转化,训练学生的思维。
由此可知,专题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思维模式。而在专题阅读过程中,教师以任务群为支架,延展了学生阅读的时空。这样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方向,真正实现了在阅读中提升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