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2020-02-22 21:13
语文天地 2020年6期
关键词:青蛙童话想象

童话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意思是为儿童讲的故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这种体裁的课文,其浅显易懂的对话和有趣、夸张的情节内容,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心理和趣味;教学过程中,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想象能力和培养多元思维能力等,也有着很大帮助。就此,本文主要从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能力培养角度,对童话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感悟:品味真善美

由于学生对童话故事具有近乎本能的亲近感,能迅速走进童话故事中的场景,与情节内容、人物情感等产生共鸣,并以之作为认知世界的途径之一,因此,借此引导学生调动已知、经验,并通过联想、想象等对语言进行品味、对形象进行揣摩,可有效帮助学生感悟隐藏在文本背后的真善美等情感。只有通过这种对话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智慧的提升。

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对于童话语言的意趣就可以从重点语句方面进行感受,并可借此引导学生揣摩、感受文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如“下雪啦,下雪啦!”句,文字不多,却因符合儿童的语言表达特点,用词简洁、语句重复,能够迅速调动学生的既有生活经验,而使之产生雪花纷扬、雪后银装的即视感,有效填补思维的空白点与未定点;而叹号的运用,则因着墨于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也有助后文对“小画家”们形象的描摹,即“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中,小鸡—叽喳私语、小狗—撒欢奔跑、小鸭—蹒跚摇摆、小马—信步由缰的形象与场景。这对帮助学生感受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快乐情感无疑是大有帮助的。与这种课内阅读教学相对应,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组织学生就某些童话作品进行赏析、品评,以此来感受隐藏在文本背后的生活之美,也很有必要。如阅读《小猪唏哩呼噜》,从表面看故事轻松、平易,这从学生阅读时不由自主发出的一阵又一阵的笑声可以看出,但一经教师指点、学生就会意识到,在俏皮的语言和巧妙的情节背后,故事的主人公“小猪唏哩呼噜”的形象并非真憨傻,而是大智若愚和对父母、他人的善良、勇敢,极富同情心、又具正义感。这一点,如若仅由学生自己去读,虽也会使学生产生一些感受,但恐怕很难会产生明确的认知。毕竟低年级学生读书还很难达到通过“书读百遍”而使“其义自见”的境界。

二、发现:提升想象能力

童话故事没有一件是真实发生的,它无一不是运用想象的力量、以拟人的笔触,把作者的理想寄托于一个想象的世界中;同时,每一篇童话,又无一不与诗一样,具有美的意境、饱满的情绪和深刻的思想。因此,课堂教学中,既为着学生语文智慧的成长,也为落实课标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向往美好的情境”“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师采用一定的手段、方式、方法等,通过激情引趣来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必要的。

为此,第一,可通过语言引导的方式进行。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文末在小鸟的话“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后,戛然而止,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白。就此,即可引导学生思考与想象,“青蛙会在小鸟的邀请下跳出井口吗?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如果小鸟在一段时间后又来到井口遇到青蛙,它们两个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有趣对话,你能想象一下、并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想象成果吗?”经历这样一个真实的思考过程,学生们在内化文本语言、提升对文本主题的认识的同时,对于想象能力的丰富也会更加丰满、有趣。第二,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借用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周围世界对于他(他,指孩子)……是画在画布上的画了,童话却能赋予这幅画以生命”,教材插图可做学生想象能力训练的重要触发点,想象则可赋予插图以生命。如前例《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的配图,借助足迹图,认真观察,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雪后的美景与意趣:周围群山,银装素裹、天地一色;皑皑塔松,雾凇沆荡、静立默然;唯有足迹,一行行、一串串,在万物俱寂中凸显生命的色彩。而再来看四只(匹)小动物的形象图,图文结合,鸡与鸭或私语、蹒跚,狗与马或撒欢、扬蹄,只要学生想象足够丰富与多彩、思绪足够深刻与辽远,就可以赋予插图更多的生命气息。而如有机地实现两幅图的结合,则会在静与动中发现有关冬天的更多的浓郁的、迷人的生活意蕴。

三、演绎:培养多元思维能力

一方面,一篇童话,反复阅读到最后,以感知和品味为基础所带来的,就是对童话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浅层形象和深层意蕴等诸多方面的领悟。而这种领悟,则必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才会凸显学生童话阅读的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显然这个“例子”在今天的教学中,不应局限在“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一点上,也应体现在应用和实践的机会上,以此来凸显学生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征。所以,对低年级的童话教学课堂来说,对所学课文进行演绎就是必须,而于演绎的方式则可不拘。

如前例《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对“青蛙的话是对的,还是小鸟的话是对的?”进行辩论,并基于人物角色、站在人物的立场上,说出各自“对”与“不对”的理解的根据,对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一次很好地机会;同时,为避免学生“嘴高手低”现象的发生,在学生辩论完毕后,指导学生就各自的表达整理成书面语言并记录,对学生的写作(写话)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次很好地锻炼,并有助构建与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表达的自信、趣味体验等。

又如,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学《寒号鸟》一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分饰喜鹊和寒号鸟读课文进行表演,以在二者语言与行为的对比中,如“寒号鸟,别睡了,大好晴天,赶快做窝”与“傻喜鹊,不要吵,天气暖和,正好睡觉”“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与“寒好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等,来体会“现在懒惰,将来难过”,即好吃懒做、得过且过不会有好结果的道理,如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是有好处的。而如在教学《青蛙卖泥塘》一文时,指导学生依据一定的提示语言,如“青蛙每一次卖泥塘,谁走过来、说了什么,青蛙在泥塘四周做了什么,最后,泥塘变成了什么样子”,对课文进行复述,以此感知课文结构的反复、感知语言反复的奇妙等,就明显是在指向对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培养。

总之,虽然课标强调个性化阅读,但在童话主题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本着“激励、唤醒和鼓舞”的艺术精神,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其语文能力,是必需的。这样,童话就不在仅仅是“通话”,带给学生的不再仅仅是感官的愉悦,而是会成为学生语文能力成长的重要途径和奠基。

猜你喜欢
青蛙童话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童话镇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小青蛙捉虫
午夜童话镇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