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学生认知,进行学生学习内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为学生设计诵读类作业、演绎类作业、读写类作业、实践类作业,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给学生带来思维冲击,其助学效果会更为显著。小学生直观思维比较发达,教师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展开教学布设,能够获得丰富实践效果。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学科作业中设计一些诵读类作业,与语文教学高度契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展开学情调查,从不同群体学力基础实际出发,为学生布设适宜作业任务,以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诵读展示、诵读比赛、诵读电子作业,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取向展开教学布设,以提升作业执行品质。
如教学部编小学语文第七册《观潮》,这是一篇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错落有致,非常适合展开朗读训练。教师先为学生进行是示范诵读,然后让学生自主仿读,最后为学生布设一个诵读比赛任务: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朗读比赛,小组成员都是评委,可以在组长组织下,对每一位成员诵读表现进行赋分评价,评选出小组朗读冠军。学生听说要举行朗读比赛,参与热情很高,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提示,要求学生在语气、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方面展开针对性训练和展示,要读出气势和感染力。学生拿到这个作业任务后,开始自我训练,寻找朗读的感觉。教师为学生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诵读训练提供了适宜气氛。学生纷纷加入诵读训练环节,课堂内书声琅琅,学习研究气氛渐浓。一个诵读比赛作业任务,将学生朗读训练热情点燃,教师跟进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服务,为学生训练注入更多动力。
小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特殊情结,教师让学生参与课本剧的创编演绎活动,势必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感触的机会。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带有人物情节的内容,这是非常适合展开课堂演绎设计的素材。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课本剧演绎操作。如果有可能,教师将学生演绎过程用视频形式记录下来,让更多人观赏,对学生带来的思维冲击会更剧烈。学生参与课堂演绎的主动性被激活,其学习体验自然会更为深刻。
教师为学生设计演绎类作业,需要对教学文本内容进行必要的改进,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创造的机会。如《西门豹》,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本故事情节,然后为学生设计课本剧创编演绎作业任务:这是一个古代的故事,里面的人物角色鲜明,也有一些对话内容。发挥你的想象力,以同桌两个人组成合作单位,创编课本剧,准备参与班级演出。学生听说要同桌两个人组成合作团队,并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自然显得有些紧张,因为合作人数很少,没有太多依赖性,需要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在学生准备阶段,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准备情况进行积极指导,给学生一些技术层面的支持。课堂展示阶段,教师利用抽签形式决定学生出场顺序,课堂训练进入高潮阶段。一个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将学生带到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对学生学习思维形成的冲击也更为剧烈。学生在创编课本剧时,很容易照搬课文内容,甚至对话也不改变。教师在给学生指导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对话内容,甚至可以自行设计一些情节,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其训练效果也会更为突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对读写关系有更深刻理解,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更多启迪和借鉴。在语文作业布设时,教师有意识引入读写内容,让学生仿写、续写、改写,或者是写读后感、读书笔记,都可以让学生有阅读反思的机会。学生经过读写训练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会更为深刻。阅读是蓄积,写作是输出,教师理清读写关系之中展开作业设计,自然会有正确的操作方向。所谓开放性作业,并非是让学生随意操作,而是给学生思考创造了更多时空条件,让学生展开创意实践,形成丰富学习认知基础。
如教学《风筝》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梳理文本情节,对文本人物进行重点分析,然后给学生布设作业:阅读课文之后,你有哪些感想呢?不妨结合你的亲身经历,写一篇读后感,准备在小组内展示。学生拿到作业任务后,再度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阅读和讨论,找到思维生发点,顺利形成读写动机。经过一番思考分析,学生读后感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了。小组组长负责具体组织,让每一个成员朗读自己的读后感,其他成员则对其展开评价,指出其存在的优缺点。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跟进观察和指导,给学生以更多操作建议。小学生对读后感缺少基本认知,教师以此展开作业设计和发动,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特别是小组内展示评价,将作业变成集体行为,让学生从中获得的感知体验更为强烈。读写类作业呈现方式众多,教师需要做好筛选,只有给学生带来更多感染和触动的,才是最为有效的设计。
常规语文作业大多以书面形式呈现,学生多种学习思维难以有施展的空间。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实践类的作业,势必能够成功唤醒学生实践思维,形成强大学习动力。生活观察、课外阅读、生活体验、社会调查、信息搜集、集体行动等,都带有实践意味,教师让学生结合实践操作展开语文作业操作,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实践类作业带有开放性,教师对此需要有观照性认知,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操作,在生活实践中成长语文学科素养。
语文实践性作业要体现学科特点,教师需要在呈现形式上有所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在教学《麻雀》这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作业任务是:老麻雀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居然要和猎狗搏斗,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展开生活调查,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找一找类似的故事,以故事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听说要搜集生活中的相似案例,都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展开走访调查,也有学生借助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搜集,很快就找到一些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将事件写下来。课堂展示阶段,教师将一些优秀资源进行集体展示。教师让学生走进生活中搜集相关案例信息,这个操作过程就是一种难得的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是丰富的。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展开信息搜集,让学生学习视野更加开阔起来,对提升学生实践体验品质有更多地促进作用。
教师为学生布设多种形式的语文作业,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感受,其促学效果也呈现多样化。传统教学中,学生作业形式单一,其训练制约因素更多,训练效果难言理想,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给语文教学带来更多冲击。教师要注意转变思想,对语文作业展开全新探索,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活动,自然建立学科认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