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子洲对中国共产党陕西组织创立的历史贡献

2020-02-22 21:07高振岗
榆林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党团组织四师绥德

高振岗,张 梅

(西安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子洲1892年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青年时期赴北京大学求学。五四运动期间,任北京大学学生会干事的李子洲展现出杰出的领导才能,被选为学生代表,他带领进步学生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章宗祥的正义斗争。五四运动后,他与旅京的陕西学生结识一批湖南新民学会在京成员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回陕后,李子洲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开展革命实践活动,成长为中共共产党陕西组织的主要领导人。1929年2月,由于叛徒的出卖,李子洲被捕入狱,同年6月18日在狱中病逝,时年37岁。通过积极创办革命刊物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组织进步团体和培养革命人才,李子洲为中国共产党陕西组织的创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一、李子洲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广泛传播

(一)通过刊物传播马克思主义

李子洲在北大求学期间就十分关心陕西的思想文化传播和革命运动。为了让外界更加了解陕西的社会状况,唤起陕人的自觉心,1919年秋,李子洲与魏野畴、杨钟健等人一起,重新整顿了陕西旅京学生联合会,次年1月出版了《秦钟》(月刊)杂志,极大地推动了新文化、新思想在陕西的传播。

1921年 10 月10 日,李子洲又和刘天章、魏野畴、杨钟健、杨晓初等人,以在北大求学的旅京陕西学生为中心,创办了《共进》(半月刊)杂志,该杂志的政治观点比之前的《秦钟》表达的更加直接,更加鲜明,矛头直指陕西反动军阀和封建势力。1922年10月10日,李子洲将原来的《共进》半月刊社改为政治性社团共进社,成为受中国共产党影响的革命群众组织。此后,共进社的很多成员受当时风靡社会的新思潮的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和陕西的许多共产党人及进步知识分子通过在该刊上发表文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极大地鼓舞了陕西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站起来参加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热情。共进社成员毕业回到陕西后,又分别在西安、渭南、榆林、延安、南郑(现汉中南郑区)等地建立分社,并出版刊物宣传新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后来这些地方和陕西其它地方共产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打下了思想基础。

受李大钊同志及北方区委的重托,李子洲北大毕业后回陕开展工作,先后在陕西三原渭北中学、榆林中学任教。在榆林中学任教期间,他把新文化和新思想融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和陶冶”[1],还组织创办了《榆林之花》《榆中旬刊》《塞声》等刊物,通过文学和教育的形式传播革命思想,对当地师生的政治思想有很大的启蒙作用。榆林中学的王森然曾回忆说:“早在魏野畴领导下,很多学生已经接受过共产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李子洲又培养出了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骨干,杜斌丞教育救国的夙愿实现了。”[2]

(二)通过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

李子洲建立了绥德省立第四师范(以下简称绥德“四师”) ,并任校长。在绥德“四师”的开学典礼上,他发表了重要演讲,并表明自己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办绥德‘四师’的目的,不仅只是为给陕北培养新的师资力量,改变陕北落后的文化面貌,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学校这个阵地,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学生,进而唤醒广大工农劳动者起来改造中国社会,为实现人类最理想的共产主义而奋斗”[3]。在绥德“四师”的教学内容中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利用课堂给学生们介绍进步书籍、进步刊物,告诉广大青年学生们要紧跟时代潮流,睁眼看世界,坚信“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疏导学生们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辩证地分析问题以及认识问题。李子洲还深入群众中以多样化方式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由于陕北农村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没受过教育,所以他积极利用陕北的说书、戏曲、短剧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李子洲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短短数月间,绥德“四师”就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其影响力在榆林地区乃至整个陕北越来越大,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熏陶的青年学生们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在自己所在家乡的积极传播者。

以李子洲为杰出代表的陕西进步知识分子以报纸为传播载体,以课堂教学渗透为传播手段,以多样化方式为传播途径,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洒遍整个陕北地区,对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为中国共产党陕西组织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李子洲推动了陕西早期党团组织的建立和革命运动的开展

(一)积极创办早期的党团组织

李子洲曾说:“要把革命的种子撒遍陕北!把陕北变成赤旗的世界!”[4]有了思想的火种,还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来保障这个火种燃成燎原之势。在榆林中学任教期间,李子洲就在学校积极组织成立社团,担任了绥德“四师”校长后,利用便利的条件和自己的影响力,着手筹建了党团组织,并发展了大量的优秀党员、团员。据《绥德县志》记载,1924年冬,绥德“四师”已有了 3 名中共党员,李子洲和王懋廷等人与李大钊联系后,在绥德“四师”成立了陕北第一个党小组和 SY(社会主义青年团)绥德支部,成为陕北最早建立的党组织。后来,党组织规模继续扩大,“那时绥德‘四师’已经有 20 多名中共党员,包括谢子长、刘志丹、白明善、乔国桢、史唯然、马明方、霍维德、郭洪涛等”[5]“到1926年冬,绥德‘四师’的400多名学生中有80%以上加入了党团组织,绥德“四师”完全为我党所掌握,成为陕北革命的策源地和活动中心”[6]。

为了扩大组织的影响范围,学校的党团组织数次派专人去校外进行宣传,在榆林中学成立了榆中团支部、党支部和党小组,在省立延安第四中学成立党团支部。在发展党团组织的过程中,李子洲还争取做军队组织工作。将党团力量打入当时榆林镇守使井岳秀的部队里,派党团员到陕北驻军石谦旅做党的工作,成立了宜川特支,帮助开办青年军事训练班,向官兵宣传革命道理,很多党团员在部队里担任要职。

1926年6月,在李子洲的努力下,中共绥德地委和共青团绥德地委相继成立,标志着陕北各个地区党团组织及革命斗争自此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队伍越来越大,党的组织力越来越强。1927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为了顺应当时革命形势发展,根据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同志的提议决定在西安建立中共陕甘区委领导机关,中共陕甘区执行委员会应运而生,耿炳光任书记,李子洲任区委常委兼组织部长。3月初,李子洲和耿炳光、魏野畴一起主持召开了陕甘区委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会上制定了《目前工作计划》,会后,在陕甘区委和李子洲等人的努力下,党团组织发展遍及陕甘两省的40多个县市。1927年7月上旬,在大革命失败的严峻形势下,中共陕甘区委改组为陕西省委,耿炳光任省委书记,李子洲任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

可见,李子洲在中国共产党陕西组织的创建、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许多老同志在回忆中国共产党陕西组织建设的这段不平凡历史时,对李子洲推崇备至,尊称他为“陕西的李大钊”。

(二)通过党团组织领导革命运动

有了党团组织的领导,革命运动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李子洲的领导下,绥德“四师”学生运动发展得很快,学生运动的范围也由校内向校外延展;在李子洲的领导下,各种农民运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他派党团员和学生到榆林、绥德义合镇、西川等地成立了农民协会、妇女协会,为后来的陕北红军及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创造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在李子洲的领导下,武装起义也风起云涌,他与省委其他领导人运筹帷幄,领导了清涧、渭华等地的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农红军,创建了革命根据地。虽然这些起义由于受到主客观原因而遭到失败,但它打响了西北地区工农革命军的第一枪,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以英勇的反击,加深和扩大了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为革命实践斗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累积了一定的经验,为后来建立陕甘、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李子洲为陕西培养了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的革命人才

(一)有育人之方法与技巧

李子洲在办学培养人才方面有许多独特之处。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提倡民主管理学校,每次在召开校务会议时,吸收学生代表参加,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改进教务,在学生的培养方案里,李子洲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在绥德“四师”的课程设置中,马克思主义课程是学生的必修主课,“李子洲除日理校务外,还经常为学生讲课”[7]。他以鲜明的观点,深刻的哲理,亲自给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浅说》《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介绍《向导》和《中国青年》,启发广大青年学生的革命觉悟,点燃他们的革命热情。他对绥德“四师””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曾设想要将反封建迷信、反唯心主义编入新教材,并将科学宇宙观和共产主义思想贯穿其中。在教学方法方面,他着重向苏联学习,研读了十月革命后苏联教育方面的文章,学习借鉴英、德、日等国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并且将各国的教育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

他还改革了绥德“四师”的招生制度,将原来的一年一招改为春、秋两季招生,消息一出,吸引了陕西各地的一大批学生前来,甚至邻省山西汾阳一带的学子听到消息后纷纷前往,一时绥德“四师”人满为患。但是当时绥德“四师”的办学条件、教育资源都非常有限,无法招收更多的学生,所以很多渴望知识的穷孩子是没有机会享受到绥德“四师”的教育,李子洲知道这一情况后很是不忍,于是号召绥德“四师”的学生们开办平民夜校,将他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利用假期,传授给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平民夜校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年纪也相差悬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绥德“四师”的老师专门改编出了一套适合平民教育的夜校教材。李子洲将夜校学生按年纪分为三种班,因材施教,在学生中培养“老师”,识字的教那些不识字的,会算盘的教那些不会算盘的,各取所长,再由这些“老师”把夜校教育办到各处,形成一个平民夜校的教育模式。

平民夜校吸引着黄土高原最深处的穷苦大众来学习,他们白天辛勤劳作,晚上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地前来学习,在这所庞大的教育夜校中,李子洲通过和普通民众近距离的接触,切身感受到他们艰难的生活,在传授、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多地给他们宣传革命思想,号召他们起来斗争。平民夜校不仅在普通民众中培养了一大批平民知识分子,还传播了革命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陕西组织储备了一大批年轻的民众革命力量。

1927年1月,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成立,李子洲当选为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部长,出任西安中山学院副院长兼总务长,在任期间,他和刘含初院长意识到专业政治人才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故确定了以“培养指导农民运动,办理党务及军队中的政治人才”为教学宗旨。学校聘请了专业的老师给学生上课,学员大部分来自于各地党组织选派的党团员和进步青年,学院为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力量。

(二)有识人之慧眼和魄力

在三原私立渭北中学和榆林中学期间,李子洲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不仅给学生讲授西方的《政治经济学》,也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学史》等课程,通过自己的教学观察,发现和培养了刘志丹、谢子长、王子宜等一批革命人才。在绥德“四师”期间,李子洲以学校和进步刊物为阵地,利用课堂和课外时间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创办适合青年学生阅读的刊物,不遗余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培养和发展革命人才,马明芳、贾拓夫等人,就是在他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常黎夫、贾拓夫、雷五斋、白如冰、张达志等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还特别注重军事人才的培养和发掘,先后向黄埔军校输送贾春霖、杨国栋、刘志丹等人,为陕西革命培养和储备了军事人才。除此之外,他还向农民运动讲习所输送霍世杰、乔国桢、李波涛;向上海大学输送张肇勤、柳长青、李维勤;向甘肃军校、耀县三民军官学校输送丁广智等优秀学员。李子洲是中国共产党陕西组织的最重要创立者,绝大多数陕西革命队伍中的人才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他的帮助、关爱和影响。

(三)有助人之品质和情怀

陕北土地贫瘠,再加上当时统治者的盘剥,所以,人民生活极其贫困。跟随李子洲的学员中有很多都是家庭困难的学生,李子洲在自己本身并不富裕的条件下,将自己的每月薪资作为他们的生活补贴,他用自己全部的精力为革命事业培养人才,出钱出力,而他本人却极其节俭。他用远高于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和人格魅力感染了一大批青年,使这些人后来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的、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低头的杰出革命人才。

李子洲从五四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重要传播者,进而成长为中国中产党陕西乃至西北党组织创立的先驱者,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为中国共产党陕西组织的发展壮大乃至后来长征落脚延安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党团组织四师绥德
绥德站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七十年成果丰硕
绥德怎不名天下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浅谈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宿舍党团组织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初探
新形势下党团组织进学生公寓的思考
六十八团开办电子商务培训班
央视《大手牵小手》栏目组牵手新疆建设兵团第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