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外宣视角下广西民俗小吃名称英译策略

2020-02-22 15:19莫传霞梁敏娜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糯米饭小吃英译

莫传霞 梁敏娜

(广西外国语学院 欧美语言文化学院,广西 南宁 532000)

我国的外宣工作将各类文化传播活动直接纳入其范畴之中,开阔了对外宣传的范围和领域。文化外宣包括:境外大型文化活动、影视文化外宣、书刊文化外宣、体育文化外宣、网络文化外宣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化外宣[1]。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外宣是让世界认识中国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民俗文化的外宣是中外文化走向世界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沉淀,不同地区的民俗饮食习惯体现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和情感寄托。地方饮食文化的英译是文化外宣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本文拟通过分析广西民俗小吃名称的英译策略,为广西民俗饮食文化外宣翻译提供参考。

1 广西民俗小吃英译对文化外宣的积极意义

近年来,随着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成功召开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带发展等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人士,尤其是外国游客,将目光投向了广西。民俗饮食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民俗饮食文化英译是少数民族文化外宣的媒介。广西民俗饮食文化英译,以民俗小吃为载体,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能彰显广西特色,促进地方文化外宣,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与传播。1)能促进地方形象的建立,梳理国家形象。如:广西柳州的螺蛳粉、北海的沙蟹汁等美食文化为中国饮食文化增色不少;《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中广西饮食文化的拍摄,不仅改变了广西的形象,亦促进了国家饮食文化的外宣。2)能推动国际商贸合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广西毗邻东盟国家,东盟博览会的召开加快了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也为广西饮食走向东盟市场提供了契机。

2 广西民俗小吃英译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对民俗饮食英译的研究较少,对广西饮食文化英译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综观现有研究发现,目前广西菜品的英译主要存在翻译方法单一、对菜名文化内涵理解不够、译文不够准确等问题。

1)译者没有区分广西小吃名称的分类(写实或写意类),采用一刀切的拼音标记法(音译)。如:糯米饭(Nuomifan)、玻璃虾球(Boli Xiaqiu)等。2)缺乏对菜名来源及烹饪过程,尤其是菜名所蕴含的饮食文化的考究,望文生义的译法。如:酸料粉(Sour Rice Noodles)、六堡茶(Liupu Tea)等。3)译文可读性有限,如:金丝绣球(Gold Embroidery Ball)的译文虽然能给读者传递菜品的外观,但对于未食用过这道菜的国外读者而言,无法从译文中提取有关菜品用料等其他信息。4)翻译方法较为单一,未做到多种翻译方法结合使用。如:生榨米粉(Fresh-pressed Rice Noodles)采用了单一的直译法。

3 广西民俗小吃英译策略

3.1 归化策略:直观再现小吃原貌

归化策略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2]。广西地区小吃品种繁多,小吃名与菜单名一样,主要包括写意和写实两种,绝大多数为写实性。写实性小吃名称主要由名词词组构成,包括主要食材和烹调方法等。根据写实性小吃名的这一特点,归化策略能直观再现小吃的原貌,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有利于文化外宣,因此,可在归化策略的指导下采用直译法对写实类小吃进行英译。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酸辣食物可以祛湿消暑,饮食习惯上偏好酸辣食品,这从广西的腌酸文化和粉的配料上可见一斑。首先,广西人好吃酸,喜欢将果蔬放入腌缸,撒上盐或者醋和糖等佐料,制作成“酸嘢”,菠萝、芒果、李子等水果,或是莴笋、萝卜、白菜等蔬菜,没有广西人不能腌制的食材,所以英译与广西“酸”文化有关的小吃名时,建议将这一制作过程在译文中再现,而英文中“picked”(Pickled food,such as vegetables,fruit,and fish,has been kept in vinegar or salt water to preserve it.)一词[8],基本能将这一腌酸过程再现。如:酸辣鸡爪(Spicy Chicken Feet with Picked Vegetables)、鱼头酸笋豆腐汤(Fish Soup with Pickled Bamboo Shoots and Toufu)等。另外,广西大街小巷的粉店除了放置萝卜酸、黄瓜酸、豆角酸、酸竹笋等配菜供客人自取外,还提供自制辣椒酱(Spicy Sauce)。广西酸嘢文化,极具地方特色,因此直译更能为游客和读者所理解,达到广西酸嘢饮食文化外宣的目的,亦能凸显民族特色。

例1)五色糯米饭:Glutinous Rice in Five Coulors

壮族人民在每年三月三或清明节均制作五色糯米饭,揉成小团,粘附在竹枝上,插于祖宗神龛,举行祭拜仪式,以求五谷丰登。如今五色糯米饭作为传统小吃在街边小巷较为常见,受到更多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的欢迎,成为壮族小吃的名片之一,因此,将五色糯米饭英译为Glutinous Rice in Five Coulors,合乎情理。

例2) 瑶族烤田鲤:Roast Carp Bred in the Paddy Fields in Yao Ethnic Minority

从例2)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写实性民族小吃的食材、烹调方法及来源。烤田鲤是广西瑶族一道颇具特色的菜品。烤制的鱼养殖于稻田之中,在鱼的生长过程中,稻田提供杂草、虫和稻花以供鱼吃,故稻田鱼属纯天然养殖,鱼肉鲜美。因此,例句)不仅将食材和烹饪方法忠实再现,还揭示了其食材原料的地域性和菜品的民族特色,体现了当地饮食崇尚取材自然、追求健康的淳朴习俗,对于追求生态、健康旅游的外国友人更具吸引力。

3.2 补偿策略:挖掘文化内涵

补偿策略是指使用译入语的语言手段,弥补原语文化在译入语文化中的缺省,从而最大程度上再现原语的文化内涵。民俗小吃英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地方特色文化外宣,从而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由于不同文化的差异,在英译广西民俗小吃时,将不可避免遇到文化缺省的情况,因而单一的直译法,往往不能满足翻译实践活动的要求。小吃名称体现了地方民众的饮食心理和情感寄托,尤其是写意类小吃名称,更是饱含了地方人民的饮食智慧和文化。因此,英译时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更为重要,补偿翻译策略指导下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例3)四喜虾饼:Sixi Shrimp Pie (Sixi:four kinds of bliss in ancient China)

例4)金丝绣球:Gold Embroidery Ball (Taofu and Shrimp Ball Rolled with Chips)

例5)侗族打油茶:Dong People's Fried-rice Porridge with Crisp Beans and Peanuts for Daily Diets and Entertaining Guests.

以上译例均为写意类菜名,在英语文化中无法找到对等物,因而通过补偿翻译策略,采用补偿加注译法,能弥补直译法和音译法的不足,将小吃名称背后的食材和文化意义译出,有利于译入语读者接受。

3.3 异化策略:凸显民族特色

异化策略要求译者向读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以传达原文的意思。民俗文化外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文化在全球一体化大环境下保持固有的文化特性和身份,因此,针对民俗文化进行语际翻译时要尽量运用异化为主、适度归化的翻译策略,实现两种翻译策略的和谐统一,构建新的跨文化语际翻译观,促进不同民族异域文化的交流。广西民俗小吃由于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在英译时,需要合理采用异化及英译加注的翻译策略,以期达到文化外宣的目的。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缺省现象,造成翻译过程中的不可译性。由于广西小吃的独特性,在英语文化中,很多广西小吃找不到对等物,如:糍粑、糯米饭、糖水、卷粉等。为了保留小吃名称的原有特色,同时保证译文的可读性,通常采用音译(加注)或直译加注等方法。

例6)豆腐酿:Toufu Niang

“酿”是广西的又一特色,常见的此类小吃有瓜酿、田螺酿、豆腐酿等。“酿”的现有英译文为“fermented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四版)中对“ferment”一词的定义为:if fruit,beer,wine etc ferments,or if it is fermented,the sugar in it changes to alcohol.[3]由此可见,“fermented”一词的词义为“酿酒的”“发酵的”。中文的“酿”,异体字为“醸”,是“从酉从襄”(用谷物包裹酒曲)之意,其中的襄意为“包裹”。故而广西小吃名中的“酿”并不是指酿酒,只是借用了其中“包裹”的部分意思,不宜译为“fermented”。鉴于“酿”是广西地方特有的小吃形式,英译此类小吃时适宜在异化策略的指导下采用音译(加注)法。

例7)六堡茶:Liubao Tea

例8)龟苓膏:Guiling Jelly(Testudinis Plastrum and Green Brier Jelly)

例9)牛鲜子:Niu Xianzi(A special kind of snack of Hui ethnic minority in Liuzhou,Guangxi)

以上译例均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和音译(加注)的翻译方法,能较好地保留原小吃的特色,再现小吃名称的由来和原文的内涵。

猜你喜欢
糯米饭小吃英译
小年夜里赤豆糯米饭在飘香
摘要英译
我是一个小吃货
糯米饭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跟踪导练(一)2
怕冷的小吃货 等
大家都爱吃小吃
可爱的小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