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 薇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云南交通技师学院)高级讲师
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思政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面的建设意见,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是党和国家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人才保障和思想保障,也是切实保障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实效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主阵地、主渠道,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贯彻落实《意见》,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性,应着力发挥好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教材“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特别突出强调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要充分认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意见》围绕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五个方面的具体举措。贯彻落实《意见》,必须把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关键环节,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处理好政治与业务、数量与质量、专职与兼职、教学与科研、思想引导与政策激励的关系。通过政治上提要求、业务上压担子、发展上增出路、经济上给待遇、师德上强约束,使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发挥课程教材“主阵地”作用。《意见》围绕课程教材建设,提出四个方面的具体举措。贯彻落实《意见》,一是构建思政课“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高校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结合高校学生的思想实际,贴紧靠实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规律,把思政课放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中来建设,聚焦当代中国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学科专业特色以及学生个人成长结合起来,在充分尊重新开课程建设规律前提下,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设计、高起点推进,精心组织课程攻关,积极探索思政课新的“打开方式”,构建思政课“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以广阔的视野、精深的剖析、丰富的教学形式引导大学生深度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刻认识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二是整合教学内容。思政课课程内涵极其丰富,外延极其广阔,这些理论成果的产生与我国的历史国情、现实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立足基石。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坚持以统编教材精神为指向,以其体系结构和谋篇布局为指导,正确处理三方面关系,即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认真思考“教材体系怎样转化为教学体系、理论体系怎样转化为信仰体系”的问题。遵循政治理论“够用”和“会用”原则,把抽象的、枯燥的理论变成学生能够听得懂、有用的信息,促进学生关注社会、认知现实、认同信仰、政治坚定、提升素养。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意见》围绕思政课教学,提出五个方面的具体举措。贯彻落实《意见》,一是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注重发挥团队力量,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集思广益,加强对各门课程教学设计研究、课程之间内容衔接研究、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研究,努力打造一批精彩教案、精彩课件和精彩课堂。二是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提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坚持教学与研究平行发展,让思政课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投身于教法创新上,让教师的专项研究成果更大限度地转化为教学内容,以科研支持教学,在学术研究中夯实思政“金课”的理论基础。三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征和青年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确保传统方法的传承发展与新方法新手段的推广应用并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