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国民健身的困境与反思

2020-02-22 07:12蒋建琼张冰松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国民体育锻炼青少年

蒋建琼 张冰松

(①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②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四川 阆中 637400)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简称新冠疫情)开始在武汉蔓延,一场没有硝烟的身心战争就此拉开序幕,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全面封城,在党中央领导下举全国之力共同抗疫,无数逆行者踊跃前行,全国人民居家隔离。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TO)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Corona Virous Disease 2019简称“COVID-19”[1]。这场新冠疫情对国家、对全国人民都是一场考验,严重影响到了人民身体健康,威胁到了人民生命安全,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全方位冲击。困境也把中国人民拧成了一股绳,万众一心,对比国外疫情防控的困局以及他国的防疫举措,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新冠疫情的洗礼,民众开始反思自己的身体健康,特别是青年、中年,身体转“透支”为“投资”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的良性转变趋势。

一、新冠疫情影响国民健身认知变化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钟南山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不仅仅因为他是抗疫的权威,还因为82岁高龄的他的自律生活和强健体魄,以及钟南山家庭成员的体育锻炼习惯。不少国民开始关注“南山”健身、“南山”食谱,很多人开始效仿他的健身养身之道。

这次新冠疫情,再次刷新了国民对健康的认知。“停课不停学”期间,再无老师占用体育课现象,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叠加执行每天打卡制,把体育锻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家庭体育再次受到全国广泛关注,特别是居家体育锻炼,很多人还借用微信朋友圈、抖音等介绍居家打卡锻炼心得,不管原始目的是增强体质抵御病毒还是减肥塑形保持身材,最终都对体育事业发展做了贡献;“天地之德大曰生”[2]59,生命的意义被重新定义,从“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晋升到“生命就是一切”,很多人重新界定了生命的意义,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养身期望值以及幸福观念转变。

二、后疫情时代国民健身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学校体育全面改革机遇

2020年4月2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中《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9年云南省出台中考体育改革政策引发广泛关注,纷纷期待改革取得成效。随着新冠疫情后人民对体质健康的再认识,借助“体育热”的东风,迎来全国学校体育制度改革机遇,青少年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其体质健康状况将更受大众广泛关注。

2.家庭体育观念提升机遇

新冠疫情促进国民形成正确健身观念,人们从未像在疫情期间居家时期那样热衷和自觉于体质锻炼,涌现出了许多亲子锻炼、全家锻炼的温馨画面,这对增进亲子关系融洽度、促进家庭和谐意义重大,特别是那些父母双方工作繁忙,对孩子陪伴较少的家庭,家庭体育使亲子关系以及家庭关系空前融洽。随着疫情的结束,家庭体育必须保持常态化、固定化,才能使家庭体育乃至全民健身的发展。

3.国民体质全面提升机遇

老马沉吟着说:“具体的死因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但是经我初步判定,死者有尿中毒引发多个器官并发衰竭的现象。从死者的伤口来看,伤口成因在他死前多天就有了。也就是说,他并不是被割了肾后马上死亡的。但具体的死因,要等市局和省厅的专家共同鉴定才知道。”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除了自我防护、减少外出以外,“增强体质,抵御疾病”成为阶段性锻炼主题,这也将是后疫情时代的锻炼主题。体育锻炼对增强肺活量、改变呼吸频率、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逐渐被重视,这将使坚定和传播体育文化自信、战胜、全民健身真正落到实处。

4.体育产业发展机遇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结束,人们从脱离恐慌到对健康身体的渴望,以及对体育强身健体和增强免疫力功能的关注,促使体育产业迎来又一个春天,体育器械、体育服装、体育旅游、公共体育服务等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科学健身大环境下,群众健身刚性需求与健身设施和平台供给不成正比是影响健身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体育产业迎来新的机遇,查漏补缺,因地制宜,将是发挥体育产业新领地的重要拓展平台。

(二)面临的挑战

1.学校体育“应试教育”现象改变的阻力较大

受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以及在线课程效果补救,老师、家长对增加学习时间的强烈愿望,迫使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一再受到挤压,早期和疫情期间培养的锻炼习惯可能被打破。随着升学考试中体育分值的加重,很多学校和家长也开始重视体育学科,出现“考什么练什么”和“考前突击”的应试思想,未给学生制订科学系统的身体锻炼计划,未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背离了升学考试增加体育分值的意义和初衷。

2.疫情后健身热劲减退

随着疫情的结束,生活慢慢步入正轨,人对体育锻炼的惰性也会逐渐显现,激情慢慢减退,甚至锻炼报复行为[3],不但体质不会提高,反而会出现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致使锻炼时间再次受到挤压,平时不坚持锻炼的群体很容易产生挫败感,难以继续维持锻炼习惯。

3.经济补救的影响使全民健身面临压力

三、抓好后疫情时代国民健身的路径

(一)“终身体育”继续从“学校体育”抓起

1.中小学体育“以考促练”战略全面实施

“青少年的体育健康已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中的‘小胖墩’‘小眼镜’‘豆芽菜’越来越多。”[4]云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徐忠翔总结现行的招生考试制度:“考什么,学什么,教什么,考得多学得多,考得少学得少。”[5]云南省中考体育改革中体育分与语数外持平,均为100分。现在很多青少年的体质水平的确令人担忧,体育不及格者比比皆是,归根结底还是学校和家长对体育重视不够,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是迫于升学压力,怕“耽误学习”这种思想是造成体育锻炼时间不够、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体育分与语数外持平的升学考试模式应逐渐向全国普及,这将大大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并且有一个“质”的飞跃。

除了中考体育改革,高考中体育的“软任务”变为“硬指标”也是高考改革的趋势和必然,高中阶段体育与高考没有必然联系,导致高中阶段体育被“荒废”,严重影响青年树立身体健康和终身体育意识,导致身体素质不升反降,体育进高考成为下一个改革的目标。

2.高等教育阶段延续“每天锻炼一小时”

2006年的《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锻炼标准,在中小学严格执行,促进了青少年身心健康,但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对大学和研究生的体育锻炼没有强制要求。大学阶段每年虽有体质健康测试,但只是重结果不重过程,对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促进作用不太大。

高等教育阶段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从时间和量来看,完全不能满足青年的体育锻炼需要,应在高等教育阶段延续“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硬指标,每天分时间、分阶段、分项目实施全校性体育锻炼,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监测,确保每人都能达到预定锻炼目标,达到增强体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目的。

3.教师群体应纳入学校体育范畴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因此青少年体育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但是在发展青少年体育的同时却忽略了与青少年同在学校内的教师群体,常年的学习、工作和家庭压力,加之日益积累的职业病,教师身心健康令人担忧。因此,应将教师群体纳入学校体育范畴内,鼓励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弥补工作压力而无暇锻炼的现实问题,锻炼时可另设组别,也可分批加入学生队伍,达到学生、教师锻炼效果双丰收的目的。

(二)“以人为本”组织实施“工间体育”

增加单位工间体育锻炼制度,放松身体,清醒头脑,达到以质促效。在企事业单位可增加工间体育锻炼时间,分段分批次进行工间操等体育活动,可设立两个时间段,上午10:30-11:00为第一时间段,下午15:00-15:30为第二时间段。员工根据工作时间和工作性质自由选择一个时间段进行工间体育锻炼,弥补因工作、生活压力无暇锻炼身体的缺陷,促进全民健身有效实施。

(三)强化家庭体育多重作用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暂停聚集性体育活动,家庭体育在这个时期成为健身主流,成为亿万人民强身健体的保障。家庭体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作用,家庭体育可促进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动发展,家庭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载体,家庭体育是亲子融洽、家庭和睦的桥梁。化疫情危机为契机,学校体育可以为家庭体育发展注入活力[2]60,在后疫情时代,家庭体育要继续发挥作用,促进全民健康。

(四)重视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一直是全民健身的重要板块,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社区作为重要的基层组织,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是打赢防疫阻击战的重要支撑。疫情期间基于生命安全需求的健身热潮,在疫情后会逐渐消退甚至消失,因此在后疫情时代,社区要继续把居民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肩负起从“严防严控”到恢复幸福生活的重要职责,增强社区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居民的参与度,让更多人养成和保持正确的健身意识和习惯。幸福来自健康的身体,来自家庭和睦,社区要继续强化服务保障,从提高居民身体健康入手,拓展社区活动场所,新建社区体育公园,增添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小型足球场、健身路径器材等,并定期对公共设施清洗、消毒,做到随防随控。在周末和节假日增设健身类、亲子类、家庭类、团体类多元化的趣味体育项目,满足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引导更多的个人、家庭、团体加入社区健身组织,并通过自媒体正向宣传介绍,教育影响不常锻炼的居民,达到社区体育的全民健身目标。

(五)通过公共体育服务移动平台促进体育锻炼自我监督

新冠疫情期间,居家锻炼成为健身方式首选,各类公共体育服务移动app下载量大幅上升,如keep、Hi运动、去运动、Fit、Try等等健身app深受欢迎,自发开展体育锻炼自我监督,对国民体质稳步提升意义重大。随着健身热潮高涨,进一步开展好在线打卡,在线健身指导教练等线上服务能使国民的健身更加专业和便捷,公共体育服务再上一个新台阶。

结 语

一场灾难见证人间冷暖,在逆境中重启生命的意义,在反思中重构健身的价值。借助困境中的机遇与挑战,大力开发新兴优质体育资源,增强国民体质,为建设体育强国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新冠疫情,唤醒国民体育锻炼意识,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在后疫情时代,通过学校体育、工间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以及公共体育服务平台,促进体育发展,将更快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目标。

猜你喜欢
国民体育锻炼青少年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青少年发明家
一直难忘
高地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