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婧
高职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从而能够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发展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朱兰芳 2010)。然而,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加大,整体生源质量难以保证,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彼此层次的差异也较大;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使得学生的在校理论学习课时大大减少,以所在学校为例,由于实行“2+0.5+0.5”的培养方式,原本两年半的理论课时变为两年,英语基础课只能一再压缩,从之前的三个学期开设到目前大部分系部和专业仅开设一个学期48个课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成为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联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外贸英语、商务英语、医学英语、旅游英语、科技英语等。ESP理论认为,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Hutchinson&Waters 1987,转引自孙六荣,2018)。“学生为什么学习?”是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必须考虑的第一个问题。ESP理论倡导“学中用,用中学”,将其引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符合高职教学的特点,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需求,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需求分析理论是ESP的重要内容,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是ESP教学的前提。“把需求分析用作确定外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起点和基点的观点在国际外语教学领域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领域中都已得到普遍认同”(余卫华 2002)。
为了了解目前所在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需求及学习习惯,教师选取了144名高职一年级学生,利用学习通软件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见附录)。
受访的144名学生中明确表示不喜欢英语的只有28人,占总人数的19.44%,喜欢英语的占21.52%,另外超过59.00%的学生表示对英语的态度是既爱又恨。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明白英语的重要性,并想学好英语,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有20.83%的学生将学习不好的原因归咎于没有兴趣,归因于耐心和方法的人数较多,各占29.17%,说明将近60.00%的学生认为在教师讲授学习方法、加强学习管理和督促的情况下成绩应该会有所提高。在被问及“你认为学习英语的好处有哪些?”时,71.0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能提升个人素质,67.36%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有助于进一步深造,这两项所反映的都是学生的长远动机,但前者较模糊,后者更明确,更容易细化和分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长期目标分解、细化为短期目标,这样更容易实现,激励效果更好。调查发现,52.78%的学生相信能提高英语水平,另有40.97%的学生认为通过自身努力和教师的帮助有可能提高英语水平,这说明学期伊始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很高,教师应鼓励信心不足的学生,同时通过各种措施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不断强化学习动机。
关于“英语课堂应包含什么教学内容?”这一问题,很多学生选择了多项,其中选择“词汇讲解”的有68.75%,选择“口语练习”的有65.97%,选择“学习方法讲授”的有59.03%,选择“语法讲解”的有61.81%,选择“写作练习”的有54.17%,选择“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英语讲”的分别为31.25%和38.19%。这说明学生认为文化内容并非英语学习的重点,也不是他们应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80.56%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应该讲授专业英语词汇和职业(求职)英语相关表达。整体来看,词汇是大部分学生认为较难的内容,学习方法、写作和语法也是他们感觉困惑、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对专业英语词汇和职业(求职)英语相关表达的需求反映出学生对英语实用性的需求。
调查问卷中还设置了两道关于英语学习习惯的问题,一道题是关于利用手机软件学习英语频率的,另一道题是关于学生常用的英语学习APP的。32.84%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用手机软件学过英语,62.50%的学生表示偶尔会使用手机软件学习英语,只有4.80%的学生表示经常使用手机学习英语。学生提及手机学习APP时,只有少数列出了“百词斩”“流利说”“金山词霸”这类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软件,还有一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百度翻译”“作业帮”等。这从侧面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课后主动复习、预习、利用碎片化时间巩固练习的习惯;二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利用手机软件学习英语的能力,他们更习惯把手机当作翻译的工具,而非英语学习和练习的工具。
通过此次调查可以发现:首先,受访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较高,有提高英语能力的愿望,个人素质提升和进一步深造是其学习的主要目标。但由于以往失败的经历,部分学生信心不足。其次,在学习英语的困难与需求方面,词汇记忆和语法结构是学生认为难度较大、需要加强的。学生的输出性能力(说与写的能力)更需要提高。再次,学生缺乏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时量也少,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根本无法保证教学效果。
为了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其学习效果,实现因材施教,让其学有所获,高职英语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在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及英语课时压缩的情况下,大多数专业英语教学只有一学期的时间。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达到更好的效果,就要基于学生就业和深造两大主要需求设置不同的课程:针对打算就业的学生,开设基础英语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基本英语技能(听、说、读、写)的提升,教学中穿插专业英语和职业英语的内容;针对有专升本意愿的学生,开设英语提高班,重点讲授专升本英语内容,从大纲词汇到语法点,再到题型练习,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对专升本的英语有概念、有方法,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传统的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还不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因此,有必要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微课、慕课帮助学生“移动学习”,使其实现高效学习。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线上音频、视频、微课、慕课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能将教学时间和空间大大拓宽,使学生学习时间无形加长,有助于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内化。利用“学习通”等软件进行混合教学不仅能使课堂活动更有趣,使学生参与度更高,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实现及时、多元的教学评价,从而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无论是基础英语课程还是英语提高课程,都应该以ESP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实用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加入学生实际应用的教学素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也应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目标。以所在学院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等级考试和技能比赛相结合,还要充分结合省情、校情,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效果。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理念的转变,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关注度越来越高。高职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需求和习惯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关于英语教学改革的几条建议。不足之处是,此次调查仅限于所在学院两个系三个专业的学生,研究样本代表性还不够。希望本研究能够对今后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调查研究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