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及其在二语学习中的研究综述

2020-02-22 05:49唐菁蔚
英语教师 2020年1期
关键词:复杂度创造力学习者

唐菁蔚

一、创造力研究综述

创造力是生成新颖(如原创的、出人意料的)、恰当(如有用的、适应目标要求的)理念/作品的能力(Lubart 1994)。创造力是一个无论在个人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非常重要且覆盖多学科范畴的概念。从个人层面讲,创造力与一个人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事务的能力有关;从社会层面讲,创造力可以带来新的科学发现、新的艺术成就、新的发明及新的社会进步。创造力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忽视,因为新的产品或新的服务能够带来新的工作机会。此外,个人、组织、社会团体都必须以现有资源适应新的目标需求来维持创造力。

但事实上,创造力直到20 世纪中期才得到应有的关注。吉尔福德(Guilford,1950)在其美国心理协会主席就职演讲中提出,“心理学家要关注一个被严重忽略却非常重要的特质,那就是创造力”。吉尔福德称,到1950 年,《心理学文摘》目录中关于创造力的文章不到千分之二。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对创造力研究的兴趣逐渐增长,但创造力在心理学中仍然是一个相对边缘化的主题。

心理动力研究方式被认为是20 世纪创造力研究最主要的理论研究方式。基于创造力源于有意识的现实和无意识的驱动之间的关系这一观点,弗洛伊德(Freud,1908)提出作家和艺术家创造的作品是以公众可以接受的形式在表达他们无意识的欲望。之后,心理分析的方式为创造力研究引入了适应性退化和适应性细化的概念(Kris 1952)。其他理论学家如库比(Kubie,1958)强调潜意识才是创造力的真正来源,因为潜意识思维是松散模糊但又可解读的。与弗洛伊德不同,库比声称潜意识冲突因其导致固定且重复性的思维实际上对创造力是有负面影响的。尽管心理动力研究方式可能给创造力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但其理论并不能和逐渐科学化的心理学研究相结合。20 世纪早期的心理学学派如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等对创造力的研究毫无建树。心理动力研究方式和其他一些早期对创造力的研究几乎完全依赖于对极度出色的创造者的个案研究,唯一的作用是把创造力的研究从心理学的主流研究领域中孤立出来了。

创造力的认知研究方式试图探究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表现和心理过程,包括创造性思维的人类对象研究和计算机刺激机制研究。根据芬克和史密斯等(Finke & Smith,et al. 1995) 及其同事提出的Geneplore 模式,创造性思维有两个主要处理阶段:一是发生阶段;二是探寻阶段。韦斯伯格(Weisberg,1993)提出创造力是普通的认知过程产生了不普通的结果。他试图表明创造性的见解依赖于个体将传统的认知过程运用到已经存在于记忆中的知识。博登(Boden,1992)的评述称计算机刺激方式以刺激人类行为的模式催生计算机的创造性思维产物。

与认知方式同时出现的是人格取向方式,它认为创造力源于人格因素、动机因素及社会文化环境。阿马比尔(Amabile,1983)、巴伦(Barron,1968/1969)、艾森克(Eysenck,1995)、高夫(Gough,1979)及麦金农(MacKinnon,1963)等学者提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拥有某些特定的人格特质——独立判断力、自信、易被复杂性吸引、审美取向及冒险性。关于创造力的动机,部分理论学家提出了内部动 机(Amabile 1983;Crutchfield 1962;Golann 1962)、秩 序 需 求(Barron 1963)、成 就 需 求(McClelland&Atkinson,et al. 1953)及其他动机的相关性的假设。创造力可能不仅仅要求有动机,还要求产生动机。社会环境与创造力的相关性也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在社会层面,西蒙顿(Simonton,1984/1988/1994)进行了数项研究,从数据上看,创造力的产出和诸如文化多样性、战争、榜样的有效性、资源的实用性及同一领域竞争者的数量等社会因素相关。

二、二语学习中的创造力研究综述

EFL 的全称是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在二语(英语)学习中,可能对不同的学习者成就作出解释的情感因素、社会因素等已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创造力由于其本质的繁复性,仅有极少数研究试图探索这一重要而复杂的个体差异对语言的影响。部分研究者如巴克齐和泽特尼(Barkóczi & Zétényi,1981)、克罗普利(Cropley,1972)、吉尔福德(1950)、梅德尼克(Mednick,1962)等认为,创造力的各内在构成因素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而不是仅仅在那些特别有天赋的人身上才能发现。因此可以说,创造力作为一项个体差异因素存在于每一个普通人之中,它不可避免地和人的想象力、革新能力、冒险性、适应性及对知识进行新的分类和系统归纳有着密切联系(Sternberg 1985)。那么,它就有可能与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成果有关。

奥托(Otto,1998)用交际方式对一所匈牙利中学的学生进行了小范围的研究,发现创造力的不同测量标准和学生期末英语考试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斯滕伯格(Sternberg,1985)研究发现,在创造力测试中得分高的学生在能够激发创造力的指导条件下比那些同样得高分却不具备同样指导条件的学生的成绩更好。因此,如果成绩的衡量把创造性的成就作为一个因素考虑进去,那么,通过评估创造力就可以得到一些结论。

奥托(1998)的研究还发现,创造力在普通的第二语言习得结果中也可以观察到,但他没能回答在二语学习者成绩中更小的、更特定的范围内如创造力这样的个体变量的影响是否也能被观察到。由此,艾伯特和科莫斯(Albert&Kormos,2004)进行了一项探索性的研究,并证实这些影响在学习者成绩中更小的或更特定的范围如口头叙述型任务中的影响同样能够被测到。这项研究考查了创造力的三个方面——原创性、适应性、创造力流利性,任务表现不同评估标准,谈话数量(流利度)、复杂度、准确度、词汇广度和叙述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创造力流利性和谈话数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原创性和谈话数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和叙述结构呈正相关关系;没有发现适应性对学生的任务产出有任何相关关系;语法复杂度、准确度、词汇广度与创造力的三个方面没有发现任何关系。创造力的三个方面对口头叙述型任务的表现没有显著的影响。相关性的程度表明,创造力对学习者口头叙述型任务产出的影响是相对较弱的。创造力的三个方面只能解释大概10%—15%的学习者成绩差异。

目前,外语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的交际和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往往涉及要求学习者运用想象力(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于创造力)的任务。其中,尤其是口头叙述型任务经常使用图片线索或提示来激发学习者在产出目的语时的想象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要研究创造力与任务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正如斯旺(Swain,1985)曾经指出的,“涉及想象力的运用和新想法的产生的任务往往会为更具有创造力的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联系机会”。也就是说,学习者能产出更多可被理解的成果,这会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为学习者带来更大的成功。在中国的英语学习环境中更是如此,因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往往要在课堂上体现他们的任务产出。

中国的英语教育长期以来都因为过于重视记忆和重复而缺乏创造力的体现和运用(Kyung Hee Kim 2005)。托兰斯(Torrance,1992)提出,由于创造力和创新与国家各个领域的繁荣都有关系,因此促进创造性的学习环境非常有益。此外,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被要求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使用想象力和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等引起了人们对创造力及创造力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的研究的兴趣。部分研究者如张杰(1990)、杨孟萍(1992)、董奇(1993)等对创造力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大部分是关于创造力的特征或母语环境下儿童的发散性思维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创造力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任务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研究探索了创造力对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环境下口头叙述型任务产出的影响。艾伯特和科莫斯(2004)的研究表明,创造力的三个因素——原创性、适应性、创造力流利性对任务产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刘萍(2007)研究了在不同准备时间(3 分钟和5 分钟)情况下,两组受试同一任务的产出情况,其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受试的创造力流利性均与谈话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修饰性与谈话结构只在5 分钟准备的受试组中呈正相关关系,原创性与任务产出没有相关关系。这些研究都没有涉及任务复杂度这一决定任务性质的重要因素。

基于斯凯恩(Skehan)的任务难度架构,许多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关于任务复杂度可能对学习者语言产出的影响的实证研究。鲁宾逊(Robinson,2001)研究发现,与简单的独白任务相比,复杂的任务能引发学习者产出更准确和复杂的语言,但不够流利。“提高任务复杂度会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向更复杂的语言以达到任务语言和功能上的要求。随着任务复杂度的增加,认知和情感因素的个体差异对学习者语言产出的影响也逐渐增加。”(Robinson 2001)并且,加大任务的认知要求会导致学习者语言使用功能性的改变(Givon 1985;Sato 1990;Newton&Kennedy 1996),从而更注意语言产出,更深入地分析语言输入,导致加速中介语的产生(Mackey 1999;Perdue 1993),并可能促进学习者在任务完成期间对语言输入的关注程度(Schmidt 2001)及后续使用。这些对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学习的研究都认为“认知方面的个体差异或学习态度、创造力等在任务复杂度加大的情况下应该会导致不同的语言产出”。因此,在任务复杂度不同的情况下,创造力这一因素需要得到更深入的研究以发现其与学习者任务产出的可能关系。

结语

创造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因素,至今心理学界对其研究还不够充分和完善。在语言研究中,创造力作为一个重要的个体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且实证性的研究需求迫切,研究范围要进一步拓宽,在研究创造力与语言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创造力对语言习得尤其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猜你喜欢
复杂度创造力学习者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一种低复杂度的惯性/GNSS矢量深组合方法
求图上广探树的时间复杂度
某雷达导51 头中心控制软件圈复杂度分析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