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评析

2020-02-22 04:48王增福宋美桦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心时代思想

王增福,宋美桦

(1.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 250358;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岛 266580)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沧桑和苦难辉煌近百载依然坚挺地屹立于世的重要法宝。新时代赓续深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责任田”,仍要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人民主体这一根本政治立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正式提出并深刻阐发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系统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享有、效果由谁评价的问题,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升华到了新的理论高度,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如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已被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伴随着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思想的深入实践,国内学界对其研究逐渐进入一个更成熟的阶段。总体上来看,国内学者们立足实现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如何形成、如何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内涵、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如何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和研究,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形成逻辑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时代条件下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诉求,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战略逐步展开的核心驱动,其形成逻辑是一个历时性与共时性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1]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把握这一思想形成的学理基础,同时更要考察它的历史生成,特别要强调习近平同志在这一思想生成过程中的卓越贡献。国内学界通过深入研究习近平同志在地方从政时的人民观及其在十八大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剖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出、形成和完善发展的历时性过程。

(一)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的个人因素

从马克思主义过程论的视角来看,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从事抗旱工作时就高度重视群众工作,要求工作“目中有人”;2005年,在考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时,他强调发展不能脱离“人”这个根本,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领导干部追求的政绩观应当是“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需要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实际问题。2012年,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时隔两日,他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所以必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3]。从主政地方到成为党中央领导核心,习近平同志在不同时期的重要讲话中都十分注重和强调人民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对此,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习近平同志在不同时期的人民观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方世南等认为,习近平同志辗转地方和中央各个部门、各条战线、不同领域丰富的政治历练和政治实践经验升华和凝结而成的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为他形成和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宝贵的政治文化资源。[4]陈力丹认为,从担任基层党的领导干部做起,到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习近平同志一路走来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他关于党与人民关系的一系列论述,丰富了党的根本宗旨的理论,完善了并全面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在历史中的地位的思想。[5]楚向红认为,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前为群众做实事并作出精辟、实在、接地气的相关论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初创阶段;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后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习近平同志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一些内容、特征及重大意义等进行的深入探索和解析,为这一思想在十八大以后的成熟和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6]由是观之,研究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形成发展逻辑,不可忽视习近平同志在其个人成长经历中以及从政之路上形成的人民观对这一思想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的多重逻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个不断完善、日益成熟的理论体系,其形成与发展有着独特的逻辑理路。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提出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这一重要论述标志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形成及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的确立。此后,习近平同志又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的立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根本意义上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完善与落实提供了方向指引与理论支撑。对此,学者们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实际,从多视角、多维度探讨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形成逻辑。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为新时代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石,目前国内学界对此基本达成共识。何玉芳、孟新超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观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的来源。[8]张艳涛、钟文静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科学社会主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的当代追求”。[9]罗会德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了唯物史观“人民立场”这一基本立场,贯穿了唯物史观“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进步”的观点方法,体现了唯物史观“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10]吴育林、邵程程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直面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主体面向,是对唯物史观关于“现实的个人”思想的逻辑遵循。[11]桑明旭认为,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决定历史发展)的理论逻辑是一种生产逻辑,以唯物史观认识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以发现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也是生产逻辑。[12]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所提供的理论滋养,更加确证了这一重要思想的形成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厚实,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髓和智慧。吴爱萍认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新时代为视角、以史为鉴而实现的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现代性转化”。[13]付海莲、邱耕田认为,这一思想吸收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又对其进行了超越,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目的”,与古代统治阶级将“民本思想”作为愚民的思想武器有着本质的区别。[14]陈智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这一角度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厚历史逻辑,他认为,“在党的近百年的曲折发展历程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为人民服务这一作为安身立命之根本宗旨从未发生过动摇”。[15]从上述观点可知,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中所蕴含的思想智慧虽然能够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形成提供有益补充,但因其所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局限,呈现出传统民本思想与当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间必然存在的现实张力与矛盾,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人民谋幸福的近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与我国人民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的自觉能动性。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的现实逻辑。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都有其现实根源,离开现实的思想宛如镜花水月。王荣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有人类性和普遍性,更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因此必须立足于当下现实对其所表征的社会历史图景,对其给予更为详尽地阐述”。[16]邹绍清、王红云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逻辑生成:一则是由世情国情党情所决定,二则是为了满足解决国内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三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证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彰显了党的根本宗旨。[17]燕连福、夏珍珍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形成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18]盖逸馨、王占仁认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当前中国社会现实为依据,对化解社会主要矛盾、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深入考量。[19]邓红、尚娜娜认为,这一思想有着鲜明的现实逻辑就在于它不仅将目光聚焦于国内社会发展还关注全人类进步,不仅注视社会当前发展还关心社会未来走向,不仅在实践中尽力实现动态平衡发展还倾注了终极关怀意识。[20]学者们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形成的现实逻辑,但这些观点大都把社会主要矛盾与这一思想的形成联系到了一起。由此可以看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乃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形成最深刻的现实依据。

综上观之,目前国内学者主要通过理论、历史、现实三个维度阐述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形成逻辑,论证了这一思想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有益结合的重要成果,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哪里来、指向何处,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更加坚定人民立场。

二、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宗旨所在,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切的为民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在新时代条件下,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始终遵循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首先就要求我们应该准确理解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涵要义、基本特征、价值立场及其践行路径的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

(一)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要义

学者们从不同视域探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要义,为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奠定了重要基础。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汪信砚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涵丰富:第一,发展为了人民是对发展目的问题的回答;第二,发展依靠人民是在发展动力问题上的主张;第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对发展趋向问题的阐释。[21]胡伯项、艾淑飞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内核概括为:发展为了人民是基本立场,发展依靠人民是方法论,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价值观三个方面。[22]李冉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要义包括四个方面,即在发展目的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在发展主体上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在发展方法上坚持一切从问题出发、在发展效果上坚持一切由人民检验。[23]陶日贵认为,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既包括尊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观,也包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执政观和价值观,还包括“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党的根本工作方法论。[24]付海莲、邱耕田别从根本立场(发展为了人民)、方法论(发展依靠人民)、价值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和检验论(发展效果要由人民检验)的角度阐释了这一思想丰富而深刻的内涵。[25]郑文宝认为,目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根本目的、发展核心、主体力量和价值取向等几个方面。[26]国内学界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成果丰硕,学者们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对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作出了不同的阐释。但总体而言,这些观点基本上是循着“为了谁——依靠谁——该谁享——由谁检验”的逻辑思路,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以发展目的、依靠力量、发展方法、价值立场相统一的方式予以逻辑上的合理安排。

(二)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特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根本遵循,吸收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智慧精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发展并成熟起来,因而有其独特之处。宋俭、凌琦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建构特性集中归纳为把握规律性、贯彻系统性、注重中和性、富于开放性四个方面。[27]李怡、肖昭彬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立场的鲜明性、现实的针对性、布局的系统性、 行动指导的具体性等优点。[28]孙余余从理论维度、实践基础、价值向度三个层面分析,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29]郭广银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系统的科学思想理论与实践方略,“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内在统一、历史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治国理念与治党方略的有机统一”。[30]丁兆梅从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人民整体利益与人民个体利益高度统一、人民长远利益与人民现实利益有机统一、中国人民福祉与世界人民福祉有机统一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的整体性特征。[31]不同知识背景的学者们从各自不同视角出发分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特征体现,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这些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坚持这一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意义。

(三)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介入思想领域并非是主观随意为之,而是有着一定的客观依据。着眼任何一个思想体系,其形成与发展的背后基本上都有一种价值取向贯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追求保持一致,其价值取向鲜明且直观地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一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何玉芳、梦新超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共产党人根本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伦理目的和终极价值关怀。[32]张富文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一个基本立场、两大基本动力、一个最终结果”的逻辑体系。其中,以人民地位为中心是基本立场,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是价值核心,以人民作用为中心是历史基础,以人民满意为中心是最终归宿。[33]方世南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人民主体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价值取向。[34]封毅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人民政治立场,也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矢志不移的价值取向。[35]贾绘泽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价值具体体现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36]总之而言,学者们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取向问题上已达成普遍共识,能够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更加坚定人民立场和践行初心使命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四)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践行路径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和价值立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思想来源于实践,又需要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把握好这一思想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五大发展理念”等之间的关系。为此,国内学界在探讨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问题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让这一思想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贯穿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对于如何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过程中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个问题,朱成全、李东杨从分配正义这一视角出发考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分配正义的集中体现,针对目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问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下分配正义基本原则,促进分配正义综合施策,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实现共同富裕。[37]陈梦琳、蔡志强立足政治逻辑认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政治发展道路,强调党长期执政的核心价值和根本原则,就是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带领人民实现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38]在文化建设领域,郑承军认为,要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化发展的目标,为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39]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刘爱军、段虹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必须采取实现经济发展、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实施精准扶贫脱贫等多重举措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并通过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等举措来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水平。[40]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王雨辰从环境正义论与环境民生论的视角分析,认为只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坚持环境正义论与环境民生论的辩证统一,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41]无论从宏观整体视角把握,还是深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具体领域,学者们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和自身的专业角度展开研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工作实践中“落地生根”。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作出的创新性战略部署。学者们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贯穿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条主线。陈新汉、赵小丹指出,应当把人民主体意识贯彻于“四个全面”的各个领域,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42]陈朋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包含着深刻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旨归,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构成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夯实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根基。[43]盛林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价值取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目标是让人民过上更加殷实的生活;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进人民福祉;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要义是以法治方式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44]张荣华、司会敏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旨在追求人民幸福,始终都在围绕着人民根本利益这一中心开展工作。[45]郑文宝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其终极目的是使发展成果惠及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所有人民,并且要让他们在这一战略布局中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46]综合学者们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间逻辑关系的论述可知,充分体认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的各方面、全过程,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这一发展思想带来的变化。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社会发展理念;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国内学界认识到五大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间的密切关系,对此展开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王明生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导引与重要遵循。二者的提出将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有机联系到一起,相互渗透、密不可分。[47]王增杰明确指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正确途径。[48]周昭成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有效引领和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表达。[49]胡雪艳、郭立宏认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原则为遵循。[50]赵笑蕾认为,践行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发展成果共建共享,人民生活幸福安康。[51]五大发展理念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间的高度契合性,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其贯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提供了另一种思考方式,即用五大发展理念承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切实将其落实。

三、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意蕴

一个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独特的价值意蕴,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理论体系也不例外。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意蕴是进一步创新发展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的关键所在。对此,国内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出发进行相关研究,并取得一些积极成果。就目前国内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构成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价值意蕴的两个基本面向。

(一)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价值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理论贡献。目前国内学术界主要围绕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党的执政理念创新等方面的贡献,对这一思想所具有的理论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证。

第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学界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发展观、人学思想、民生思想等理论的进一步深化认识,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具体来看,余晓峰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在新形势下的丰富和发展。[52]熊治东认为这一发展思想秉承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是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继承与发展。[53]高鑫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54]朱雪微从人学的视角分析,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创新与发展体现在从马克思的“群众史观”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从人的“真正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三个方面。[55]唐任伍从民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新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的创造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56]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的建设实践中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这一点已成为国内学界的共识。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立场出发,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际进行有机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杨延圣等明确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7]刘儒等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有品质和根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理论体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进一步创新发展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58]胡雪艳、郭立宏明确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国内核”,为全世界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59]朱辉宇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凸显了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实现了发展理论的又一次创新。[60]虽然基于各自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但学者们普遍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党的执政理念升华与创新的意义。学术界以中共中央历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为依托,分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的重要意义。姜淑萍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了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动准则,增强了全党和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凝聚力。[61]肖贵清、田桥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揭示了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属性,是对党执政经验和规律的深刻总结。[62]李冉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最高的党性原则和彻底的人民性统一起来,有助于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63]赵笑蕾认为这一思想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并根据新的历史阶段特征赋予了新内涵,拓展了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64]韩喜平、巩瑞波认为,该思想对于我们永葆党的先进性、筑牢执政之基、确保永续发展动力具有重大意义。[65]总起来讲,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话语创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赓续执政为人民的最高价值旨归,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条件下不忘初心的真谛诠释。

(二)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价值

科学思想的真正价值在于从理论形态走向实践形态才能彰显其强大生命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这一思想对于解决世界发展难题、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也具有现实启发意义。由此,学者们对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价值的研究主要从国内和国外两个维度展开。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国内学者对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中国意义的研究角度不同、各有侧重。韩喜平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路径。[66]李伟指出,这一思想有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67]胡莹、郑礼肖透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视角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劳动报酬变动,认为我国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之下更加注重发挥政府在分配中的调控作用,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切实增强了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与幸福感。[68]张莎莎通过分析资本的生产力功能,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性地提出立足人民的劳动,既能够克服资本的负面效应和解决资本与劳动的对立问题,也在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上提供了思想支撑。[69]据以上学者们的相关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中国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现实积极意义一望而知。就目前中国发展而言,始终坚持并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证。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世界发展的积极贡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出突破了西方国家崇尚资本主义的思维逻辑和实践逻辑,为世界发展做出了“中国贡献”。而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也为国内学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相关研究,其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刘旺旺、俞良早从文化视角分析,认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世界上最广大人民的文化利益,同时又符合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70]陈忠认为,面对现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现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含对世界各类发展经验、发展教训、发展方案的反思与反省,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模式、发展方式、发展方略探索提供宝贵的中国方案。[71]余卫国认为,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人民逻辑”的“人民性”为根基和中心原创建构起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扬弃并超越了西方“资本逻辑”的现代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具有了更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72]共处一个世界的各个国家携手共谋世界发展、实现世界人民幸福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各个国家或地区假若能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无疑对于世界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现如今,中国发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领下更加重视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休戚与共,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更加注重为实现世界人民幸福贡献中国力量,彰显了中国愿意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携手共谋世界发展和实现世界人民幸福的积极态度。

四、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研究展望

国内学界对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从现有成果来看,学者们主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形成逻辑、内涵要义、践行路径及其价值意蕴等问题展开探讨,为系统深入研究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但鉴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时间相对较短,学术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在这一思想的理论品质、时代内涵、内容体系、制度实践、理论贡献、世界意义等方面,还需要更为深入地挖掘与阐释,在研究思路、研究深度、研究广度上也需要拓展和延伸。所以说,我们针对这一主题继续探讨、发展或突破的空间依然很大。

第一,深化阐释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涵要义。目前学术界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方面已形成共识,认为其内涵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理解主要是按照人民与发展之间的价值关系来进行界定的,并不能充分彰显这一发展思想的独特内涵与核心要义。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时代的基本内涵有着怎样的变化与创新,其内在逻辑是如何架构的,还需要进行重新阐释和界定。另外,结合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五大发展理念去系统理解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逻辑起点与丰富内涵,也是该思想研究需要进一步突破的重要问题。

第二,全面剖析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目标与思维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从这一点出发,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我们党依据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而制定的新的奋斗目标。目前学界较为深入地讨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所蕴含的价值理想,但没有彰显其时代特色,特别是对该思想中所涉及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主体、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还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因此,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更为系统准确地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所展现的价值理想和思维方式,是今后推动相关研究的重要着力点。

第三,深入推进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制度实践。谋划科学的发展战略,是对十八大以来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的回答。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实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原则,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伟大征程中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理解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学者们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的逻辑关联,但对如何在发展实践中践行、遵循什么样的实践路径、具体践行的制度保障等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所以说,从制度实践的角度深入研究这一发展思想将是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第四,合理揭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品格与实践特质。目前仅有少数学者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所彰显的理论品质与实践特征,如人民性、开放性、实践性进行了概括和阐述,但并未将其作为重点进行深入解读,也并未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具体探讨。我们应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更加系统而全面地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所具有的独特理论品质,通过与其他发展思想的比较来揭示该思想的理论特征,还要通过与其他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发展效果相比较来展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效应,充分阐发这一发展思想的时代价值。这是对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进一步深化理解。

第五,切实加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跨学科研究。当前学术界对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探讨,在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与其他执政理念的关系以及重要意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理契机和理论启示。但是,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其中大多数是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等学科基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整合和对历史的分析考察等进行文本解读,实现对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的具体论域进行论述,而没有选取特定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更没有结合最新的研究工具开展实证调查。因此,学术界对这一发展思想还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系统化研究。今后,我们应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视角出发,立足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域,采用文本分析与实证调研、理论考察与现实剖析、大数据整理与应用等新的研究视角和工具,展开对该发展思想的深度研究。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矛盾而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理论、发展的社会价值论以及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坚定初心和履行使命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根本价值遵循。学术界在今后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惟有不断丰富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视野,才能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走向深入,持续增强该思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该思想的理论认同和实践自觉。

猜你喜欢
中心时代思想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