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龙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200234)
新时代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含义, 十九大报告在阐述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时,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在题目中也清楚地表明了这一判断[1]12。 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是在何时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值得思考的阶段划分问题。 本文所指的新时代开始于党的十八大。 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 无论是代表人物还是对统一战线地位、 方式方法等认识方面均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逐步形成了新的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 这一新的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 统一战线的范围更加具有开放性, 更加国际化; 在战略上, 构建了“大统战” 时代格局; 在手段上, 运用法治化手段保障和推进统一战线工作的深入进行; 在渠道与方法上, 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方法、 途径更具独特性。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十八大以来,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所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在这一背景下,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国际性、 开放性也更加鲜明, 具体表现多种多样, 其中在统一战线理论上,我们基于 “两个大局” 理论提出了 “两个共同体”思想。
“两个大局” 的思想最早由邓小平在1988 年提出, 其内容是指: “沿海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 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 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 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 反过来, 发展到一定的时候, 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 这也是个大局。 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2]后来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等, 也都是对邓小平“两个大局” 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两个大局” 的提出是基于我国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 国家财力有限、 发展经济的任务又十分迫切的实际等情况下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 最终使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 我国也在逐步加快融入全球治理的步伐。
党的十七大报告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提出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的重要思想。 具体而言, 十七大报告的第三部分在阐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 提出: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 加强战略思维, 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 应对风险挑战, 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既要总揽全局、 统筹规划, 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 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着力推进、 重点突破。”[3]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也有相关论述。 不难发现,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是“两个大局” 思想的继承, 同时又将 “两个大局”思想运用到了国际关系领域, 有效地发展了“两个大局” 的思想。
在国内、 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 新时代又提出“两个共同体” 思想, 即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2012 年11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2015年9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发表重要讲话, 指出: “当今世界, 各国相互依存、 休戚与共。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 年1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 再次全面介绍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十九大报告六次提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九大报告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述的主要特点值得总结, 主要表现为: 第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由中国倡导并正处于推动之中。 十九大报告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所使用的动词, 分别为 “倡导构建” 与 “推动构建”,且第一次使用为 “倡导构建”, 而后的三次使用均为“推动构建”。 第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构建是一个过程, 目前尚在构建之中。 因此, 其具体构建的方式, 包括由谁主导、 组织形式等均在酝酿之中。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提出有利于国家之间相互尊重、 平等协商, 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 走对话而不对抗、 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014 年5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同年9 月,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这不仅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重要思想, 也是解决香港、 澳门问题及台湾问题, 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重要思想, 同时也能够发展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
当然, 前面注意到了现有文件的相关表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前我们需要在学理上进一步发展, 实现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上升到“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 以实现“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 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对接, 并完成统一战线在“两个大局” 中的布局。 事实上, 我国统一战线的发展一直存在着国内的统一战线与国际的统一战线两个活动领域与范围。 老一辈领导人毛泽东早就提出过国际统一战线的概念。 因此,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 不仅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 民族理想, 也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
总之, 概念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 就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 本质的特征。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 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 加以概括, 就成为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概念、判断、 推理是理论形成的重要环节。 我们所说的统一战线新思路等离不开重要概念的形成、 突破与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 为统一战线开辟了 “两个战场”, 并使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具有了国际化、 开放性的时代特征。
无疑, 新时代需要建设与其相适应的 “大统战” 格局。 所谓“大统战” 是相对于“小统战” 而言的, 目前对“大统战” 与“小统战” 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炼。 新时代大统战战略思想结合新时代,紧扣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 拓展了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和对象, 开启了统一战线新措施、 新方法。 具体而言, 新时代关于统一战线的全新的表述与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 必须全党重视, 大家共同来做。”[4]在以往, 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对统战工作缺乏充分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 存在着 “统一战线过时论” “统战对象上层论” “统战工作无关论” “统战成果装饰论” “统战活动麻烦论” 等不正确的观点。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有的人把统战工作当成一般行政工作, 有的人把统战工作当成可有可无的工作, 有的人把统战工作仅仅看成是做少数人的工作, 有的人把统战工作仅仅看成就是统战部的事[5]209-211。 新时代, 为构建大统战格局, 2015 年5 月首次召开中央统战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名称将之前的 “全国” 变成了 “中央”, 反映了中央对统战工作的重视。 同年7 月30 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设立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
十九大报告指出: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必须长期坚持。 要高举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旗帜, 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 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 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1]39也就是说“最大公约数” “最大同心圆” 是新时代对统一战线范围的新表述。 而且, 就规范意义而言, 新时代统一战线的范围已经从爱国统一战线发展为民族复兴统一战线的新格局, 理由是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试行)》 已经明确规定: “本条例所称统一战线, 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6]
政党关系、 民族关系、 宗教关系、 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构成了统一战线工作的五大关系。新时代新型五大关系如何开展? 对此, 有学者提出了如下观点: 新型民族关系的构建, 着眼“交” 字做文章, 即: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致力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增强和各民族共同奔小康和实现现代化; 新型宗教关系的构建, 着眼“化” 字做文章, 即: 致力于宗教中国化和宗教工作法治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新型阶层关系的构建, 着眼“责” 字做文章, 即: 致力于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共担社会责任, 共享发展成果; 新型海内外同胞关系, 着眼“融” 字做文章, 即: 致力于融合发展、 祖国统一、 民族复兴[7]。 此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完善新型政党制度、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以及正确处理宗教内部的各种关系等, 这是对五大关系内容的拓展, 赋予了新时代五大关系新的内涵。
与同心圆和最大公约数思维相对应, 统一战线工作必然存在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问题。 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是新形势下做好统战工作的方针。 “统一战线的一致性是指各种社会力量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和共同的奋斗目标。 当前统一战线的 ‘一致性’ 归根到底, 就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认同。 统一战线的一致性正是其产生发展的客观基础。 统一战线的多样性是指各种社会力量所处的经济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存在差异, 呈现出不同的思想观念、 价值取向、 行为方式和利益要求, 选择性、 自主性、 差异性日益增强。 多样性的存在是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所在。”[5]41与以往我们强调的“和而不同” “求同存异” 不同,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提出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因为 “和而不同” “求同存异” 突出了 “不同” 与“异” 的成分, 如果这种 “不同” 与 “异” 超出了“民族复兴” 的大方向, 可能就会影响统一战线的建立。 因此, 一致性与多样性的表述更加中性,更加易于实践中的操作。 此外, 大统战强调统战工作的新方法、 新途径, 以方法推进统一战线工作。
可见, 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已经构建了 “大统战” 格局, 这也是统一战线在战略上呈现出来的时代特征。
尽管1982 年我国在制定现行宪法时, 就在宪法序言的第10 自然段里确立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①, 1993 年修改宪法时, 在该自然段的末尾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2018 年对此进行了修改, 将该条款改为了 “中华民族复兴的爱国统一战线”②。宪法的上述内容需要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落实, 如何具体实施其难度大于条文。 显然宪法序言的原则性规定需要通过规范化、 制度化、 程序化的方式予以具体落实。
2000 年以来, 党的统一战线事业进入到了规范化、 制度化的发展阶段。 例如, 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方面, 201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0-2020 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这是中共中央首次专门颁发的一份关于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文件。 该文件中第一次把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纳入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作为党和国家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12 年2 月2 日, 中共中央下发了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 4 号)。 文件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制定的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 该 《意见》 强调要深刻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指出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 将“政治坚定、 业绩突出、 群众认同” 作为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 同时《意见》 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 教育培养、 选拔任用和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其中在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力度方面, 提出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 政协安排比例和数量的规定。 市、 县政府领导班子配备党外干部数量要有增加。 各级政协领导班子中党外代表人士要达到中央要求的比例。 地方人大、 政府、 政协换届时, 本地没有党外干部合适人选的, 应通过交流选配; 达不到配备要求的, 应留出空额, 适时增补。除有特殊要求的部门外, 其他政府部门可选配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 重点在行政执法监督、 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 紧密联系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性强的部门配备。 加大党外正职安排力度。 各级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要加大力度选配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 数量要进一步提高。 将联谊交友工作贯穿党外代表人士发现、 培养、 使用和管理各个环节。 最后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领导”[8]。
2005 年2 月18 日, 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 (中发〔2005〕 5 号),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文件明确指出: “要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 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占有适当比例, 在各级人大领导班子成员中有适当数量。 在全国和省级人大常委会中应有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副秘书长。 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和政府领导职务, 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 重点在涉及行政执法监督、 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 紧密联系知识分子、 专业技术性强的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选配民主党派成员、 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 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 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班子中要注意选配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 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可根据各级政府机构设置情况, 明确需要选配的工作部门的适当比例。” 这里, “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 的做法与以往的党外人士只能安排副职相比, 是一种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大胆的体制改革与制度突破。 今天, 当我们回首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发展的成就, 我们都绕不开中共中央两个5 号文件精神, 即2005 年下发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 和2006 年下发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 2007 年4 月27 日,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 次会议表决任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万钢为科技部部长。 这一举措被西方媒体称为: “这是毛泽东时代以后首次任命一位非中共人士担任政府部长。” “中国打破新部长的铸模, 具开创性意义。”[9]2007 年6 月28 日, 无党派人士陈竺获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出任卫生部部长。陈竺是改革开放29 年来, 中国首位出任国务院组成部门正职的无党派人士, 也是继中国致公党副主席万钢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后第二位担任政府部长的非中共人士。 所谓 “万钢是破冰, 陈竺就是推进”, 作为国务院部委正职中的非中共人士, 万钢、陈竺也为“中国式民主” 与“党的领导” 提供了最新的注释。
2015 年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试行)》 发布, 这是我国首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 对统战工作进行 “党内立法”, 规定了党外干部配备的“刚性” 要求, 为我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该《条例》 第九章用了6 个条文专门规定了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内容包括了对党外代表人士概念的界定③, 并对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 理论培训、 实践锻炼、 政治安排等作了具体规定。 近日, 中共中央印发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 (2018-2022年)》 (以下简称 《规划》), 这标志着未来5 年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顶层设计出台, 目标是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其中《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试行)》 也将作修订。
在上述制度化发展的背景下, 各级党委积极践行“大统战” 的理念, 成立“统一战线领导小组”,目前我国的“大统战” 格局已经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 2018 年12 月25 日, 中共中央印发 《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 这是第一部由党中央制定的关于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的党内法规, 是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 推进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科学化、 制度化、 规范化的重要依据。
因此, 运用法治化手段保障和推进统一战线工作的深入进行, 是新时代统战工作在手段上呈现出来的时代特征。
统一战线不同于行政管理, 不能用纯粹的行政指挥、 命令的方式进行统战工作。 统战工作是特殊的群众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 必须掌握规律、 坚持原则、 讲究方法。 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具有新的方法与途径。
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出具有深厚的时代背景, 这一背景值得思考。 一是国际上“中国责任论” 的提出。 尽管人们一般认为“中国责任论” 的最先提出者, 是美国前任副国务卿佐立克。 他在2005 年9月17 日的讲话中, 希望中国成为 “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当时中国的贸易额已攀升至第三位, 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因此, 中国崛起于世界,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和事实。 这个时刻, 面对“中国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④这一问题, 不能仅仅看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敌意, 它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在21 世纪所发挥作用方面正当的、合理的期待, 希望中国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 更为积极的作用, 对国际社会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 二是 “中国威胁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已经出现了几波“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 的始作俑者是日本防卫大学副教授村井龙秀。 而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外交》 1993 年秋季号上发表的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一文, 产生了重要反响。 “中国威胁论” 第二次甚嚣尘上是在1998-1999 年, 代表事件有所谓的《考克斯报告》 “李文和案件” “政治献金案” 等。 2002 年7 月美国出笼的 《美国国家战略报告》 和《中国军事力量年度评估报告》 掀起了第三轮 “中国威胁论”[10]。 由于中国近30 年的巨变以及意识形态等一些原因, “中国威胁论” 在国际上有一定市场。 三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天然 “差别”等。 而“讲故事” 又是通行世界且易于让人接受的方法。 因此, 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化解双方意识形态的对立等, 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同样是一篇大文章, 包括由谁来讲、 讲什么、 怎么讲等重要问题。 在由谁来讲方面, 既包括党的宣传部门、 政府、 文化团体, 也包括我们每一个人。 对个人而言, 如何运用好每个人的资源, 发挥民间外交的作用值得思考。 在讲什么这一领域, 要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在宏观层面主要是如何讲好什么是社会主义、 什么是共产主义这样的国家目标; 二是在中观层面上主要是如何解释好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三个基本政治制度, 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其他还有特别行政区制度等; 三是在微观层面上主要是如何回应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等社会层面的问题。 在怎么讲领域, 包括如何去科学地理解西方的三权分立、 西方的宗教问题。 例如对马克思提出宗教是麻醉人们精神的鸦片等也要有科学的分析。 其中有一种解读值得我们思考, 即认为鸦片是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药品。 总之如何去融入西方文化, 而不是直接站在西方文化的对立面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2016年3 月4 日,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并参加了民建、 工商联界委员的联组讨论。 就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亲” “清” 两个字, 同时对 “亲” “清” 提出了明确要求, “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 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 靠前服务, 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 多谈心、 多引导,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 纯洁, 不能有贪心私心, 不能以权谋私, 不能搞权钱交易”。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有助于我们明确 “政商边界”, 同时也积极发挥 “政府作为”。
2013 年9 月和10 月, 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合作倡议。 2015 年5 月, 中央统战部印发 《关于统一战线服务 “一带一路” 战略的意见》, 《意见》 强调要充分调动统一战线各方面力量参与 “一带一路” 倡议的建设, 围绕积极建言献策、 推动经济合作、 促进人文交流、 传递正面声音等方面发挥作用。 同时对民主党派、 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 有条件的民营企业, 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留学人员, 统一战线各类团体和组织等都作了相关的规定。 要求 “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在对外交往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疑释惑, 展示中国开放、 包容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因此, 服务“一带一路” 建设是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 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统一战线协调一致、 开放包容、 追求最大公约数原则具有内在统一性。 统一战线服务“一带一路” 具有多方面优势[11]。
统一战线工作的特殊性, 包括统战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统战方法的特殊性等, 因此, 建设什么样的统一战线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国际舞台上,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下观、 大同社会的理念与和平思想等都值得提炼、 总结与推广, 这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成立的文化资本与本土资源,也是对西方文明理论的超越。 其他如联谊交友是方法之一, 当前联谊交友也是寻求最大公约数的重要方法。 做好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 必须善于联谊交友。 对此, 过去我们强调同中有异, 和而不同。 新时代, 我们强调要建设包容性的政治文化, 以包容性的政治文化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的奋斗力量。
无疑, 新时代需要新方法、 新渠道。 新时代统一战线在方法、 途径方面已经呈现出了其应有的独特性, 要凸显“文化统战” 的话语权。
总之, 新时代统一战线的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需要整理、 提炼与总结, 以指导今后的统一战线新实践, 并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内涵。 同时这一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也有助于国家向国际社会展示新时代的新形象, 为中国融入、 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中国的智慧与方案。
注释:
①1982 年宪法第10 自然段相关内容: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②现行宪法第10 自然段的相关内容: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③《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第33 条规定:“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 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士,其标准是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 ”
④“中国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是2007 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设定的讨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