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勇
河南濮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濮阳 457100
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如果此过程进展缓慢,大网膜可移至右下腹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从而在阑尾周围形成炎性肿块或局限性脓肿。穿刺抽脓冲洗或置管引流,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复发率高,因此大多需择期行阑尾切除手术。文献报道[1],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和时机的基础上,早期阑尾切除术能及时消除感染来源,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多次复发及其引起的并发症,具有更为理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18-10—2019-10间,我们对收治的52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分别实施开腹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现对2种术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患者的纳入标准:(1)术前经B超 或 C T等影响学检查符合阑尾周围脓肿诊断标准。(2)有明确转移性右下腹痛史,压痛等腹膜刺激征明显。(3)术前白细胞计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排除:(1)存在腹腔镜手术禁忌证患者。(2)合并严重神经、呼吸、内分泌、循环、血液等系统疾病。(3)中途退出治疗或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并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随机分为2组,每组26例。开腹组:男18例,女8例;年龄22~58岁,平均46.80岁。发病至手术时间2~8 d,平均4.20 d。腔镜组:男17例,女9例;年龄21~59岁,平均47.20岁。发病至手术时间3~7 d,平均6.12 d。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腔镜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患者取头低足高仰卧位。脐上缘作一1.0 cm的弧形切口,建立人工气腹,压力维持12~15 mmHg (1 mmHg=0.133 kPa)。置入10 mm Trocar,镜下探查腹腔。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内1/3交界处及右下腹麦氏点上方约3 cm处分别作切口置入10 mm Trocar、5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及辅助操作孔。吸净盆腹腔脓液,充分显露病灶。应用吸引棒仔细将包裹阑尾的网膜及肠襻分离,并交替进行冲洗、吸引、分离,确保视野清晰度。电凝阑尾系膜,近端应用可吸收夹夹闭,靠近阑尾侧将系膜剪断。于阑尾盲肠交界处上1~2枚可吸收夹。距根部0.3~0.5 cm剪断阑尾,应用双极电凝破坏残端黏膜。阑尾残端不进行荷包缝合。将阑尾装入标本袋后经操作孔取出。纱布蘸净腹腔液,残端应用大网膜覆盖,视情况病灶处留置引流[2-3]。对开腹组实施开腹阑尾切除术。
1.3观察指标(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间。(2)并发症。
2.1手术时间等指标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并发症开腹组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19.23%),分别为切口感染2例、腹(盆)腔脓肿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和阑尾残端瘘1例。腔镜组术后仅发生腹(盆)腔脓肿1例(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
注:组间比较,*P<0.05
阑尾周围脓肿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视野受到较大限制,暴露困难,坏死组织和脓液清除的彻底性受到一定影响。同时术中肠管暴露时间长,手术损伤大,术后肠功能恢复慢[4]。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借助腹腔镜视野宽广的特性,彻底冲洗和吸净脓液,不受患者体形及阑尾位置影响,对腹腔内邻近组织及脏器干扰轻,胃肠等功能恢复迅速,离床活动早,加速康复进程。同时戳孔的选择灵活,术中探查全面,降低误诊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患者除手术时间外,其他并发症等各项指标均优于接受开腹手术的患者,表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实施中需注意:(1)阑尾脓肿手术属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无论何种术式,术中均应重视切口的保护,以避免被脓液污染。(2)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而且术者需具有娴熟的腹腔镜技术。本次样本量少,加之随访时间有限,今后需增加样本量和长期随访,不断完善数据来评价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